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越古老的功夫就越厲害?為啥「高手在民間」這話超級不靠譜

越古老的功夫就越厲害?為啥「高手在民間」這話超級不靠譜

原標題:越古老的功夫就越厲害?為啥「高手在民間」這話超級不靠譜



編者按:以往我們看武俠小說,總有一種印象,似乎是越遠古的功夫越厲害,上古傳下來的功夫彷彿帶有洪荒之力,一定威力非凡。坊間說起神功也大多傳說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等各種規矩,最終因為保留導致失傳。最後很多人遙想古人前輩,只得感嘆過去的神功都失傳了。那麼功夫是不是越古老的越厲害呢?而很多古代的厲害功夫是不是已經失傳了呢?



首先要肯定的是,確實有很多武術或格鬥技藝已經失傳了。實際上,目前已發現最早的有圖譜的武術文獻,是歐洲十三世紀的I.33劍盾書,或稱《塔樓劍譜》。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在此之前的人們具體是如何作戰的。就我國來說,東漢的《漢書·藝文志》里,專列「兵書」一類,「兵技巧」部分列出了班固當時所能見到的武術著作,共13家﹑199篇。其中除射法外,還有著名的「劍道三十八篇」,以及「手搏六篇」、「蒲苴子戈法四篇」等。這些算是目前所見著錄的中國最古的武術著作。但是這些著作均沒能流傳下來,如今只剩一個書名。


相似的還有《隋書·經籍志》里記載的《馬槊譜》,也已亡佚。我國目前存世的最早的格鬥文獻是北宋時期的《角力記》,記載了我國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的摔跤歷史。《角力記》原本已經散佚了,清代乾隆至嘉慶年間整理古書時,著名藏書家吳翌鳳收集到一些殘文,並加以整理再版,今存琳琅秘室叢書本。《角力記》對角抵、相撲的發展與研究均有極大的影響。在遼、金、元時期,此書傳至蒙古,尤為風行,至今蒙古族仍酷好摔跤比賽。明代嘉靖、隆慶年間,在《角力記》的影響之下,出版了《萬法全書》一書,並繪圖立說,極為詳盡。此書在明末清初之際,被陳文贇傳至日本,對日本柔道運動的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是由於只有文字而無圖譜,具體我國早期的摔跤技法是什麼樣的,只靠文字描述依然難以弄明白。



▲日本柔道


一直到了明代,才有了《紀效新書》、《劍經》、《手臂錄》等圖文並茂的含有格鬥技法的著作流傳於世。所以,真正有據可考的武術流派歷史最早也只是明代。


從目前所能掌握的歷史情況來看,在明代之前,很可能沒有成系統的武術流派。有習武的,但是沒有成系統。一般也就是某人聽說誰誰很能打,去拜師,學了以後自己會了就完了,也不一定傳下去,也沒有記錄下來。也就是說,具體的技術其實都是斷代的。舉個例子好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其實也是個劍術高手。


▲李白


魏顥《李翰林集序》記載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李白自己自述:「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李白在唐代非常受歡迎,不但詩寫得好,還能拎劍砍人,連皇帝都不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簡直就是當時的網紅,小迷弟大把,行走江湖路費都是靠刷臉。光唐代李白的記載就已經很多了,但是他的劍術依然沒有流傳下去,只有一個門人。李白的《贈武十七諤》的序中有「門人武諤,深於義者也。」而這個門人武諤,沒有任何其他的記載,可以說是默默無名。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呢?因為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們,可以說是沒有收入來源,卻依然吃香的喝辣的,整天無所事事,就是跟人找茬打一架。而現實中的古人首先要解決吃飽飯的問題。李白行走江湖可以靠刷臉,但是他的門人武諤就不能靠刷臉吃飯了。自己都過得緊巴巴的話,自然沒人來跟他學劍術了,學了能刷臉換飯吃嗎?所以高手在民間這一說法,在古代不存在!因為除了富二代,能打的不去投軍,就只能去當強盜這個有前途的事業來養活自己了!

一直到明代中後期,才出現了能夠傳承來的門派,也出現了民間以武為生的職業——打行。而鏢局都是清代才出現的。



沒傳下來的格鬥技術,你顯然沒法說能打不能打。但實際上,根據現代格鬥的情況來看,厲害的技術都是一代一代人不斷摸索改進、發展進步的。舉個例子,今天的散打和上世紀80年代的散打就差別很大了,無論訓練方法還是技巧都進步太多。這都是幾代散打運動員不斷地總結和改進的結果。因為人類生理結構都一樣,格鬥上能做出的應對就那麼些,幾代人已經不斷地摸索出可能出現的各種應對方式,然後總結出有效的進攻方法。


其實傳統門派都很講究這個,與需要稱體重來打,面對的對手體型都不會與自己相差過於懸殊的現代搏擊相比,傳統武術的話,碰見高個子怎麼打,碰見矮個子怎麼打,胖的人怎麼打,瘦的人怎麼打,都要有相應的招式。因為在古代你不可能碰到與自己體重一樣的對手。這種情況下,有系統訓練的門派里就比較有優勢。你個子高、師傅個子矮,沒事,找你個子高的師叔去,他有經驗教你。一個門派的傳承怎麼來的,為什麼要聚集這麼多人組成門派,就是互通有無。



今天跟人動手贏了,偶得一招,好,回來加進套路里給大夥都分享一下。明天比武被人打殘了,我怎麼輸的,有什麼破綻,回來給大夥講一下趕緊補上。甚至於去看到誰比武或者跟人動手,有什麼心得,趕緊回門派里給大夥講一下。怎麼鍛煉最有效,受傷怎麼恢復,用什麼葯,怎麼配。一個門派里很多人都會總結經驗。撿本秘籍,躲山洞裡練個幾年就橫行天下了,那種情況只存在於武俠小說里。



▲古希臘搏擊雕塑


具體來看,在古代,年代越早的時代,搏鬥體系越不成熟,越可能只是憑本能去打。古希臘有種比賽叫潘克拉辛Pankration,是古代奧林匹亞(Olympia)競技大會的一項技擊性項目,是一種可以同時使用拳擊、角力、其他招數等全面性搏鬥比賽。西方有人把古希臘式搏擊潘克拉辛當作是希臘武術,部分西方著作還對此稱之為希臘空手道或是希臘形式的空手道。但實際上,這項競技並未形成一個傳承與文化體系,所以還稱不上是武術,只是一種競技項目而已。



在年代久遠、生產力低下的時期,其實也很難出現一種系統的格鬥體系,因為任何一種格鬥體系,都是需要至少數代人才能夠建立的。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根本無法保證專門研究格鬥的人能夠依靠格鬥來活下去。功夫越是久遠越是厲害的情況,也只存在於武俠小說里。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再不重視,連寶劍都是韓國的了!從韓國總統授予女將「三精劍」說起
挖掘了五十年的殷商都城遺址竟發現大量人骨箭頭?

TAG:冷兵器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