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酸菜糊?湯麵條
談論美食前,先講一段趣事。高一時候,某次周考,一朋友為其語文作文命名曰「淺談成功」,吃飯時聽聞,幾欲笑噴。鑒於關係實在太好,說出此事亦無妨,不過是為了說明此標題的來源罷了。好了,接下來步入正題。
酸菜糊湯麵條又叫糊湯麵、酸漿面,其關鍵在於一個「糊」字,從小叫到大,卻不知道「糊」究竟是不是這樣寫的,但因為百度上可以查到,所以就暫且用這個字了。「糊」是河南方言,讀四聲,表達的是「黏」、「稠」 的意思,「糊湯」則是西峽方言,它指的是一種用玉米磨出來的小顆粒。問過其他地方的同學,還有叫「苞米糝」、「玉米糝」的,但我們這裡都叫「糊湯」。另外,用糊湯煮出來的稀飯也叫「糊湯」,還可以叫「糊湯湯兒」,後者必須用河南方言讀,至於怎麼讀,用文字實在是表達不出來。在河南,你若是用標準的普通話讀出來這幾個字,恐怕沒人懂。
酸菜糊湯麵條,做法極其簡單——從桶里撈一把自家腌的酸菜,下鍋微炒,盛出來加水燒開,抓一把糊湯撒進鍋里,煮開後放面,再加入剛炒好的酸菜,等麵條煮熟就可以了。當然,這是我們這裡的做法,更準確的說,是我家的做法,別的地方可能略有不同,會在面中加一些別的配料。大冬天來上一碗,身子立馬就暖和了,再加上往往是在中午吃,陽光正好,感覺小日子幸福的簡直不能再幸福了。
回老家第一天中午,終於吃到了「夢寐以求」的酸菜糊湯麵條。話不多說,先放幾張圖(自家做的,圖十分樸實,有無美感不重要,關鍵是一個好吃)
這是我心目中最為正宗的酸菜糊湯麵條。糊湯是家裡磨的,酸菜是家裡腌的,只不過因為軋面機壞了,所以麵條只能去麵條鋪買。
這酸菜糊湯麵條,第一碗和第二碗的口感迥異。吃第一碗時,因為是剛從鍋里撈出來,面還比較完整,吃的是「吸溜吸溜」的感覺。我吃的時候,習慣先什麼都不加,嘗一口它最原始的風味——玉米和面的清香,加上極其正宗的酸菜,簡直無法自拔。吃到一半,加上老乾爹或者是自己家裡拌的辣子(此「辣」在河南方言中讀一聲),酸辣香的交匯,讓人慾罷不能。最好再來一個小菜,比如青椒炒蛋、大蔥炒蛋、紅蘿蔔炒肉......隨你便。不管什麼菜,都能把面的清香烘托的淋漓盡致。待一碗吃完,再去吃第二碗,因為柴鍋下面還有餘熱,所以面基本煮的已經碎掉,而且湯也蒸發的差不多了,所以第二碗就非常「糊」,這才是酸菜糊湯麵條的精華所在。這第二碗基本可以用湯勺吃了,因為實在是太「黏」太「糊」。為什麼好吃,妙處就在這裡。當然,只有柴鍋才能做出這種效果,至於液化氣的鍋、電磁爐的鍋,則因為沒有後續的餘熱,難以做出這種口感。
下面要說一說這酸菜和麵條。
記得小時候家裡有個大缸,裡面裝的是酸菜。這次回來換成了一個小桶,不過並無太大妨礙。這傢伙用白菜、生菜、紅薯桿腌均可,我最喜歡的是紅薯桿腌出來的,脆脆的,有嚼勁。把用來腌的菜先在鍋里煮一下,然後放入那個缸中,當然,缸里是有一種我們稱之為「酸漿」的東西,菜腌出來酸不酸,全靠這個說了算。夏天一般不腌酸菜,因為氣溫太高,不好控制,容易發壞。夏天吃的酸菜是干酸菜,是其他季節腌好晒乾,到了夏天吃,一般用來做干酸菜撈麵條,那個以後再說。酸菜吃的最多的季節,是在冬季,這時候,鄰里就要比一下哪一家的主婦做出來的酸菜更酸了。做的酸菜特別好吃,那家的酸漿就會被各家來借。
至於麵條,個人覺得,軟硬皆宜。比較軟的麵條煮出來容易碎,但往往也更「糊」。而自己家裡軋出來的麵條,比較筋道,吃著有嚼勁,而且不容易斷,吃著更是風情萬種。外邊麵條鋪賣的麵條往往太軟,一煮就斷,但適合鍋底最後那一碗吃。
這就是那個軋面機,好像是電路出了點兒故障用不成了。這是電動的,還有手動的,在我外婆家見過。自己家裡軋出來的麵條,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感覺比外邊的好吃,哈哈。
記得上小學時候,老表住在我家,他比我低一個年級,一星期七天,幾乎有六天中午都吃的酸菜糊湯麵條,那時候,我們都喜歡加老乾爹,所以,基本上一星期用掉一瓶。快用完的時候,就把碗里的面用筷子弄到老乾爹的瓶子里,藉此把老乾爹「徹底消滅」。
初中三年,伙食實在太差,印象中除了中招考試前吃的一頓大肉湯,最好吃的是初一有一次盛飯的師傅大發善心,給我盛了一碗老師伙的酸菜糊湯麵條,記的很清楚,那次用的還是干酸菜,而且粘了糊湯的不鏽鋼的碗特別難刷。還有一次,是在初三,臨近中考,忘了是什麼假期,初一初二的同學都回家了,只有我們初三的還留在學校,那天中午,伙上師傅做的酸菜糊湯麵條,印象很深,蔥加的很多。那段時間正好食堂在改造,我們直接搬凳子坐在教室外邊吃,第一碗還沒吃完,可能是因為做的有點多,師傅說可以免費吃第二碗,我和小胡商量著再去盛一碗,他說吃不完,然後我們就又去盛了一碗分著吃。那個中午真是幸福,坐在教室外邊曬著太陽,和好朋友一起吃著已經算是很「高端」的飯,就暫時把中考的壓力放到一邊,享受這難得的美好時光。
到了高中,學校為安全著想,食堂做飯菜從來不用酸菜,所以基本上每年只有寒假的時候能回到老家吃一頓正宗的酸菜糊湯麵條了。而現在,亦是如此。再過幾年,可能忙於工作,過年不一定能回來,更難吃到了。所以,一回到老家,減肥的事就暫且拋到腦後,每次吃飯時總想多吃點兒,吃撐了就出去轉轉,看看僅存的幾座老房子,望望遠處的山,似乎每一次回來,眸子里都會多一分對它們的感情。


※英女王有多省?手套戴40年,王子公主「吃剩飯」
※每一個月都可以是詩和遠方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