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孔子到晚年才恍然大悟,《易》的核心原來是這個字!

孔子到晚年才恍然大悟,《易》的核心原來是這個字!

孔子一生最大貢獻不是提出「仁」,而是這個字!看完真的服了

神州日知 祗舍

一般認為,孔子最偉大貢獻是提出一個「仁」字,

沒有果仁哪裡來果實,沒有果仁這個果子,怎麼能夠一代一代傳下去?

所以,「仁」並非孔子獨創,應該早已有之。

其實,他的最大貢獻在提出「時」的概念,就是時間的「時」。

一般而言,一個人的學識到了晚年才能最後定型,因為經過時間考驗、人生歷練,對事物的看法比較完整全面了,也比較心平氣和了。

「時」的概念,也是孔子晚年讀《易經》而有感而發,而《易經》的核心也是講這個字:「時」

簡單說,講變化,如果講不清楚「時」的概念,如何能把變化說清楚呢?

據說,晚年,孔子讀《易經》,讓他最有感想的就是這4個字:「時也,命也。」

時到了,命該去做什麼就做什麼,最後結果怎樣,由老天決定,這裡「時」便是孔子提出的。

「時」除了「時間」概念外,還有時機,時勢的意思。

中國人非常喜歡看象。

天有天象,就是所謂天文;

地有地象,就是所謂地理;

人有人象,就是所謂人事。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首先說的也是「時」的問題。

現在一些人講,沒有時機,創造時機也要上!

其實,時機、時勢都是客觀的,難以人為,如果人可為,那就不是天時,而是人事了!

人也許可以一時一地改變甚至創造歷史,但也只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真能「穿越」的人,不是現在意義上的人類。

而這個歷史條件就是時機、時勢、天時,人無法改變。

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時機,把握時機,這就是守時。

老天說下雨就下雨,說颳風就颳風,我們支配不了。我們能做的只有聽天命、盡人事。

項羽夠英雄了吧,力可拔山,氣概世人,最好只能發出「時不利兮奈若何」哀嘆,烏江自刎,遺恨千古。

所以,不管「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核心還是一個字「時」。

孔子本身就聖人,他告訴我們,就算是聖人,也沒辦法選擇時間,只能順時應命。

孔子一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一生奔波,試圖改變當時社會狀況,結果無疾而終,鬱鬱而終。

所以,到了晚年,或許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才悟到《易經》的核心。

聖人都無法改變時代、時勢,誰又比聖人還牛呢?

你既無法選擇你出生時間,也無法選擇你死亡時間,你能做到的,就是等待時,隨時調整自己。

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說,就是你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

像龍一樣,把握時機,做到能大能小,能升能隱,能屈能深。

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孔子曾慨嘆:「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是命,就犟不過。只有在認命的基礎上,認清自己的基礎上,知道什麼自己能做,什麼自己不能做,才能改變自己,改變命運。

所以,人做事,首先都看時勢和時機,這就是要守時。

盡人事,最後還要聽天命。

時機、時勢不對,就不要出頭。

保存實力,待時而動。

時機未到,潛伏不動,靜若處子。

時機一到,順勢而發,動如脫兔。

「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被蝦戲。」

沒有時機,就不要盲動,盲動只會落得被動。

《周易》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意思是:君子有卓越才能,超群技能,不到處炫耀,而是必要時,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這話也提醒我們在默默無聞時,要加強自身修養,等到時機來時,就要充分展露自己才華。

一個守時的人,一定會做好充分準備,不會讓時機白白溜走。

時辰一到,你沒有把握住,時辰失掉以後,也只是白白花費力氣。

由此可見,孔子經常講的「時也,命也」並不消極,更重要的是,你要依時而動,依時而做出不同選擇。

所以,讀《易經》,最重要的,就是讀懂這一個「時」字。

《周易》本身就是講變化的一本書,如果沒有「時」的概念,談何變化呢?

變化是因時而變,因勢而動。沒有了時間,變化也無所依託。所以,講變化,前提是時間。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時一變,整個情勢就都變了。

一件事情,當時去做非常順利,時間一拖就錯過了,明明是好事也會拖成壞事。

同樣道理,在時機沒有成熟情況下,硬要去做也不會成功。

所以,我們中國人知道一定要守時待命。

即使一切都準備好了,還是不能動,一定要守到那個時。

時一到,馬上就出動,自然很快就完成了。

時沒有到就動,別人都知道你要幹什麼了,你反而幹不成事,就是這個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僧奇譚 的精彩文章:

林如海死後,有沒有給林黛玉留下巨額遺產?
天蓬元帥被玉皇大帝判死刑時,太白金星為何幫他求情?

TAG:老僧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