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清朝在太平天國平定之後,卻不敢向曾國藩下手?

為什麼清朝在太平天國平定之後,卻不敢向曾國藩下手?

一代才子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曾國藩更是深諳盈虛之道,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所以他將自己的書齋取名為「求闕齋」以表其所追求的「花未全開,月未圓」的境界。

同治元年(1862年)1月31日,曾國藩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二月十四日,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四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五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台,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六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軍回援天京,太平軍集結二十萬人兵力,十月起大戰湘軍四十多天,未能取勝。

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攻克鐘山,合圍天京。7月,湘軍攻破天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毀,平民死傷無數,南京人稱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為「曾剃頭」、「曾屠戶」。同月,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八月,奏准裁撤湘軍25000人。

曾國藩的一位朱姓幕府記了一則筆記,湘軍攻入天京後,曾國藩親自提審偽忠王李秀成後,在偏屋小憩,忽然湘軍高級將領三十餘人齊聚大廳,請求面見大帥,曾國藩問中軍「九帥曾國荃來了沒?」中軍答「沒來」,曾國藩立即召見曾國荃,等九帥一到,命人取出紅紙,揮筆而就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如」一言不發,回去休息,而眾人也明白了曾國藩無意稱帝,勸進乃止。

然而,早在收復安慶之後便有勸進一說。攻克安慶後,曾國藩讓各位寫一副賀聯。李元度撰成「王侯無種,帝王有真」曾國藩見後立即撕毀予以斥責。曾國藩壽誕之時,胡林翼臨走時遺留在桌上一紙條,赫然寫著「東南半壁無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國藩惶恐萬分,撕個粉碎。左宗棠也曾寫過「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曾國藩則將「似」改成「未」以表心跡,功成身退。

曾國藩曾言道「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糜,太剛易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平定天下,締造中興消滅太平天國實為曾國藩「剛」的一面,而急流勇退,功成不居,實為其「柔」的一面。之後曾氏大幅度裁軍,馬上下令裁撤江寧吉字營湘軍2.5萬人,後又著手裁撤湘軍精銳曾國荃統領的5萬餘人,到同治四年二月(1865年3月)曾國藩軍隊也只剩2000餘人,再到清政府命曾國藩北上鎮壓捻軍時,曾國藩手中除了劉松山統領的「老湘營」少量湘軍,基本再無軍隊。一退再退,自剪羽翼,從姿態上以及實力的削減都讓清廷相信了他無意稱帝的決心,所以仍然高官厚祿,使其終老。

然而一味的退就能夠保家保身?豈不知斬草除根?所以曾國藩在退卻的同時在另一個戰場上卻攻城拔寨,讓清廷不敢輕易對他下手,這個戰場叫「道德」。佔領道德的制高點,是他能夠全身而退的重要掩護。不論是《厚黑學》還是《潛規則》,暗地裡如何操作暫且不論,表面文章都也還是要做的。

曾國藩在《討粵匪檄》中講:「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這篇檄文被許多曾國藩研究者認為是其一大失策,認為曾國藩只講衛道,不講勤王,徒增清廷疑慮。然而我以為曾國藩在官場能夠「十年七升,遷越十級」這樣的低級錯誤是他絕不會犯的,而這篇檄文也是他能夠從容一生的重要保障。《管子·小匡》講「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而士為四民之首則更是重中之重。然自古無不滅之朝,興衰更替理固怡然,而數千年禮儀人倫則亘古不變。時清廷內與百姓爭利,外與列強獻媚,如此腐敗落寞之朝以釀太平天國之禍,「勤王」怕燃不起百姓的熱情,而「衛道」則在民間特別是士人階層中激起了廣泛的共鳴,滅人倫,毀詩書,尊異教而廢孔孟,則不僅有膽有識的士人甘願奮起衛道,就連普通百姓也感覺不妥。而此時曾國藩除了成為清王朝的中興之臣,更成為了千年禮教的捍衛者,成了軍事,政治,思想,文化上四位一體的名副其實的救世主。所以清廷絕不會以砸碎道德人倫的代價,去將佔領道德這個制高點的自斷羽翼的曾國藩打翻在地。

曾國藩剛柔並濟,自裁湘軍以避實,自崇禮儀以就虛,如同打太極一般四兩撥千斤,用看似虛無縹緲的道德禮儀讓手握生殺大權的清廷不敢也不忍拿他怎樣,如此進退自如,盈虛有數,實在是亘古而來的重臣權臣中的精英。

洞悉天道,進退有道,實為其保家保身之第二善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風暴 的精彩文章:

北宋唯一一個沒有被金人蹂躪的公主是誰?
此人治軍嚴明,生擒呂布,替曹操殺人卻晚節不保

TAG:歷史大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