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稀不一定就是腹瀉,關於寶寶腹瀉你了解多少?
很多媽媽在遇到寶寶腹瀉這個問題上都很無助,一發現寶寶腹瀉了就神經敏感起來,手忙腳亂之中卻又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對待。
可是媽媽們經常忽略一點:寶寶便便稀,不一定就是腹瀉。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每天大便可多達7~8次,由於嬰兒只吃奶,所以大便的水分會比較多,很多母乳餵養的寶寶偶爾會有一次或幾次大便特別鬆散,出現顏色不同,或者有比平常更重的味道,通常是由於母親食物變化造成的。如果沒有其他癥狀的話,偶爾的稀便並不代表寶寶生病,如果寶寶表現健康,吃奶好,體重正常增加,而且小便也正常的話,偶爾的稀便並不需要太擔心。
媽媽們如果盲目地「對症下藥」有時候也會好心辦錯事哦。
01
寶寶腹瀉的癥狀
輕度腹瀉:每天大便5—6次,甚至多至10餘次,大便呈蛋花樣或水樣,黃或黃綠色,有白色小塊,可有低熱,溢奶的情況,精神飲食尚好或略減,體重不增或略降,無脫水。
中度腹瀉:每天大便10次,便便看起來跟水一樣,也就是稀水便。
隨著嬰兒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家長們需要首先了解寶寶正常的排便習慣,才能在第一時間判斷他是不是腹瀉。
家長們通常除了留意大便的次數外,還要注意觀察便便的形態,如果便便的次數比平時多,質地比平時稀薄,甚至出現水樣便,這些可能就是嬰兒腹瀉的癥狀,通常還會伴有不愛吃飯、肚子脹痛等腸胃不適癥狀了。
02
引起寶寶腹瀉有不同的原因,因此媽媽應根據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辦法進行處理:
1
生理性腹瀉
一般比較輕的生理性腹瀉無需治療,媽媽可以繼續哺乳。
因為寶寶剛出生,胃腸功能還不是很好,媽媽的奶營養成分太高,無法都吸收,所以才腹瀉。只要寶寶狀態良好,媽媽大可放心。
但如果寶寶大便比起平時更頻繁,突然帶很多泡泡,特別稀,或帶有粘液甚至是血,味道特別的重,那很可能是真的腹瀉了。所以如果寶寶有持續性腹瀉癥狀的話,要帶寶寶看醫生。
2
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瀉
由於乳糖酶分泌不足,不能完全消化分解奶水中的乳糖所致,所以出現乳糖不耐受,進而有拉肚子的現象。可以平時在母乳餵養前添加乳糖酶。
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較高,該物質促進小腸平滑肌運動,增加水和電解質的分泌而產生稀便。寶寶機體會逐漸適應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亦會逐漸發育成熟,酶的活性增加,逐步能夠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腹瀉也會逐漸好轉。
3
媽媽飲食引起的腹瀉
媽媽的飲食不健康,多油、高脂肪、刺激性的食物攝入過多,寶寶吸收了母體的乳汁後也可能引發母乳性腹瀉問題。
如果媽媽們飲食中攝入的脂肪過多,則可能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
如果食用過多的甜食,那麼寶寶的便便泡沫就會變多,它們在寶寶的腸內發酵產生了氣體,這時媽媽要控制甜食的攝入量。
03
當然還要警惕寶寶腹瀉引起的脫水
脫水的一般癥狀包括:長時間沒有小便,嘴唇乾燥,眼睛和囟門部門凹陷,哭的時候沒有眼淚,皮膚沒有彈性等等,如果留意到寶寶有脫水癥狀,要馬上帶寶寶去醫院。
由於大便次數較多,媽媽要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和清洗臀部,並用護臀膏塗抹,以保護局部皮膚,以免引起紅屁股,甚至局部感染。
04
新生兒腹瀉的護理及治療
人工餵養的寶寶一旦發生腹瀉,如果腹瀉不嚴重,可能是因為餵養不當所致,可以適當拉長餵奶間隔,但不能長時間減少餵奶量次。
若給寶寶服用藥物,需向醫生諮詢明白,避免腹瀉病因不清,自行使用止瀉藥。
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如果按照腸炎治療可能會越來越厲害,在寶寶吃奶時用乳糖酶可以緩解這種癥狀。
此外,可適當給寶寶口服補液,一般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配方,醫院或藥店都有供應。如果腹瀉嚴重,甚至有脫水現象,就需要趕緊送醫院治療。


※關於孩子「秋冬腹瀉」的一些建議
※麥當勞用室外冰雪制餐,多名食客腹瀉!這次真是誤會嗎?
TAG:腹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