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核4.8GHz!8代酷睿標壓CPU值得期待嗎?

6核4.8GHz!8代酷睿標壓CPU值得期待嗎?

八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吉利的數字,在世界範圍內,有傳承的產品序列發展到第八代,多數也都有著相當大的突破與變革之處。上周我們討論了AMD馬上全面鋪貨的第八代移動APU系列處理器,今天我們再來簡單說一下今年上半年Intel方面即將推出的正統高性能第八代酷睿六核處理器。

第八代酷睿移動標準電壓版表現值得期待嗎?

第八代酷睿包括KabylakeURefresh、CoffeeLake-H/S以及可能將會出現的Cannonlake、Whiskyelake等分支。KabylakeURefresh是四核版的移動低電壓處理器,主要應用在輕薄筆記本平台;CoffeeLakeS是目前桌面i78700Ki58400等主流六核平台和部分四核i3的統稱,即將獲得i58550等新兄弟的補充;Cannonlake是10nm初代工藝的筆記本應用產品,據稱i38130U等雙核四線程的筆記本型號已經進入ES階段。

Intel的路線圖現在已經非常混亂

Cannonlake何時發布,架構特性有多少變化還充滿了未知。已知的第八代酷睿發布產品中,KabylakeURefresh採用14nm+工藝,CoffeeLake採用14nm++工藝,各自相比前代定位產品多了兩個物理核心(i7帶有超線程),默認標稱的滿載睿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過,自Skylake以來,IntelCPU的同頻性能一直停滯,同頻同電壓下的功耗和溫度情況也沒什麼改善。

Intel的主要精力都超脫到了PC範疇之外CPU架構製程心急也沒辦法

KabylakeURefresh發布半年多以來,已經在輕薄本領域枝繁葉茂。面對13、14英寸小弟弟紛紛變成四核「高性能平台」的事實,遊戲本、工作站、高性能筆記本平台必將迎來標準電壓八代酷睿的更新,時間也不會用太久。

四核六核革新維持高頻

2017年末,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張不知真偽的i78750H標準電壓移動處理器CPU-Z截圖,後來AIDA64Extreme5.92.4387正式確認了i98000H和i78000H系列CPU的存在。

歲末之交,NotebookCheck等媒體正式披露了i78850H等的詳細信息。整個8代酷睿標準電壓家族中,i58300H和i58400H都是4C8T8MBL3的規格,相比前輩多了超線程和2MB三級緩存,但全核頻率從i57300HQ的3.1GH提高到了3.9和4.1GHz,單核睿頻分別為4.0和4.2GHz,超過了歷代遊戲本i7。

六核部分,i78750H和i78850H兩款CPU都是CoffeeLake6核12線程45W標準電壓CPU序列,其中i7-8750H默認頻率2.2GHz,單核turbo4.1GHz,四核睿頻4.0GHz,六核滿載3.9GHz;i7-8850H默認頻率2.6GHz,單核turbo4.3GHz,四核睿頻4.1GHz,六核滿載4.0GHz。這個頻率同桌面的i78700、i78700K已經非常接近,在筆記本上屬於空前強大的範疇。

當然,六核酷睿i系列還不止步於此,12MB三級緩存的i98950HK單核睿頻衝上了4.8GHz,六核心滿載頻率也能實現2.9GHz。與之對應,支持ECC內存的E32186M移動版頻率也保持了一致。

除了部分桌面Xeon型號,筆記本CPU的頻率還從未達到過如此瘋狂的程度。一方面這是「吃雞」等高配置低優化網遊的需求刺激結果,另一方面8代低電壓已經實現了至少名義上3.XGHz的四核普及化,高性能平台水漲船高也是自然之理。

移植參照溫度功耗壓力很大

Intel第八代酷睿低電壓系列輕薄本的性能差異特別巨大,因為主要的筆記本廠商遵循功耗限制策略,都無法以15W功耗維持官方給出的高達3GHz以上滿載睿頻,其中有的廠商給了15W的限制,有的廠商給了25W,可同真正的標準電壓「低頻」i7相比還是無法相提並論。

動態頻率調節是第八代酷睿最大的特點

其實這並不是Intel第一次給出無法堅持「滿載睿頻」或者說睿頻規則調節幾近無效的移動平台處理器。當年Haswell的i74700MQ/HQ系列默認設置下能夠穩定運行在應有頻率上的筆記本佔比非常的小,絕大多數平台都只能以2.7甚至2.4GHz的低頻來使用,很大一批型號甚至不如i73000MQ前輩性能強悍。

歷代鎖定倍頻的最高默頻型號i7為什麼很少有廠商採用呢?因為,無論是i94980HQ還是i77920HQ價格都非常高昂,但筆記本模具能抗住的幾乎沒有幾個,實際性能發揮跟i74720HQ和i77700HQ基本相當。筆者的同事曾經購買過i77920HQ的蘋果筆記本,結果他的蘋果信仰安然崩塌,一言難盡。

藍天高端模具壓制第八代桌面版也有缺憾移動版也不會有太大優勢

在2017年的年中橫評中,我們收到過藍天P751TM萬元高性價比遊戲本,這款來模具搭載了桌面8代酷睿6核i58400處理器,通過對她的測試,結合一些既有結論我們可以做出一些方向性的預測歸納:

一:8代酷睿桌面版同規格、同頻CPU和7代溫度基本一致,多了兩個核心的增強i7i5雖然不會明顯更熱,但那主要是桌面散熱冗餘的因素,如果移植到移動平台,壓制3.5GHz四核移動i7已經很困難的筆記本溫控壓力將會達到史無前例的水平。

二:雖然筆記本CPU沒有頂蓋封裝,理論上沒有桌面LGA封裝內部硅脂的散熱積熱瓶頸,但是目前條件下桌面U即使換上了釺焊也不會有特別巨大的溫度改善,AVX2.0的密集發熱是主導要素。筆記本的實踐來看,i77820HK比筆記本模具中的i77700K頻率低很多,溫度卻並不低多少,同頻溫度基本一致,高電壓下的穩定性和抗壓能力要弱得多,更高頻率的i7i9六核平台很難維持住全核心滿載睿頻,肯定會有性能損失。

藍天P751TM表面溫度測試

三:搭載i77700K桌面CPU的藍天、微星模具雖然拷機時的降頻不可避免,但在不涉及全功率輸出的遊戲、日常任務負載時降頻非常有限,性能和桌面版相差幅度幾乎可以忽略。頻率低得多的i58400在頻率低得多的情況下溫度已經和i77700K相當,滿載的降頻幅度和性能損失要大於i77700K。從此可以推斷,i78850Hi98950HK的實際性能相對於標稱頻率的理想狀態來說損失幅度不會太低,會明顯弱於桌面i78700K。

四:不論我們的推測是否最終兌現,新一代的四核、六核平台全面登陸筆記本應該不可避免。屆時傳統四核i7、i5七代酷睿的遊戲本勢必會經歷短期迅速降價的清貨過程,玩家將來的可選範圍並不大。

五:雖然可能無法兌現標稱高頻那麼「震怖」的性能,甚至由於可能的降頻情況在遊戲中無法獲得特別大的優勢,但無論是四核還是六核心,第八代標準電壓遊戲本的絕對性能提升應該還是會非常可觀,綜合多線程性能提升幅度保守預測達到百分之二十(八線程八代i5對四線程七代i5,六核i7i9對四核i7)還是沒有問題的。

藍天P751TM(zx8)在《絕地求生》中有點吃頻率的虧

六:七熱管以上高端遊戲本工作站的相對價值將會因為IntelCPU產品線的擴充而得到重視。甜點級六千元到八千元的四核遊戲本在性價比提升的同時,散熱差異會變得更加懸殊,兩極分化趨勢非常明顯。

總結這六點特徵,我們來回答標題提出的問題:

對於需要視頻編碼、大批高容量2D3D設計素材編纂、科學計算的專業用戶來說,第八代酷睿六核心遊戲本肯定非常值得期待,物理核心帶來的多線程優勢是實打實的。

對於骨灰級遊戲玩家來說,六核心第八代酷睿帶來的遊戲提升幅度不會特別大,取決於散熱模組的冗餘能力。如果散熱給力,那麼多核高頻的新遊戲本屆將會通吃主流各種類型遊戲本,值得升級,但需求不會是剛性的。

對於入門級用戶來說,六核心八代遊戲本不會太便宜,無論是七代還是八代,相似性價比的筆記本模具產品不會有本質變化,即使Intel拉高了滿載頻率,多出來的部分也會被國際大廠們吃回去。所以,第八代酷睿對普通輕度遊戲用戶來說不算特別值得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關村在線 的精彩文章:

新OLED更親民?索尼CES2018發布匯綜述
如何改進車輪設計?天才小伙給出答案

TAG:中關村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