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家研究驗血診斷阿爾茨海默:容易又便宜

科學家研究驗血診斷阿爾茨海默:容易又便宜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道美媒稱,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大問題在於,患者有可能在患病20年之後才出現癥狀。有幾種藥物可以延緩伴隨阿爾茨海默病出現的記憶喪失過程,但是到確診之時就晚了:大腦已經遭受了不可逆的損傷。這一疾病在變得致命前幾乎一直在惡化。大多數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試驗失敗的部分原因就在於極難找到處於最初發病階段的適當人群。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2月1日報道,能夠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病之初做出診斷的工具對治療該病意義重大——在發病之初,澱粉樣蛋白凝塊和tau蛋白結節開始讓大腦退化。正因如此,一份1月31日發表在《自然》周刊上的研究格外鼓舞人心: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科研人員宣布,他們確認一些在血液中發現的特定蛋白質碎片意味著澱粉樣蛋白凝塊正在大腦中形成。

梅奧診所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主任、沒有參與上述研究的羅恩·彼得森說:「血液生物標記是一個重大進展。」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阿爾茨海默病仍然只能通過解剖死者大腦來確診。近年來,研究人員通過脊椎穿刺和PET掃描確認阿爾茨海默病的跡象,但是由於這些檢測既傷身又昂貴,通常只有已經明顯表現出阿爾茨海默病跡象的病人才會採用。換言之,這些檢測只針對治療方法過少、時間過晚的病人。而一種簡單的驗血可以讓任何人在任何年齡進行,並且能夠在患病後的第一時間確診。

報道稱,這種血液生物標記是日本國家老人病學與老年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涉及400名參與者的研究中發現的。這些參與者或是認知正常,或是有輕度的認知障礙,或是已確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

科研人員採集血樣,並將他們在每個樣本中發現的數以百計的「澱粉樣前體蛋白」碎片登記。研究人員在比較這些蛋白質碎片水平和經PET掃描在大腦中發現的澱粉樣水平後發現,在預測大腦是否積聚澱粉樣蛋白時,某些配對準確率為90%。

這種檢測應用到臨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彼得森說,在更大範圍人群中複製這一數據面臨挑戰。這一試驗包括了400人,但他們或是經人介紹參與這項研究,或是看到了廣告;換句話說,他們不能代表全部人口。這也不是首次發現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潛在血液生物標記。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通過澱粉樣蛋白質碎片和tau蛋白生物標記診斷該病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看不下去?馬克龍譴責特朗普貶低他國:「這樣不可行」
「恐華症」要不得!美媒:華盛頓不應想要嚇跑中國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