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上互聯將帶來千億美元商機 國內航企試水機上互聯

機上互聯將帶來千億美元商機 國內航企試水機上互聯

機上互聯將帶來千億美元商機 國內航企試水機上互聯 與國外航空差距不小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璇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6期)「飛機即將起飛,請您全程保持手機處於關閉狀態。」今後,這句廣大旅客熟悉的提示語將逐漸消失。1月16日,中國民航局發布《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下稱「《指南》」),旅客可在飛行全程中使用具有飛行模式的行動電話、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小型PED(攜帶型電子設備),但需打開手機飛行模式。

《指南》發布後,在飛機上能否使用手機、可以使用哪些型號的手機,將由航空公司決定。雖然飛行模式下的手機等電子設備功能有限,但空中Wi-Fi等機上聯網正在催生巨大的空中市場新商機。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通信服務商Inmarsat聯合發布的《翱翔藍天:乘客連接為全球航空業帶來的商業機遇報告》(下稱「《報告》」)預測,2035年全球機上聯網帶來的市場空間將達到1300億美元,其中航空公司領域的市場空間將達到300億美元,以機上聯網為載體的機上互聯市場巨大。

Wi-Fi或成航企PK高鐵新籌碼

中國民航網調查顯示,超過73%的旅客旅途中的第一意願是上網,當飛行時間超過4小時後,這一意願接近100%。在大量的需求之下,有無Wi-Fi和Wi-Fi速度的快慢成為乘客選擇航班的重要參考因素。業內人士認為,空中Wi-Fi如果推進順利,甚至可以提高飛機與高鐵之間的競爭力,「如果飛機也能打電話和上網,可能會有更多乘客選擇飛機來代替高鐵,畢竟飛機的速度更快。」

《指南》發布後,東航、海航等多家航企迅速反應,從政策鬆綁到一些航企的落地細則出台前後不足24小時。目前,國內已有13家航空公司實現「空中開機」。

海南航空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說,「除波音767因設備設施相對較老暫時無法開放PED設備使用外,其餘機型均可使用具有飛行模式的PED設備。海南航空波音787-9機隊的17架客機已全部實現空中接入互聯網。海航機上Wi-Fi目前使用的是松下GCS設備,旅客能夠通過機上網路進行社交聊天、收發郵件或者瀏覽新聞。」

雖然國內的機上Wi-Fi開始試水,但與國外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依舊很大。機票搜索網站Routehappy發布的2017 全球機上Wi-Fi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共有70餘家航空公司已提供機上 Wi-Fi。按照可聯網座位里程計算,2017年全球39%的民航客機可實現機上聯網,美國航企有83%的飛機提供機上聯網服務,但美國以外的地區僅有28%的飛機可以在機上聯網。值得注意的是,在該報告中,按照可聯網座位里程總數統計,東航是唯一入圍全球前20位的中國大陸航空公司;而按照可聯網座位里程比例統計,大陸無一家公司入圍全球前20位。

飛機連Wi-Fi為什麼這麼難?

對於為何我國禁止手機在飛機上開機的規定至今才放鬆的問題,一位電信運營商工作人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解釋說,目前我國通信情況比較複雜,三家運營商的電信制式、通信頻道均不一樣,加之國內手機廠商眾多,山寨手機安全性無法檢測,旅客是否將手機保持飛行模式也很難確定,出於安全性考慮,國內才遲遲未開放手機機上開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咱們平時打電話時靠近電視,電視都會受到影響,更不用說非常精密的機上電子設備了。」

國家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實驗室謝晉東博士認為,相對電子設備,手機對飛機飛行安全產生隱患的可能性更大。「現有手機通信是所謂移動通信體制,發射信號需要有基站,但現在飛機機艙內尚未配備。如果不關閉手機或接打電話,手機會用最大功率尋找基站,容易導致個別工作異常的手機產生對飛機有害的干擾信號。飛機上通信導航系統靈敏度高,十分細微的干擾也會對飛行安全產生極大影響。」

謝晉東介紹,飛機上打電話在技術上並沒有太大難度,理論上在飛機上增設一個移動基站即可實現。「微蜂窩基站可以有效控制飛機上乘客手機信號的發射功率,解決潛在的雜波干擾問題。難點在於如何利用微蜂窩基站與地面通信網路實現寬頻連接,現有的解決手段主要是使用衛星通信電路,但成本很高,而且存在信息安全隱患。」

對於電子設備干擾問題,海航相關負責人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說,針對飛行安全的問題,海航定製的飛機在出廠時已經具備抵抗PED電磁干擾的能力。同時,海航針對機上PED管控也制定了詳細的客艙PED管控方案。該負責人稱,根據無線電通信的相關規定,加之手機等PED設備在高空飛行時接收不到信號,目前飛機上仍不能使用4G數據通信與語音通話。

機上互聯將拓展至電子商城

民航局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2017年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超過5.52億人次。據業內人士統計,如果按照乘客人均航線時間2.5小時計算,每年旅客大約有超過13.8億小時在飛機上,若通過互聯網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

業內人士認為,Wi-Fi收費作為一種新運營模式,不僅能夠為航司增加收入,也能夠促進娛樂系統供應商與電信供應商開發更高質量的互聯產品。前述海航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海航正在對Wi-Fi運營模式開展評估工作,未來可能結合航司與旅客需求及成本的考慮開啟收費模式。」

相較國內航企,外航的機上Wi-Fi產品和服務領先一步,部分航空公司已向Wi-Fi周邊產品及服務拓展。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通信服務商Inmarsat聯合發布的《報告》稱,機上互聯拓展將為航企帶來4種新的收入空間:機上寬頻收入、電子商城收入、機上廣告收入、增值內容收入,其中,機上寬頻收入占機上互聯收入的大頭,佔比達89%。《報告》預測,2028年,機上寬頻收入佔比將降至58%,2035年將降至53%,電子商城、機上廣告、增值內容收入的比例將逐步提高。

2017年3月,海航、喜樂航、支付寶三方曾達成合作,開通空中移動支付服務。海航相關負責人透露,海航後續新引進的波音787-9機隊上均將配備空地互聯產品,同時海航正在聯合其他合作夥伴共同開發適配PED設備的機載娛樂系統,也可能與各大電商展開相關合作。

(中國經濟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周刊 的精彩文章:

騙局爭議下首度現身北京,索菲亞何許「人」也?
「總有一天,比特幣的屍體會從你面前漂過」

TAG:中國經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