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追星狂熱超過當下 把喜歡詩人的詩書燒成灰燼 加入膏蜜吃掉

古代追星狂熱超過當下 把喜歡詩人的詩書燒成灰燼 加入膏蜜吃掉

「追星族」、「粉絲」都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新名詞。然而,作為一種時尚,或文化現象,早在大唐時代就已經出現了。

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寫了許多情意綿綿的愛情詩,從他的《錦瑟》就可見一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他的這些愛情詩,打動了許多女子的心,都爭相傳抄吟唱,成了他的忠實「粉絲」,可謂是他的「追星族」。

有一個叫魏萬的年輕人,非常崇拜李白。為了親眼目睹李白的風采,他不遠千里,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下開始,追尋李白的足跡,鍥而不捨,用半年時間,跋涉三千餘里路,終於在揚州追上了李白,雖然風塵僕僕,但心裡感到十分滿足。

中唐詩人張藉,崇拜杜甫到了痴狂的地步。他把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在灰燼中加入膏蜜,然後像喝十分珍貴的補藥一樣,把它們喝下去,而且堅持每天必飲。因為古人堅信,吃什麼就能補什麼,張藉想通過這種方法,使自己也變成杜甫。

晚唐詩人李洞,崇拜賈島,到了盲目的程度,時人稱之「酷慕賈島」。 李洞的頭巾上放著刻有賈島頭像的銅片,平時總是手持佛珠念念有詞;不是為自己祈福,而是為賈島祈求平安。與人交談,必說賈島的好;倘人附和,他便十分高興,親手抄寫一篇賈島的詩贈給對方,並且反覆叮囑,要心存敬意,焚香沐浴之後方可像詠誦佛經一般拜讀。

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的白居易,被人「追星」,同時自己也是「追星」者。當時荊州有個叫葛清的人,狂熱地迷戀白居易,在全身紋上白居易的詩,有三十多處,還配上圖畫。如此「粉絲」,就是當今也很罕見。而白居易卻很崇拜李商隱,常常對人說:「我死之後,來世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就知足了。」

李商隱非常感動,在白居易去世後自己生了個兒子,就取名叫「白老」,表示對前輩推崇自己的感念。誰知這個白老生性木訥,沒有半點詩情。詩人溫庭筠就開玩笑說:「白老啊,讓你做白居易的後身,不是辱沒了他嗎?」——倒也是詩人之間的逸聞趣事吧。

宋朝的大詞家蘇軾也備受人們尊崇,他在蘇州時,有個女子非常仰慕他,不顧公婆丈夫反對,抱上古箏,來到蘇軾與朋友聚飲的綵船上,為他精心彈奏一曲。蘇軾離開海南時,有成千上萬的仰慕者為他送行。至今,人們還喜歡吃「東坡肉」、「東坡魚」,用「東坡壺」,戴「子瞻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講座︱鏡詩證史:解讀白居易的鏡中人生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唐朝一石是53千克,白居易很能吃嗎?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