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會做家務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

會做家務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

圖片:插畫師Sarah Massini

我是陳妍媽媽

親子關係諮詢師+資深媒體人

專註親子關係、家庭教育

不會做家務的孩子,走的再遠都是父母的負擔

離春節放假還有十天的時間,孩子們雖然放寒假了,但大人們卻都還在做年前的衝刺,工作反而更忙了。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說一個12歲的小男孩,因為爸爸工作忙,只能自己一個人從河南坐火車到浙江爸爸工作的地方。

在杭州站他跟一個陌生的叔叔藉手機,打電話給爸爸,讓他到火車站去接他。

並且,為了向借電話給自己的叔叔表示感謝,小男孩還特意買了漢堡和粥送給對方。

小男孩的舉動引得了眾多網友的讚許,大家都感嘆這個孩子情商真高,孩子爸爸的心也夠大。

不過我倒覺得,之所以爸爸敢讓孩子一個人坐火車跨越好幾個省,一是因為自己實在沒辦法,二是孩子自己也有很強的自理能力,能讓家人放心。

看到後續的新聞說,這個孩子的父母離婚,平時跟爺爺奶奶在老家,爸爸在外打工。

可見小小年紀,孩子已經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還要幫忙照看年邁的爺爺奶奶。

講真,12歲的孩子,說小不小,說大也真的不大。捫心自問ALEX同學12歲的時候,我可能也不敢讓他一個人坐火車。

這個孩子跟2017年9月《錢江晚報》報導的,寧波市新城第一實驗學校400多名一年級的孩子,一半以上不會剝蝦的新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蝦肉有營養誰都知道,孩子在家都是父母把蝦剝好放進碗里,離開了父母孩子竟然連口蝦也吃不上,想想都覺得難過。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因為即便是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下,父母們關心最多的還是孩子考了多少分,得了第幾名,很少有人關心,孩子會不會做家務,能不能自己照顧自己。

孩子不會做家務,不能照顧自己,即便成績再好,也是父母教育的缺失。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至少應該6-7歲,讓他們自己剝蝦自己吃飯,算是為難嗎?

當然不算!

日本有位叫千惠的媽媽,在自己女兒阿花4歲的時候,便教她學做飯。

不是煮泡麵,叫外賣,而是像一個真正主婦那樣的「做飯」。

包括食材的選擇、清洗、腌制、搭配,也包括教會一個4歲的小朋友用刀切、用火煮的整個烹飪過程。

雖然千惠自己也說,「第一次看阿花用刀的樣子,相當嚇人。」但她還是忍住沒出聲,也沒伸手。

媽媽千惠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得了癌症,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所以覺得:

「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而會做飯就意味著能活下去,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活下去。」

可是環顧身邊,幫忙穿衣、系鞋帶、洗衣服……只要孩子學習好,多少父母寧願心甘情願地扮演著照顧著的角色。

正是類似這些 「孩子還小,不要要求太高」、「自己能做就做,不能做再讓孩子做」的想法,毀掉了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做家務?

千惠教女兒學做飯的初衷,是因為擔心自己無法繼續照顧她,那普通人家的孩子,有必要那麼早就學做家務嗎?

當然有必要。

根據日本研究少年罪犯專家給出的數據,現在很多犯罪的青少年都是在小時候就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從不幹家務的那些孩子。

孩子的天賦各有不同,但只要活著就需要每天面對衣食住行的現實生活。

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就是讓孩子變得自己,可以獨當一面。

那麼提前做好父母離開孩子的準備,教會孩子做家務,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即便是在普通家庭,也很有必要。

1、做家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現在市面上有五花八門的早教班,名目繁多且價格不菲。

其實想要讓孩子在適當的月齡里獲得相應的訓練,在家也可以做到,那就是——做家務。

因為孩子做任何一件家務都可以同時收穫,包括豐富感官體驗、訓練語言表達、培養秩序感、提高專註力、鍛煉身體等各方面的益處。

以做飯為例:

孩子可以接觸到不同材質的餐具,陶瓷的、玻璃的、鐵制的或木頭的,除了可以用眼睛看到它們的外觀,形狀,顏色之外,還可以摸到質地。

在加工食材的過程 ,看到顏色的變化,聽到聲音,摸到重量…

這一系列的過程就足以讓孩子擁有許多感官經驗的輸入。

孩子真實地接觸到了青菜、雞蛋、西紅柿這些辭彙,對它們也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小孩子的語言最重要的基礎,來源於生活的體驗,感官的經驗。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還可以跟孩子聊天,教給孩子每個食物里的營養成份,這些都是孩子知識的積累過程。

再比如,教孩子洗衣服,得有一定的順序,要先泡衣服、搓泡泡,漂乾淨,擰乾,晾起來……

孩子學會了這個過程,可以通過自己的體驗理解家務勞動中空間的秩序和時間的順序。

這些光用嘴巴告訴孩子是沒有用的,要讓孩子通過不斷地練習會慢慢內化。

想要完成一項家務,必須在某一段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手腦並用,這也就促成了孩子專註力的發展。

除此之外,孩子1歲左右就可以教他做扣紐扣,系鞋帶的工作,訓練孩子的身心合一。

從開始的肢體粗大動作訓練到後來的精細動作,再到手眼協調,家務幾乎可以完成你對早教所有的想像。

如果是需要搬運重物的家務,還能讓孩子進行力量訓練,增強肌肉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

2、做家務能強化孩子內在歸屬感和安全感

一個家庭是由這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組成,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孩子生活在家庭中,也會想為這個家庭儘力,想要做一個對家庭「有用」的人。

孩子幫忙做了家務之後,媽媽可以多說一句,「實在太感謝了,多虧你的幫忙」這樣的話,可以讓孩子覺得特別滿足,也能促進發展親密的親子關係。

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需要我,我能為家裡幹活了,我是小大人了,進而對自己的存在感而產生強大的自信心。

所以,鼓勵孩子做家務最好的方式不是給他錢,而是及時地向孩子表達感謝。

通過做家務並獲得稱讚的方式,孩子能對自我價值有準確的評估,以此來獲得家庭的歸屬感,以及生活的安全感。

另外,做家務也是助人為樂的一種體現,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能從小就懂得,家庭中的每個人都要為了這個家庭而做出貢獻,這也能教他們如何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獲取自我價值,發展人際關係。

即便將來孩子身處不同的文化氛圍之中,也能很快地通過家務同當地的文化、習俗進行連結,增加其適應性。

3、家務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培養責任感

干一天家務不難,難的是天天干同一件家務。

所以每天鼓勵孩子,堅持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家務,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耐性,磨練他的意志。

比如,我們家扔垃圾的活兒是交給孩子乾的,每天出門前會把垃圾打包好放在門外,孩子出門帶下樓。如果沒放,會讓孩子自己觀察一下,垃圾筒里的垃圾需不需要丟。

同樣的,每天堅持做家務也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現在之所以媽寶男和媽寶女那麼多,小夫妻生了孩子扔給老人,或者配偶之間不懂得互相體貼照顧,這些都是因為從小父母為孩子做的太多,什麼家務都不捨得讓孩子做,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

那麼,孩子的責任感從哪裡來,就是從這些實實在在的家務中培養出來。

如果一個人經常性為家庭成員承擔一些勞動,並視別人的需求為己任,這就是有責任感。

我家除了孩子自己的房間之外,把家裡的鞋櫃也劃成他的包干區,如果有鞋子放在外面,那就要找他收拾,因為那是他負責的區域,就要負起相應的責任。

做家務這麼好,為什麼有的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做?

孩子不是天生就會做家務的,特別是早期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會增加父母的工作量。

所以有時候爸爸媽媽並不樂意讓孩子幫忙。

可是,孩子在開始時不能做好,不代表孩子以後做不好。

就像學習新知識或者掌握新的技巧,都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做到,他們需要一點一點慢慢地學習,再反覆練習。

這時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自己在做的時候,把孩子帶在身邊,讓他們看,再讓他們模仿,即便沒做好,也不要指責,而是繼續鼓勵孩子。

孩子多大可以幫忙做家務?

孩子做家務並沒有嚴格的年齡規定,建議是讓孩子越早接觸越好。

不管多大的孩子,當他主動說「讓我試試吧「,便是他們學習做家務的最好時機。

通常兩三歲的孩子們看見媽媽在幹家務,就會在邊上嚷著,「我也要干,我要幫媽媽忙。」

這個時候就可以教孩子了,不過這時候大多數媽媽都會說,「謝謝你,可是你還小以後再做吧,媽媽一個人可以做,你去玩吧。」

雖然我們想的是,等孩子大一點再做,但孩子卻不會分辨「以後「究竟是多久,他只會產生「家務,媽媽一個人就可以,不用我幫忙」或者「媽媽不喜歡我幫忙做家務」的想法,於是他會真的就心安理得地放棄做家務,跑去看電視了。

等到孩子們長大,媽媽想讓他幫忙,說:「別光顧著看電視了,偶爾也來幫忙做家務啊。」這個時候就已經太晚了。

孩子做家務其實和年齡沒關係,關鍵還是激發孩子的興趣,多給他們鼓勵。

通常在3歲左右,孩子的指尖開始靈活起來,開始模仿大人的樣子也能幫忙了,這時可以讓他們幫忙幹些簡單的、危險性小的家務,比如拿個盤子,擦個桌子之類。

怎樣讓孩子幫忙做家務?

也有很多父母有讓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意識,但他們不知道該怎麼開始,什麼樣的家務交給孩子才比較合適。

我們日常生活是由衣、食、住、行等部分組成的,在這些部分中,就能找出很多孩子適合做的家務。

一般可以先從孩子自己的事件開始做起,具體的方法是要父母給孩子做示範,先告訴孩子正確做的方法。

孩子開始可以一邊模仿父母,一邊不停地重複,直到學會了為止。

這個過程不發中,肯定會做錯很多次,可能會越做越糟,說不定父母自己就先放棄了。

舉個例子,

就洗臉這一件事,不誇張地講,我教了ALEX同學有100遍之多。

不是簡單地把毛巾擰乾遞給他,而是從最基本的拿盆放水,擰乾毛巾,按照從上到上的順序擦臉,擦脖子,擦手再搓毛巾,擰乾掛起來,倒水的整個過程。

一開始,ALEX同學覺得好玩,用毛巾弄得水花四濺。

我教的時候不認真看,輪到自己試了好多次都做不好。

讓他重複洗了幾遍,他便不耐煩了,發脾氣扔毛巾,各種不配合。

其實,當我我一次次說「不行」,讓他重新洗的時候,內心也很崩潰,特別想衝上去把他胖揍一頓,然後再也不管他。

但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考驗自己的耐心,好在還是忍住了,不管他怎麼撒潑,還是繼續耐心演示,不發火。

熬過了最抵觸的階段,ALEX同學終於肯耐下性子學洗臉了。

洗臉學會了,洗腳自然也不在話下,洗完之後倒水收毛巾,也能自覺地配合。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家務本身會潛藏著很多危險,比如切菜、打火等,所以在教孩子做家務時,一定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以及如何規避危險。

會做家務的孩子,才能活下去

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自認並不是一個會做家務的孩子。

當第一次離開父母去外地工作,連菜場都沒去過的我,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買菜做飯這些最基本的家務勞動。

因為不想同一場景,將來再發生在ALEX同學的身上。

所以從現在開始,就努力把自己會做的家務,一點點全都教給孩子吧。孩子成績好,也許將來能夠出國留學,但會不會做家務則決定了,他將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下去。

我們終究在未來的某一天,會和孩子走散,但願所有的孩子,沒有了父母的庇護,都能好好照顧自己,勇敢地活下去。

PS:

寒假期間,孩子幫你做了哪些家務呢?又有什麼心得分享呢?歡迎寶寶們給我留言!

圖片來源:杭州19樓

資料來源

1、《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作者 [日] 安武信吾 安武千惠 安武花 翻譯金暉 南海出版社出版

2、《提升寶寶生活能力的49種方法》作者 【日】兒童生活科學研究會 翻譯 楊林 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妍媽媽 的精彩文章:

TAG:陳妍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