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陰坡人的陽光生活

陰坡人的陽光生活

「祖祖輩輩,從山上搬到川里,從河南面搬到河北面,就是為了有個好住處。」臘月十九,臨近年關,在涇川縣太平鎮陰坡村,今年60歲的陶鎖成這兩天和村裡其他人一樣,忙活著打掃新房衛生,開始置辦年貨。

走進陶鎖成家,窗明几淨,陽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灑滿整個客廳,明亮且溫暖。「暖氣正準備燒,一會房子會更暖和。」陶鎖成熱情地迎上前,一邊掀起門帘,一邊笑著說。

陰坡村全貌

「村裡變化大,家裡收入也好。」說起去年的經濟收入,老陶伸出指頭一個個細數起來。

「去年,3個蔬菜棚收入1萬多元,14畝核桃園享受新一輪退耕還林補貼1萬多元,兒子兒媳在西安搞裝潢能掙三五萬元。」陶鎖成笑著說。「三五萬都是個保守的數。」村支書陶回鄉接過話頭說,老陶這家人能吃苦,加上大人娃娃腦瓜子好,「錢也掙了,生活也好了」。

曾經的陰坡村,是涇川縣太平鎮黑河川區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山大溝深,自然環境艱苦,出行不方便,居住條件差,沒有增收產業……「家家的日子過得難腸極了。」

為陰坡村「量身」定製脫貧產業,精心實施道路通暢、安全飲水、動力電覆蓋、公共服務「四大工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昔日深度貧困村,如今已變身為美麗鄉村。穿村而過的雙河公路,讓陰坡村,乃至沿線所有群眾離實現小康夢的夢想更近了。

看著村子發生的脫貧「蝶變」,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陸續回到村上。

蔬菜大棚

3年前,不到30歲的陶林玉和家人商量後,沒再出去打工。「種菜、養牛,這兩年就沒有消停過。」略顯羞澀的陶林玉告訴記者,去年,8頭基礎母牛出欄一頭,賣了9000多元,兩棚菜收入1萬多元,13.5畝核桃園享受國家補貼1萬多元。「小兒子剛出生3個月,日子過得挺好。」

全村90座蔬菜大棚,1200多畝核桃園,「家家戶戶有菜棚、有核桃園。」在太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高凱華看來,支撐村民收入增長的產業,是助力農村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

村容村貌大變樣,村裡有了新產業,村民腰包鼓起了,現代化的生活設施都用上了。這些,老陶和其他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

「一畝棚,頂得上10畝地。今年,我還要在棚里多下些功夫。」這是陶鎖成的新年打算。

「藉助鄉村振興,在養牛上再擴大規模,多養些。」這是陶林玉的初步想法。

生活環境的改善,提振了大家的精氣神,激發出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無論是老陶的新年打算,還是小陶的初步想法,他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同心所向,追逐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涇川發布 的精彩文章:

果園飄香富農家——甘肅日報聚焦涇川果產業發展

TAG:涇川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