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開悟後的境界

人開悟後的境界




修行而開悟就是為了得知生命的本質和宇宙的真相,從而逃開自己給自己設置的羅網,讓心靈在實相的天地里自由飛翔,成就名為解脫的覺受。故此,切勿把開悟看得過於神秘,因為,只要你努力並精進不怠的修行,開悟就人人可得,並非只有佛祖和高僧大德才能得到開悟的成就。




有僧人問夾山善會禪師:「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為什麼說沒有這些東西?」


夾山說:三年不食飯,目前無飢人。


僧人又問:既無飢人,我為什麼無法開悟?



夾山即示一頌: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長舒兩腳睡,無偽亦無真。



 


「祖意和教意」,是指佛祖的心意或本意,以及將之發揮成語言文字型態的數理、教規等等。夾山禪師竟然對弟子說:「佛和祖師所留下的文化遺產,不論是思想、語言、文字、形像,全都不是事實;對於真正用功得力的人,就不應介意這些東西。


 

面對弟子的反詰,夾山禪師說:三年不吃飯,眼前並沒有飢餓的人。很久以來都不吃飯了,也沒看到需要吃飯的人,所以那些東西有什麼必要,有也等於沒有。這是夾山悟後的心境,但僧人並未開悟,所以又問:「既然在你面前沒有飢餓的人,為什麼我不開悟?」夾山開悟後不曾見到飢餓的人,就像釋迦成佛後見到一切眾生皆具備如來的智慧德相,把所有的人都平等看待。不是他缺乏慈悲心,不教別人開悟,而是在他的體驗中,世界上並沒有人需要開悟這樁事。



但在客觀上,未開悟的人就是未開悟,不容置疑。夾山對弟子說明不用開悟的原因:「明明沒有開悟的法,你卻當成有,東奔西走追求開悟,像這樣的話,即使踏破鐵鞋也無覓處,你則因此失去智慧,成了迷人。如果你心中無事,把追求開悟的念頭放下,不執著真也不以為假,這就是悟境。」


 


在修行時,重視過程而不重視追求開悟。過程可使自己的心平靜、明凈,不會被太多的追求心和企圖心障蔽。如果經常保持心的平靜、維持心的平穩,心就能明凈。開悟是一種內心的體驗而不是一樣東西。只要煩惱越來越少,你的心境就越來越明。這就是一種過程的體驗。追求開悟的人非常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希望早一點開悟,這種追求開悟的心就是執著。



還有一些自以為已經開悟的人,其實是被悟的觀念所迷,沉醉在悟境的執著中,非常可憐。也有某些人把類似精神病的癥狀當成開悟,其實那是魔境而非悟境,因為他的煩惱還在。


 


平常生活中盡量不要起嫉妒心、怨恨心、貪求心、吝嗇心、憤怒心、得意心,一旦有這類情緒出現,趕快念佛、觀呼吸、觀念頭的起伏。如果心能立刻靜下來,並且隨時隨地不起煩惱,就是開悟。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

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是什麼?如來如去,不來不去——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如來是生,如去是滅,不來不去就是不生不滅,如來如去是現象,不生不滅是本質。如來是什麼?如來就是道。




道是修出來的嗎?道是本自具足、本來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動、獨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變,只能被認識。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麼?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誰?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謂先修行而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




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為學日益」是磨磚成鏡,「為道日損」是悟後修行;磨磚成鏡是夢幻泡影,悟後修行是「守一、抱一」穿衣吃飯。




佛陀頓悟




開悟的人心不離身,身心合一,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寵辱不驚,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觀,「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開悟前是「我在活著」,開悟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後是旁觀者清;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拚命,開悟後是「無事以取天下」;開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象看現象,開悟後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開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開悟後「我」在圓滿中存在,「以道蒞天下...抱一為天下式」。




開悟的人是真實的活在圓滿里的人。

圓滿不是沒有缺點,圓滿不是「拍腦袋」,不是想當然,圓滿是優點與缺點、對與錯、善與惡、是與非的統一體。




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盡量每天都懷慈悲善良心,懺悔每個今天做的錯事,錯念頭。




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勸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盡心努力。




圓滿是真實的,圓滿是事實本身。再豪華的宮殿,也有衛生間和垃圾;再美麗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污泥能生出蓮花也是好泥土,圓滿的本身就是這樣——「不垢也不凈」。認識圓滿就是覺悟,覺悟就是實事求是,就是對事物真相的認識與把握。當一個人不再妄想,以一顆圓滿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時候,他的心是平靜的,在平靜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佛行,就是順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開悟的人會很自信,因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

所謂自信,就是對自我生命的本體認識與毫無疑惑的確信。自信不是給別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證明,自信與外在無關,用禪宗六祖慧能的話就是:「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

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沒有黑暗,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積極的,他有無畏的勇氣面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他真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地獄的三大類型
婚外戀是兩情相悅 為何判定為罪業?

TAG:小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