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治療結束後是否就高枕無憂了?哪些措施預防複發呢?
經過化療或者聯合放療後達到完全緩解的腫瘤患者,並非就徹底根除了腫瘤細胞,這種完全緩解只是一種臨床意義上的初步治療成功,實際上此時體內還殘留幾十萬、上百萬的腫瘤細胞,只是用普通的CT、B超、甚至PET/CT和血液學檢查難以檢測到而已。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和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雖然初治的有效率很高,完全緩解率也很高,約1/4至1/3的病例會複發。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複發率就更高了。而絕大多數惰性淋巴瘤是不可治癒的,或早或遲幾乎都會複發。
哪些措施能夠預防複發呢?目前,臨床研究的數據顯示,僅對於濾泡性淋巴瘤有比較肯定的結論,認為單葯美羅華維持治療,每2-3個月一次,可以延緩複發的時間,是否能夠減少複發的概率還不得而知。對於其他B細胞淋巴瘤類型,結論不是非常肯定,通常要依據具體病例的臨床病理特點和治療過程綜合分析。對於其他類型淋巴瘤,還沒有預防複發的確切、有效的措施。
因此,淋巴瘤治療結束後絕不能掉以輕心,仍然需要定期複查。通常治療結束後的前兩年複發的風險比較高,因此複查的頻率要高一些,通常3-4個月複查一次,兩年後可半年複查一次,五年後可改為每年複查一次,堅持終身。雖然通常把治療後五年不複發作為腫瘤治癒的判斷標準,但是不同類型淋巴瘤之間的差別比較大,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在治療結束後20年也有可能複發,惰性淋巴瘤由於不能根治隨時都有可能複發,而伯基特淋巴瘤在治療結束一年後就很少複發了。
檢查的項目依病變部位、病理類型而定,總之,原來的患病部位是複查的重點,其他部位及血液學檢查也要兼顧。
PET/CT是當前一種重要的醫學檢查手段,它不僅能夠顯示腫瘤病灶的大小,還可以顯示腫瘤內部的代謝活性,尤其對於淋巴瘤,常規CT/B超有時候難以判斷稍大的淋巴結是正常淋巴結?淋巴結增生?還是淋巴瘤侵犯,此時PET/CT就具有較好的判斷價值。但是每種醫學檢查手段都有自身的局限性,PET/CT也不例外,高度敏感性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誤診率,此外價格也比較昂貴,而且不在醫保報銷範圍之內。目前在淋巴瘤界,對於PET/CT用於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評效檢查是持肯定態度的,作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分期、評效檢查手段也是比較肯定的,在其他類型淋巴瘤分期、檢查中的應用價值還存有一定爭議,主要與操作水平、判斷標準和疾病特點有關,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手段,是否需要做主要根據病例的臨床特點而定。
但是,通常不把PET/CT作為常規的隨訪檢查手段,只有在臨床上可疑病情複發,或者某些B細胞低度惡性淋巴瘤可能向侵襲性淋巴瘤發生轉化時,為判斷病情或者指導更加精確的病灶定位活檢,一般才會考慮進行PET/CT檢查。


※如何早期發現淋巴瘤,淋巴瘤怎麼治療
※淋巴瘤癥狀:頸部淋巴癌又應該如何治療呢?
TAG:淋巴瘤互助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