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庸人楷模——曾國藩(下)

庸人楷模——曾國藩(下)

晚清聖臣,庸人楷模

本期人物介紹:

曾國藩

話接上篇,青少年時期暴躁、膚淺的曾國藩已在官場的初步歷練中,開始逐漸改變自己的心性。彼時國難當前,他忠心為國出力,組建起了強大的地方團練——湘軍。其後迎接他的,是動亂的國家和紛雜的形勢。他將如何歷練自己成為庸人楷模,又將如何挽救國家命運,從而成為一代聖人。接下來,請繼續看小攻為您說歷史。

鎮壓粵匪,勝少敗多

1853年,太平軍攻佔南京。定都於此,改稱「天京」。因清朝推行剃髮易服,太平天囯則均不剃髮、不結辮,披頭散髮,故太平軍被稱作「長毛」,清廷蔑稱其為「毛賊」、「發賊」等等。又因天國領袖洪秀全為廣東花縣人,廣東簡稱粵,故清廷當局亦蔑稱其為「粵賊」、「粵匪」等,而太平軍則蔑稱清廷為「清妖」、「胡妖」等。

同年,一個活躍在長江以北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捻軍,也拉起了反清的大旗。其後,捻軍縱橫馳騁於皖、豫、魯、蘇、鄂、陝、晉、直(冀)八省十餘年,極盛時期總兵力達二十萬眾。同時,第一次鴉片戰爭剛過去十年,清政府國力不支,又失去了全國多數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徹底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政權岌岌可危。

於此形勢下,咸豐帝急召團練領袖討伐太平軍和捻軍,而曾國藩接到了討伐粵匪的命令。1854年2月,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率大小船艦240艘,水陸大軍17000人,揮師東下。

但最初的戰鬥,並不順利。因為湘軍剛剛組建,而太平天國又如日中天,曾國藩帶領的湘軍幾次三番打敗仗,逼的曾國藩「憤而跳水自盡」,不過幸好被他的一名幕僚所救。說起來,近代清朝官員一打敗仗就自盡的「優良傳統」,連曾公也不能免俗。同時,因打了敗仗,曾國藩遵旨革職。但他並沒有氣餒,他一邊重整湘軍,一邊上書咸豐帝,將戰事失利的原因詳細解釋清楚。7月,他得到咸豐帝首肯,重整旗鼓繼續攻打太平軍。就是從此時開始,湘軍一路凱歌,一直到12月,都是戰果輝煌。但同時,曾國藩也遇到了一個難纏的對手——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二人在九江、湖口織就羅網,拉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此時,曾國藩44歲,石達開24歲。1855年2月,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於湖口,燒毀湘軍戰船100餘艘。曾國藩跳船得免,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曾國藩憤怒至極,氣得想單槍匹馬去和石達開拚命,但又被部下勸阻。同年秋天,石達開一路大勝,曾國藩又陷入了打敗仗的陰影中。更嚴重的是,1856年3月,石達開在江西樟樹又一次大敗湘軍,至此,曾國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經陷入太平軍的四面合圍,對外聯絡全被切斷。所幸,9月,「天京事變」爆發,石達開被調回天京參加解圍戰。雖然石達開大破江南大營,解除了清軍對天京三年的包圍,卻也令曾國藩免遭滅頂之災。1857年2月,其父去世,曾國藩回籍奔喪。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咸豐帝准許。

此次討伐,曾國藩再一次表現出了「庸人」氣質——身為統領,多次大敗,甚至被圍於絕地。不可否認,曾國藩的絕地重生,含有運氣的成分,但他自身的正確戰略才是關鍵。他「以客待主,以靜制動」,在戰略上取攻勢,在戰術上取守勢。尤其被圍南昌時的死守,使得太平軍無從下手,從而給自己爭取了遇見轉機的機會。

攻佔南京,追繳捻軍

1858年7月,曾國藩接旨出辦浙江軍務。此時,太平天國因為內訌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真正能打仗的將領也只剩了石達開、李秀成幾人。1859年,石達開再次西征,同時曾國藩也擬定了四路進軍的策略迎擊。雙方再次展開角逐,而曾國藩也印證了那句話:「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1860年2月,曾國藩破陳玉成於太湖。1861年9月,又攻下安慶。在進攻安慶時,湘軍在安慶城外築起兩道深壕,面對太平軍守軍和援軍的交戰,只有四個字:「閉營不出」!其後,曾國藩耐住性子,圍得安慶城內太平軍彈盡糧絕,後來都沒了力氣出城投降。在太平軍力竭之際,曾國藩派出輕騎兵,就是他所稱呼的「活兵」,專門對付南京的外圍和援軍。而守城的則稱之為「呆兵」。以此法,「活兵」和「呆兵」經常互相輪換,以維持部隊士氣,直到李鴻章、左宗棠在蘇南、浙江取得節節勝利之後,逐漸實現了對南京的合圍。而石達開也匆匆逃離安慶,後事敗,為不牽連屬下,在成都受審,得了個「凌遲」的結局。1964年7月,曾國藩在其他將領的配合下順利攻克南京,至此太平天國主力滅亡。

攻克南京後,曾國藩下令屠城。於是城中老少,皆難倖免,南京城也被付之一炬。那時曾國藩得了兩個外號:「曾屠戶」、「曾剃頭」。而曾國藩屠城的原因,在筆者看來,應該有三點:一、那時城中民眾受太平天國教義影響,在曾國藩看來已然不可教化,留著無用,乾脆殺光。二、曾國藩久攻南京不下,不僅因為太平軍難纏,也因為城中民眾支持叛軍並抵制政府軍,所以作為泄憤之用,也可屠城。三、殺一儆百,將一城屠戮乾淨,再次向天下人宣稱大清的統治力量,如此讓反賊恐懼,讓反民驚悚,實在是一步狠棋。

得勝班師後,有人勸曾國藩擁兵自立,而曾國藩卻選擇急流勇退,主動提出裁撤湘軍,奏准後,裁撤25000人。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漢人官員很難得到的榮譽)。1865年,曾國藩奉旨前往山東追繳捻軍。這名偉大的庸人根據捻軍行蹤不定、流動作戰的特點,採用了「重點防務、堅壁清野和畫河圈圍」的對策,但最終全部失敗,「屢敗屢戰」也成了曾國藩的軍事標籤。其後,左宗棠和李鴻章分別剿滅捻軍的東、西分部,捻軍主力才真正走向滅亡。

主辦洋務,晚年得咎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清政府中央由恭親王奕訢牽頭,地方官員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配合,「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於1861年起轟轟烈烈的拉開了序幕。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積極的倡導者,甚至被譽為洋務運動的領袖,同時也是熱情的實踐者。1861年攻克安慶後,曾國藩開辦了安慶內軍械所,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軍工廠。1865年6月,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在上海虹口購買了美商的一座鐵廠,改名為「江南製造總局」。其實,是曾國藩全力支持李鴻章,在二人共同苦心經營之下,江南製造總局才規模空前,成為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同時,曾國藩具有世界眼光。他見洋人造機器是根據數字推算而來,一切照著圖紙的標準。要精通此道,唯有靠翻譯。因此,1867年,他設立「翻譯館」,聘請洋人主持譯務。這個翻譯館堪稱中國由政府創辦的歷史最久、出書最多、影響最大的翻譯中心。

從一方面來看,曾國藩創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許多個第一:他開辦了中國第一家近代軍工廠、製造出中國第一艘輪船、興辦起中國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工業基地、建立中國第一個翻譯館、派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如此而享有「洋務運動之父」的美譽,也是實至名歸,並被載入史冊。但另一方面,曾國藩所謂的「自強之道」,不過是為已露末世相的清政府借洋務運動尋找政治出路。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洋務運動不可能成為救國良方,更不可能使國富民強。最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曾國藩,已無法挽回大清覆滅的命運。

1868年,曾國藩改任直隸總督。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而天津教案,大體上是天津民眾為反對天主教會在保教國(法國)武力的庇護下肆行宣教,攻擊天主教教會機構而造成數十人被謀殺;此後教會動用武力,外國軍艦來到天津,七國公使向總理衙門抗議。曾國藩考量當時局勢,選擇了妥協處理。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8人,充軍流放25人,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然而,這個交涉結果,卻激怒了朝廷人士及民眾,造成了省館所書楹帖被毀,曾國藩深知其中和戰利害,自引其咎。因曾國藩背負罵名,心中憂憤難耐,在他57歲這年病倒了,於是朝廷召來李鴻章繼續處理案情,讓曾國藩暫時賦閑養病。

1870年,曾國藩回任兩江總督。1872年3月,曾國藩午後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髮腳麻(中風癥狀),其長子曾紀澤扶他回書房,他在桌前端坐三刻(45分鐘)逝世,享年61歲。百姓巷哭,繪像祀之。朝廷聞訊,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於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

歷史評價,個人見解

對於曾國藩,他的老對頭——石達開評價他:「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他的老同事——左宗棠評價他:「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他的弟子——李鴻章評價他:「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毋庸置疑,曾國藩的智慧和優點是無與倫比的。但是,歷史的美譽總是顯得不真實。曾國藩一生都在失敗中成功,這才是真相。筆者更想談談為什麼這名偉大的庸人可以在平庸的人生旅途中走出萬古的精彩。

曾國藩是個徹頭徹尾的庸人,但也是個徹頭徹尾的聖人。他讀書沒天賦,做官沒天賦,打仗也沒天賦。但是,所幸他也是有一項天賦的。這項天賦就是——意志力。他的意志力強大到可以轉變自己的性格,轉變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也正是因為意志力,填補了他所有的天賦欠缺。他讀書拙,就逼迫自己一遍又一遍地記憶;他為官拙,就嚴格要求自己,寬容對待他人,從而改掉自己剛愎自用的毛病,積累下朝廷的人脈;他打仗拙,就以逸待勞,穩紮穩打,逼迫自己多用堅守之策,少去主動進攻。曾國藩的智慧,從來都沒有靈光一閃,沒有立地頓悟,而是在意志力的驅使下的自我磨礪。一般人都喜歡嚴格要求他人,放鬆要求自己,但他恰恰相反,畢其一生,他從未停止「自我攻伐」。他的成功故事告訴我們:愚鈍之人,通過自我磨礪,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浮囂之人,也可以變得清風朗月般從容澄靜。偏執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開闊,不矜不伐。真正的庸人,是慾望纏繞,意志軟弱,智慧不明的人。而曾國藩可以從庸人轉變成聖人,則是通過日日精進,穿透慾望纏繞,戰勝種種困難,從而將自身潛能調動發揮到幾乎極致,此時智慧才可以真正顯露。

相信大家都曾和筆者一樣,認為自己絕不是庸人。然而現實總會給我們真實的提醒:所謂聖人,不過也是庸人中的聖人,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平凡的庸人而已。不過,有的庸人在人生路上奮力奔跑,有的庸人卻在關鍵時刻選擇了自我放逐。人生境界的差別也就在此拉開。無論如何,願各位庸人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別輕言放棄,屢敗屢戰,最後在失敗中成功,成為像曾國藩一樣的「庸人楷模」。

【我是小攻】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乾貨▍點繞男士荷爾蒙,雅痞皮衣內搭指南
論《百年大牌Loewe的包包是如何成為爆款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