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類正面臨「精子末日」 或將在50年內失去生育能力

人類正面臨「精子末日」 或將在50年內失去生育能力

我們正面臨一場「精子末日」嗎?

圖為一個精子計數器。

圖為概念生育診所的醫療主管卡馬爾·奧伊哈站在諮詢室中。

凍精,即將精子冷凍儲存。

這台特製顯微鏡可用來進行胚胎檢查和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

男性患者可在概念生育診所的這間房間中留下精液樣本。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6日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道,長時間以來,現代醫學一直認為不孕不育是女性專屬問題,是婦科醫生的研究重點,是粉色小冊子上介紹的侵入式手術的解決目標。但眾多證據顯示,僅有一半不到的生育問題與女性相關。男性生育能力正在快速下降,精子也許是受現代生活荼毒最慘重的受害者。

去年夏天,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男性精子數量在過去四十年間月減少了60%。他們分析了來自北美洲、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4.3萬名男性身體數據,從1973年至2011年共開展了185次研究,堪稱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哈加伊·萊文(Hagai Levine)稱,這一結果為人類「敲響了警鐘」。

此前針對精子的研究始終較為零散,不像對女性生育能力的研究那般受重視。但這些研究多年來一直在發出警示信號。2012年一項針對2.6萬名法國男性的研究發現,精子數量從1989年到2005年間減少了三分之一。另一項於2007年發表的英國研究也發現,在一個英國城市中,精子數量在1989至2002的13年間減少了29%。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呢?我們是否正處於一次重大社會與生物災難的轉折點上?統計數據是否會造成誤導?還是說我們被人口過度增長的擔憂分散了精力,沒有注意到一場「精子末日」正在悄然醞釀?

綜合醫療從業者、哈利街新醫學集團(Harley Street』s New Medicine Group)創立者史蒂芬·赫梅利克(Stefan Chmelik)在預測中說得很清楚。「目前針對男性生育問題的主流治療手段寥寥無幾。按照現在的精子減少速度,人類在50年之內便會失去生育能力。如今已經有昔日的試管嬰兒同樣通過體外受精生育後代。雖然我無意指摘,但等到以後有了第十代試管嬰兒時,不難想像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赫梅利克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有多種原因。「如今發達國家的生活壓力堪稱前所未有。這些壓力不再是吃飽穿暖等生存問題,而是堆積成山的郵件、迫在眉睫的截止時間、以及沉重的房貸。當大腦無法區分生理和心理威脅時,便只有一個反應:釋放對精子有害的腎上腺素。

據估計,約六分之一的夫婦存在生育問題,且問題出在男方或女方的比例約為1:1。英國有四分之一的不孕不育找不到原因。男性不育主要由精子過少、運動能力低、畸形(大小和形狀)或無精導致。無精症的病因包括睾丸損傷、先天缺陷、睾酮過低、射精障礙等。在精子經歷的漫漫長路上,從一開始起,各種因素都使得受精十分艱難。

男性每次射精約射出2億精子,其中只有1萬個精子能到達輸卵管附近。要想成功受精,它們需要從陰道一路游向卵子,總長度約15厘米。如果遊動速度不夠快,就會被陰道中的酸性物質殺死。

我們知道,酒精、吸煙、肥胖和抗抑鬱藥物都會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但還有證據表明,防晒霜(其中的紫外線過濾物質會影響內分泌)以及不粘鍋(生產過程中會用到全氟烷基類化合物)也會對精子造成不良影響。

更別提緊身褲、避孕藥在水中釋放的雌激素、以及無線路由器的電磁輻射等「精子殺手」了。而布洛芬最近也成為了懷疑對象。今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長期大量服用布洛芬可干擾雄性激素的分泌。

很多人還擔心男性不育與食品添加劑、影響內分泌的殺蟲劑與工業污染有關。科學家發現,就連水劑塗料中都含有對精子不利的乙二醇。

在各種各樣的疑慮中,有一點是肯定的:人類的生育能力變化得實在太快,因此不可能是基因變化的結果。換句話說,迅速變化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才是生育能力下降的罪魁禍首。此外,雖然這個消息聽上去頗為嚇人,但其實也有積極一面,因為只要稍微做出一點改變,如減輕壓力、多吃蔬果、少吃肉、戒煙戒酒、多多休息,也許就能解決上述問題。

在倫敦東普特尼,有一家名為「概念生育診所」(Concept Fertility Clinic)的組織,它提供「獨特的私人定製服務」,包括生育能力測試、體外受精、ICSI(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以及精子和卵子冷凍服務等。診所內有一面由粉色蠟筆塗成的牆,上面掛滿了在該診所受孕出生的寶寶照片,彷彿在提醒你「只要有一個培養皿和一點點好運氣,你就能獲得這樣的珍寶」。這樣的行業正在蓬勃發展。

該診所的醫療主管卡馬爾·奧伊哈(Kamal Ojha)是一名顧問婦科醫生,也是聖喬治醫院的講師,專攻生育能力低下問題。他發現由於生育問題前來就診的男性患者數量大幅增加。該診所也許有著英國最大的「男性生育室」,房間里空空蕩蕩、一塵不染,只有一台電視、一本黃色雜誌、一個洗手盆、以及一張乾乾淨淨的椅子。患者接完「樣品」後,便可將其放在一個裝了呼叫鈴的小窗口旁邊。

2016年巴西奧運會期間,由於擔心感染寨卡病毒會導致胎兒畸形,許多人來到該診所冷凍精子,作為預防手段。而在不久之前,甚至還有70歲的老人前去諮詢冷凍精子的問題。不過,奧伊哈和其他許多醫生認為,不孕不育問題往往在患者還是胎兒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禍端。

「胎兒產生精液的器官在孕早期開始發育。該階段母體攝入的任何物質都會影響到胚胎。對生育能力的破壞就是這時產生的。要改變這一點,就必須改變孕婦在孕早期的行為,也就是懷孕6周到12周期間。」

這就把不孕不育問題又引回到了女性身上。奧伊哈醫生舉了義大利的一個例子:1976年,一座殺蟲劑製造廠發生了一起事故,導致一些婦女暴露在高濃度二噁英之下,而她們後來生下的兒子精子數量都很低。但在成年後接觸二噁英的男性則沒有這種情況。

2016年,挪威科學家讓雌性小鼠每日持續攝入一定的有機污染物,相當於人類無意攝入的劑量。而這群小鼠的後代精子數量明顯減少,且精子中DNA受損的概率很高。

研究證實,食品包裝中所含的鄰苯二甲酸酯也可導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四年前,英國皇家婦產醫學院發表的一篇論文建議女性盡量避免接觸低劑量的化學物質,並儘可能減少某些沐浴露等個人護理用品的使用。但要發布新版指南,還需更有力的科學證據,而這正是目前所缺少的。

英國生育學會前任主席、謝菲爾德大學現任男科教授阿蘭·佩西(Allan Pacey)堅稱,我們還用不著過度恐慌。他認為精子數量減少與統計參數和近幾十年來收集精子的技術有關,並將衰老視為精子減少的決定性因素。

「很多夫婦總等到年齡再大些再要孩子,這才是更嚴重的問題。隨著男性逐漸衰老,產生的精子數量也許並未減少,但精子質量則大不如前。如果等得太久,就會招致各種各樣的問題。」

雖然米克·傑格(Mick Jagger)和羅德·斯圖爾特(Rod Stewart)夫婦在70高齡迎來了自己的第八個寶寶,但這種情況畢竟罕見。精子質量從25歲左右起便會逐漸下降。而男性達到40歲後,無論女方年齡如何,流產的幾率都會大大增加,且受孕機會只有男方不到25歲的一半。

若男性年齡較大,子女患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幾率也會隨之升高。這也是英國國民醫療體系(NHS)覆蓋地區有權拒絕年過40的男方進行體外授精的原因之一。英國政策還規定,捐精者年齡不得超過40歲。

「如果男人老來得子,我們往往會予以鼓勵;但如果女性老來得子,我們則嗤之以鼻。」佩西譴責道,「這樣的社會風氣毫無公平可言。」

英國亞伯泰大學遺傳學高級講師凱文·史密斯博士(Dr Kevin Smith)則更進一步,要求NHS開始著手冷凍18歲青年的精子,以規避日後出現基因變異的風險。

無論你現在年齡幾何,男性不育都將對人造成情緒上的極大打擊。英國一位名叫加雷斯·唐恩(Gareth Down)的男子對此的體會再深刻不過。他現年31歲,是一名技工。他和33歲的妻子娜塔莉努力了一年半,始終無所出。最終一名醫生告訴他,檢查顯示他患有無精症。「我在上班時接到醫生的電話,說『你沒有精子』。這實在難以置信。」

他認為這與年輕時做的一次睾丸良性腫瘤切除手術有關,但也可能由先天因素導致。具體原因將不得而知。之後八年間,這對夫婦接受了九個療程的治療,包括三次用捐精進行的體外受精,總花費數萬鎊,並經歷了四次流產。

為了順應醫院安排,兩人換了工作;為了不受新出生的侄子侄女的打擊,他們搬到了離家人40公里之外的地方。「你要把這些情緒深埋心底,」唐恩說道,「你會忍不住責怪自己。娜塔莉沒什麼問題,所以讓她接受這些注射、激素治療和手術實在令人痛心。你會想,『要是她和別人在一起,就不用經歷這些痛苦了。』」

他越發有種被孤立之感。「朋友們一旦知情之後,就會避開這個話題。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啟齒。而你一開始解釋自己的經歷,他們就會消失不見。男人們除非有切身體會,不然是不願談論這件事的。」

為幫助別人避免這種痛苦,他創建了一個名叫「Men』s Fertility Support」的Facebook群,僅限男性參加。19個月前,娜塔莉通過體外受精和捐精生下了一名男嬰,取名為里斯(Reece)。無精症無疑會對夫妻關係造成巨大壓力。現年45歲的拉傑·巴斯基(Raj Baksi)與妻子已結婚20年,兩人到35歲左右開始試著要孩子。但一年之後,他被診斷患有克氏綜合征,即多出一條額外的X染色體。約600分之一的男性患有此病,並因此不育。「我的妻子為此非常沮喪。她試圖繼續婚姻,但我們的關係深處已經出現了裂痕,產生了巨大影響。」

最終二人關係破裂,巴斯基移居別處。如今,他的前妻已與別人生兒育女。「我的心都碎了。我不得不改變對生活的既往認知。在幾度尋尋覓覓之後,我終於接受了『沒有孩子也能行』。一旦邁過了這個坎,人生就容易多了。」

然而比這種痛苦更難洗刷的,是社會對男性不育的偏見。「人們總跟我開各種各樣過分的玩笑,比如提議為我捐精、或者提出想跟我妻子上床等等。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這有多麼傷人。有些人因此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和抑鬱症,因為他們感覺自己作為男人並不完整。」巴斯基說道。他如今是克氏綜合症協會(KSA)副主席,正與一名有一個11歲女兒的女性談戀愛,並逐漸習慣了以另一種形式為人父母。

最要命的是,我們對這一問題的了解少得可憐。世衛組織去年承認,我們對男性不育的了解程度「非常低」,並呼籲捐助更多研究資金。「我們對精子的了解遠遠不夠。」蘇格蘭鄧迪大學生育醫學臨床講師薩拉·馬丁斯·達·席爾瓦博士(Dr Sarah Martins Da Silva)指出,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便是生育能力低下問題。

「我們尚不清楚為何有些精子會功能失常,也不知道如何治療這一問題。男性生育問題一直為人忽視,且研究資金嚴重短缺。所以想要孩子的夫婦往往會通過體外受精懷孕,相當於通過治療女方來解決男方的問題。如果成功了,那再好不過。但這是個大工程,而且是藉助醫學手段受孕。所以最好能找到其它方法。」

她建議攝入大量維生素C和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以增強精子質量。也許日後還會出現能夠有效增加精子數量的神奇藥物。「我們已經研究出了一些很有潛力的化合物,但資金仍是主要問題。但願我這一輩子能親眼見證男性不育療法取得重大突破。」

但若這一點無法實現,幹細胞研究將成為實驗室培育精子與卵細胞的關鍵所在。去年,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兩種不同類型的小鼠幹細胞,成功培育出世上第一個人造胚胎。不過,席爾瓦博士希望我們能找到其它更為倫理所接受的治療手段。

「這場浪潮正悄然而至。男性變得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坦誠。這個問題被提出得越多,人們就越容易意識到這是一個普遍問題,不需要羞於啟齒。如今,人們已經意識到需要進一步研究該問題,並需要尋求更好的治療手段。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葉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違法停車被貼罰單 車主竟用嬰兒數次攻擊民警
能夠「垂涎三尺」也是一種幸福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