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隱姓埋名12年,為中國造出來的武器,美國至今搞不明白
1986年,他敏銳的察覺到當時美國的核武器水平已經發展到最極限,為保持自身核優勢,肯定會限制別人發展。這位老人果斷向政府表達了自身的憂慮,正是在他的建議之下,我國才快馬加鞭的完成了熱核試驗。果不其然,1992年,美國提出全面禁止核武器。所幸我們已經爭取夠了足夠的時間,而這位老人就是「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年少的于敏就十分熱愛讀書,不僅聰明過人,而且記憶力驚人。在上大學時,同學會在一起玩橋牌,但是經常不帶于敏。因為于敏只要拿了牌,他就馬上知道會不會贏。在北大的成績榜單上,雖然沒有名字,只有學號,但是第一名的位置永遠是屬於于敏的。
和很多科學家愛做筆記不一樣,于敏大部分都是靠腦子記。正是他腦子裡裝了大量的數據,造成了他擁有一個特殊技能:粗估,別人的報告還沒說完,他就能憑藉聽到的數據得出最終結果。
60年代初,為了祖國的核武工業的發展,于敏放棄了自己研究十年的成果,在當時處於真空的氫彈領域重新開始自己的研究工作。但是于敏幾乎找不到關於氫彈的任何資料,這位從來沒出過國的科學家,完全靠著自己的研究解決了氫彈製造的難題。
美俄氫彈採用的都是「泰勒·烏拉姆」構型,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造氫彈居然還有第二種方法,而且還是好很多的方法,這就是「于敏構型」。美國第一枚氫彈80多噸,中國的才1噸。目前全世界僅有的30枚氫彈都在中國,美俄的氫彈都由於無法小型化,不好保存被全部銷毀。只有于敏設計的氫彈穩定性最好,實現了氫彈小型化與實戰化。
1988年,隱姓埋名的于敏,終於從「絕密」變為公開,2015年,年近90的于敏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曾有人稱:「他能獲得這個獎,不是他的榮幸,而是這個獎的榮幸」。儘管為氫彈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並不喜歡別人喊他「氫彈之父」。
就是這位老爺子,他的研究才真正讓中國人在聯合國,由棋子變成棋手;讓我們在聯合國討論別國的命運,而不是由別國決定我們的命運。對於這位仍然健在的老人家,親愛的讀者,你有什麼想說的?


※23歲董永安,身中30多枚彈片,把手榴彈塞嘴裡防止自己出聲
※他槍決前兩天越獄,手提RPK對抗兩百多名軍警,身中20餘彈被擊斃
TAG:圓桌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