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英帝國打鴉片戰爭就為了賠款和開放貿易嗎?還為另一件寶物!

大英帝國打鴉片戰爭就為了賠款和開放貿易嗎?還為另一件寶物!

故事要從一段皇家婚禮講起。

1622年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娶了葡萄牙公主凱瑟琳,這是一樁典型的政治婚姻。因為當時葡萄牙剛剛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迫切的需要一個外援,幫他們鞏固獨立成果。查理二世為人風流,人送外號「快活王」,此前雖然沒有結婚,但是情婦一大把,他也是看在相對豐厚的嫁妝份上答應了這次婚姻。這份嫁妝不僅僅是錢,還有葡萄牙送給英國的一份殖民地----孟買。葡萄牙是大航海之後第一批到達印度的歐洲人,早在1905年葡萄牙人就到達了孟買。用什麼代表孟買呢除了一紙契約,凱瑟琳公主隨身還攜帶了一份亞洲的土特產----茶葉。從此飲茶成為了英國宮廷的時尚。

後來這種時髦從宮廷傳到了民間,英國東印度公司迅速跟進,兩年後,也就是1644年,東印度公司下了第一筆茶葉訂單,從印度尼西亞的咋哇運回100磅的中國茶。在隨後的100年里,英國每年進口的茶葉數量都在逐年上升,主要滿族貴族的使用,後來隨著飲茶在英國的流行,茶葉進口的需求越來越大,1678年茶葉進口增長到4713磅,翻了幾十倍還是供不應求。

英國人嗜好飲茶到什麼程度呢?18世紀英國的茶葉需求量漲幅驚人,到了1750年茶葉的進口量已經從幾萬磅增加到470萬磅,這還不算走私的茶。英國人的喝茶口味也在變化,先是愛喝綠茶,再後來改成紅茶,18世紀末紅茶的銷量已經超過了綠茶,英國人喝茶還愛放糖,這可能跟印度人學的,因為中國人不放糖的。到了1799年,也就是乾隆皇帝駕崩那一年,英國的茶葉消費量已經達到了2300萬磅,100年間增長了200多倍。英國人也開始有了憂患意識,照這麼喝下去,早晚有一天喝不起啊,當沒有足夠的銀子從中國人手中買茶葉了那可怎麼辦?

這個時候英國人開始想出了一個損招,向中國輸出鴉片,用來平衡茶葉貿易的逆差,這也導致了中英之間的貿易戰變為軍事對抗。中國歷史的走向被徹底改寫,中國茶葉在市場中的壟斷地位也即將易手。

鴉片可能是阿拉伯人帶到印度的,具體時間無法考證了,6世紀鴉片在印度已經廣泛種植,中國人很早也了解鴉片,知道它有麻痹神經的功效,所以把鴉片作為一種藥材來止痛。1727年,雍正年間,中國的鴉片年進口量為200箱,基本全是藥用,到了1767年,也就是乾隆32年,鴉片進口量為1000箱,已經開始有人吸食鴉片,這些鴉片大多來自印度,在印度種植鴉片的人數多達100萬人,英國人毫不避諱的說,就是要種植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鴉片。1830年英國對中國輸出鴉片已經達到每年18000箱,在1810年英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每年983噸白銀,而在19世紀30年代末,通過鴉片貿易,英國反而從每年能賺走300噸白銀。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南下廣東禁煙,林則徐不負眾望虎門銷煙,英國就以保護貿易為名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打開國門。

但是英國人不這麼看這段歷史,他們認為之所以向中國輸出鴉片,是跟中國的茶葉貿易一直讓英國人很頭疼,而英國人打算賣給中國人的其他東西,中國人都不喜歡,中國人只對白銀感興趣。這給英國造成很大困擾,每年對華貿易的巨額逆差,讓東印度公司已經快要破產,直到他們找到除白銀外還能讓中國人感興趣的另一樣東西----鴉片。

鴉片戰爭對中國歷史的走向意義深遠,估計說個幾萬字也說不完。那讓我們看看英國人夢寐以求的茶葉被降低了進口關稅後,茶葉的市場有什麼改變呢?

中英之間的戰爭非但沒有阻斷茶葉貿易,反而因為戰後通商口岸的增加,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對英國的茶葉出口,這使得當時中國的茶農更追求產量而忽視了質量,想他做出好茶,在採摘的時候就要非常小心,只有新長出來的嫩葉才能使用,由此茶樹必須頂起採摘,最經典的方法就是只採摘一芽兩葉,就是摘一個嫩芽和他旁邊的兩片葉子,隨著需求增大,採摘的標準下降,遠遠不是一芽兩葉,很多茶樹採摘過度,加工過程也開始粗製濫造,這種情況下中國茶葉的金字招牌就漸漸失色了。

英國人又找到了機會,他們想藉此機會取代中國控制茶葉貿易。英國人要反客為主,從消費者搖身一變為生產者。還是東印度公司開始行動,它不滿足只做一個茶葉貿易的中間商,加之中國近代社會動蕩,也擔心中國以後不再生產茶葉,於是一套新的方案產生了,東印度公司要自己生產茶葉。方法有兩個,一、從中國盜取茶樹種子,二、從中國以外尋找新的茶品種。本來東印度公司和他們的植物學家都是傾向第一種方案的,因為他們覺得中國的茶樹是經過千年的培育改良的結果,從1763年英國人就開始偷偷從中國引進一些茶樹種子,但都沒有在印度被培植成功,這就是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道理吧,印度的土壤並不適合種子中國茶樹。

就在英國人快放棄的時候他們的第二個計劃倒是有了新的端倪,他們在印度的阿薩姆發現了野生的茶樹,這種茶樹經過植物學家的鑒定被命名為「阿薩姆茶樹」。阿薩姆茶樹比中國茶樹更適應印度的土壤和氣候,英國人又從中國雲南招募到了很多熟練的制茶工人,加工新品茶葉,結果發現阿薩姆茶樹不論是質量還是產量相比中國茶樹一樣優質,就這樣阿薩姆的產茶量開始大規模攀升,1866年雖然東印度公司已經被撤銷,但他們建設的阿薩姆茶園成果已經顯現。當時阿薩姆的產茶量已經相當於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出口英國的茶葉數量。

加之印度對於英國沒有關稅的限制,印度的產茶量後來遠遠超過了中國,至此再也不用關注中英的茶葉貿易問題了。大英帝國在100多年間,通過各種正當和流氓的手段,英國終於擺脫了對中國茶葉的依賴,在世界茶葉貿易市場中登上了霸主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半踢車 的精彩文章:

金朝會如何評價讓他們痛不欲生的岳飛
中東為啥那麼亂,一個耶路撒冷三家爭產權-穆斯林與耶路撒冷

TAG:月半踢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