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2017年數據看,中國追趕美國還要多久?

從2017年數據看,中國追趕美國還要多久?

作者:寧南山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2017年的經濟情況,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

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

這個數字,超過了我的預期,因為2016年我國GDP經過調整後是743585億元,這個名義增速達到了11.2%,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數字。

為什麼說超出了預期呢?

2008年中美經濟總量美元名義值差距首次開始縮小,我們看下從那時起中國GDP的增量:

2008年中國GDP為319516億元,比2007年的270232億元增加49284億

2009年中國GDP為349081億元,增量為29565億元

2010年中國GDP為413030億元,增量為63949億元

2011年中國GDP為489301億元,增量為76271億元

2012年中國GDP為540367億元,增量為51066億元

2013年中國GDP為595244億元,增量為54877億元

2014年中國GDP為643874億元,增量為48630億元

2015年中國GDP為689052億元,增量為45178億元

2016年中國GDP為743585億元,增量為54533億元

2017年中國GDP為827122億元,增量為83537億元,突然放大。

我們從2008-2017這十年的經濟增量可以看出,

在2017年之前,2011年是中國歷史上GDP增量的最高峰,一年增加了7.6萬億的GDP,而那之後,2012-2016年這五年,每年的經濟增量幾乎就是穩定在五萬億人民幣左右的水平浮動。

所以按照正常估計,2017年GDP應該大約是80萬億人民幣左右,因為2016年大約為75萬億不到。而實際上2017年827122億元的值比743585億元多了83537億元

1、2017年8.35萬億人民幣的增量創造了中國建國以來的增量新高。

按照2017年人民幣兌換美元大約6.75的平均匯率,這是1.24萬億美元的GDP增量。這個1.24萬億美元的增量,在2016年可以排在世界第14位,第13位的澳大利亞是1.259萬億美元,第12位的俄羅斯是1.29萬億美元。我們一年增長了一個俄羅斯或者澳大利亞。

更進一步,1.24萬億美元是印度GDP的55%,法國GDP的50.5%,英國GDP的47%,德國GDP的35.9%,日本GDP的25.6%。也就是說,我們一年增長的量是印度,英國,法國的一半,是德國的三分之一,是日本的四分之一。

這些數字放在我們眼前,可能只是些無關緊要的數字,但是在西方國家領導人,決策層和智庫在桌上,這些數據是能夠改變他們的決策和國家戰略走向的。

比方說,英國人近年明顯和中國開始走近,國家電網,中核集團等開始在英國獲得項目機會。2015年中國主席訪英受到高規格接待,英國也是西方大國中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

2017年6月,中國國家電網作為技術提供方中標英國捨得蘭項目,這是發達國家首次採用中國的電網輸送技術,設備提供方為中國的南瑞集團。設得蘭群島有566平方英里,人口兩萬多人,這個項目並非在核心區域,但是具有指標意義,因為之前中國的電網技術都只能輸往第三世界國家,發達國家處於政治和多種因素一直未採用中國電網技術。

近幾天英國首相訪華,用了三天的時間,訪問了不同的城市,從2018-2020年再派200名數學老師到中國學習,這背後,是中國經濟一年的增量是英國的幾乎一半。

按照2017年6.75的平均匯率計算,中國2017年美元GDP為12.254萬億美元,一舉突破12萬億美元大關。由於國家統計局已經公布2017年末中國人口為13.9003億人,所以2017年人均GDP為大約8880美元。

2、 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會達到美國70%左右,人均將會突破一萬美元。

我登陸IMF官網,選擇美元計價當前匯率GDP,導出了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對比的excel表格:http://suo.im/1Ue8U7(點擊網址可查看錶格)

按照IMF的數據,

1996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第一次突破10%;當年為10.71%

2004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為16.02%,第一次突破15%;

2006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為20.02%,第一次突破20%;

2008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猛增為31.28%,第一次突破30%。

記住,我們開奧運會的時候,美國的經濟實力是我們的三倍還多。

2008年我國經濟佔美國比例比2007年一下子提高了6個多點,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一年進行了第三次經濟普查,調高了經濟數據。

2009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為35.52%,第一次突破35%。

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達到40.54%,第一次突破40%。

2011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達到48.47%

2012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達到53.05%,有史以來第一次達到了美國的一半以上。

2013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繼續上升 ,達到57.72%。

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的60.45%,第一次突破了60%

2015年,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61.95%,穩步上升。

2016年,由於人民幣較大幅度貶值的影響,我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反而下降到了60.31%,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我們可以看出,從2004年到2014年,我國GDP出現了飛躍式的增長,佔美國比例從16.02%上升到了60.45%,上升了44.4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上升4.44個百分點。

而2015年和2016年,由於經濟增速放緩和人民幣總體貶值,因此美元GDP佔美國總量的比例出現了停滯,2014年是60.45%,到了2016年還是60.31%。

到了2017年,中美對比怎麼樣呢?

1月26日,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ureauof Economic Analysis)公布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按2017年現價,美國GDP為193868億美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2.3%。

如果按照名義增長率計算,相比2016年的18.6245萬億美元增長率為4.1%。

而中國2017年按照6.75的平均匯率計算,12.254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是美國的63.2%。和2016年相比一舉提高了2.9個百分點。

當然,吃瓜群眾肯定不滿意了,你說2017年我國經濟增長超預期,結果佔美國比例才提高2.9個百分點左右,我國2016年佔美國60.31%,要是一年才提高3個點,那不是還要14年以後,也就是2032年經濟總量才能趕超美國?

的確,一年比例才上升3個點確實有點慢,這比之前的平均速度都不如。

我國美元GDP的名義增速僅僅為9.1%左右,低於人民幣名義增速的11.2%。

但這是2017年人民幣6.75的平均匯率比其2016年的6.64貶值的結果,所以導致換算為美元的時候出現了損失。

當然,如果我們看2017年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趨勢,會發現人民幣匯率在2017年5月之後不斷升值,人民幣幣值頹勢已經得到了扭轉,因此2017年6.75的平均匯率更多是被上半年的貶值給帶下去了。

看上圖,人民幣在2017年5月還是6.90的水平,之後不斷升值。

到2017年12月29日最後一個交易日已經升值到了6.50,進入2018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更是不斷升值,到今天,2018年2月4日,人民幣兌換美元已經升值到了6.2984

因此,合理估計,2018年人民幣平均匯率必然高於2017年的6.75,這意味著,今年我國美元計價的GDP將會有相當大幅度的提升。

我們簡單的計算一下,如果今年平均匯率是6.5,而經濟總量名義增速為10%,那麼今年的GDP總量將是13.9974萬億美元。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呢?

一個是經濟總量佔美國的比例將會大大提高,從2010年-2017年,美國GDP名義增速平均值為3.77%,其中2017年名義增速還有所加快,達到了4.1%,客觀的說特朗普2017年乾的還不錯。

按照4%的名義增速計算,2018年美國GDP總量將會是大約20.182萬億美元,在匯率升值的東風下,中國佔美國比例將會從2017年63.2%一舉提高到2018年的69.3%, 也就是差不多是美國的70%了。

第二個是中國2017年末人口總量為13.9004億人,增加才723萬人,因此我們估計2018年末中國人口也不會超過14億,因此2018年人均剛好突破一萬美元。

3、2018年中國將完成第四次經濟普查,以及繼續推進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因此中國經濟總量預計還會繼續向上調整

首先是2017年7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但是當時國家統計局表示該核算體系的實施是逐步的,有路線圖的。

在這個新的核算體系發布之前,我國在2016年的GDP統計裡面就已經把研發支出算到GDP裡面了,因此我國是逐步實施新的核算體系,而非在2017年一步到位。

因此我們合理估計,目前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經濟總量是沒有完全按照新的核算體系來進行核算,而是只應用了其中的部分,隨著該體系的逐步完全實施,預計經濟總量會繼續上調。另外一個是2018年中國將完成第四次經濟普查,預計會發現不少隱形經濟量。下圖為國務院2017年12月8日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第一次經濟普查後,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總量修訂為159878億元,比最初快報核算增多2.3萬億元,增加了16.8%,其中2.13萬億元是第三產業;

第二次經濟普查後,2008年全國GDP總量修訂為314045億元,比原先的增加了4.45%,增加了1.3萬億多點。

第三次經濟普查後,2014年12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依據最新經濟普查成果修訂的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588019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19174億元,增幅為3.4%

因此2018年完成第四次經濟普查,經濟總量增加兩三萬億人民幣甚至更多也不會奇怪。

4、我們還需要多長時間在經濟總量上超過美國?

當然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們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了。不管是世界銀行,還是IMF的數據都是如此。

2017年我國12.254萬億美元,是美國19.3868萬億美元的63.2%。

從2012年-2017年,中國人民幣名義經濟增速平均為9.15%,這裡沒有計算2010和2011是因為中國這兩年的名義增速太高了。

從2010年-2017年,美國GDP名義增速平均值為3.77%

2017年人民幣和美元平均匯率是6.75,我們假設未來十年這個匯率不變,然後中美分別按照9.15%和3.77%的名義增速繼續增長,那麼中國將在2027年超過美國。當然了,這兩個增速都是浮動的,比方說,2017年中美經濟都表現不錯,名義增速一個是11.2%,一個是4.1%,所以取過去7年的平均值我認為是合理的。

當然,2027年超過美國是最保守的,因為2018年我們還要搞第四次經濟普查,還要繼續推進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落地,我們預計會給我們帶來3%的增幅。

這樣的話,我們超過美國的時間會提前一年,2026年超過美國。

不過這樣還不算,我們還有匯率這個大殺器,2017年6.75的匯率可是最低點,我們假設未來匯率為6.5,那麼我們就在2025年超過美國。

在這個計算裡面,未來中美都保持快速增長是可以期待的大概率事件,如同我之前文章裡面寫的一樣,這個世界上的新產業獨角獸公司,中美佔據壟斷地位,意味著這兩個國家在繼續瓜分人類新增的財富。

我按照不同的演算法推演了下,比方說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6,那麼中國GDP 2024年就可以超過美國了。如果中國名義增速未來一直保持9.5%而不是9.15%,那麼中國是2025年超過美國。

也就是說,不管怎麼算,都是大概2025年左右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可能快一點,可能慢一點。樂觀點可以到2023年,悲觀點可以到2027年。

5、世界正在走向壟斷化

在自由競爭的市場,最終市場份額都會向大公司集中,在世界經濟版圖也是一樣的。

美國2017年GDP為193868億美元,2016年為18.6245萬億美元,2017年的經濟增量是7623億美元。在中美之外最大的經濟體是日本,這個7623億美元的增量已經相當於日本經濟的15%以上,這是日本不可能做到的。

更何況,2017年日本經濟增長的速度是發達國家中最慢行列,美國經濟增長2.3%,歐盟預計增長也在2%以上,按照OECD 2017年10月的估計,日本2017年經濟增速為1.5%。

世界經濟發展,儘管中國貢獻最大,但是總體上美國仍然是領跑者,中國採取跟隨的策略,可以極大的降低風險。所以的新產業,新獨角獸公司,都呈現中國跟著美國學習和發展的態勢。

6、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怎麼樣?

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標準就是兩個,一個是究竟老百姓有沒有得到好處,另外一個就是有沒有可持續性。

中國經濟最大的特點是製造業是核心動力,2017年製造業產值佔到了經濟總量的29.34%。製造業占的比例高,總體肯定是正面的,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是依賴於實體經濟進行發展。

2017年1月11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引用了日本瑞穗信託銀行的研究結果,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會超過美國。

不過有意思的是,華盛頓郵報1月11日發的這篇報道,新加坡《南華早報》1月14日轉載,到國內看到新加坡的報道,再進行轉載都是好幾天以後了。可見信息的傳播有滯後性。

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經濟數據,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262萬億元,增長了10.2%,按照6.75的匯率折算成美元的話是5.426萬億美元。按照華盛頓郵報的報道,2018年中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都將是5.8萬億美元左右。

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代表的是實物消費+餐飲業,直接反應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反應了老百姓是否能從經濟發展中獲取好處。

以前中國在一些指標上陸續超過美國,大家都覺得沒什麼,比如2010年中國發電量超過美國,那是因為低端高耗能工業佔比高啊;2010年中國工業產值超過美國,那是因為中國佔據了中低端工業啊;2012年中國在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上超過美國,那是因為中國搞組裝加工大進大出啊。

那麼2018年中國人在實物消費+餐飲上超過美國,這個指標就讓人無話可說了,這是老百姓錢包里掏出來的真金白銀。實際上,在消費增速高達10.2%的情況下,中國城鄉居民存款反而還比2016年底增加了4.6萬億元,可見並不是動用儲蓄來進行透支消費。

我們都知道,一件物品製造出來之後,就需要銷售出去的,要麼銷售給外國人也就是出口,要麼銷售給本國人。美國的出口金額已經被中國超過,國內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大發動機,這個數據讓中國超過了,長期發展潛力上離中國就有差距了。

中國人實物消費金額高,這樣跟我們製造業的大發展也有關係,新產品的不斷推出和大量生產,能夠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也能增加消費者購買實物的可及性。

當然了,我們也要注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不包含購房支出,和服務消費的。服務消費領域我們還是落後美國,什麼是服務消費?其實就是勞務消費,不涉及實物的交換,服務消費的發展可以極大的增加就業,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

隨著製造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總體的勞動者數量是在不斷減少的,那麼這些勞動者到哪裡就業呢?就是進入第三產業就業。有興趣的可以查查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的變化情況。

當然,我們的製造業本身也要不斷升級,高耗能高污染的製造業,對環境有污染作用,尤其是在我國製造業產量極大的情況下,對環境承載能力帶來很大的壓力。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空氣總體是不好的,中國的江河水質,很多河流都無法直接游泳,這是發展製造業的代價,也是很難避免的結果,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產業升級。

2017年中國開始的環保風暴,說明中國也在逐漸開始重視環境問題,也從側面說明官方對我國製造業的升級態勢已經有了一個判斷,那就是環保風暴不會危及工業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

我們現在擁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總是說我們在30年裡面走過了發達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路。這後面有一個什麼意思呢?

發達國家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發展總體是緩慢的,對環境的污染是日積月累,等到意識到要治理的時候,已經形成了永久性污染和損害。

我們經常看到美國河流裡面各種魚類肥碩,都喜歡開玩笑說,要是中國人去早就吃完了。其實不然,美國大量河流和湖泊,尤其是美國東北部的傳統重工業區域,到今天仍然是重金屬超標嚴重,魚類體類富含各種有毒物質,很多是無法捕撈食用的。儘管今天水質已經清澈,但是這種污染無法根除。

2016年《科技日報》援引美國媒體的報道,紐約水域的蟹黃里含有環境污染物,如二噁英、多氯聯苯、重金屬等等,這些污染物有致癌性。因此從紐約水域捕撈的螃蟹基本上是很難通過食品安全監測的。

在知乎上,一個居住在美國五大湖區域的網友曾經分享過自己在五大湖區域捕撈亞洲鯉魚,並且嘗試食用的經歷,非常有趣:

「在密歇根住了三年的來強答一發,真的不是我們烹飪問題,蔥姜蒜,豆瓣醬,酸菜魚料包,火鍋底料,油鹽醬醋,糖醋汁,泰國韓國美國各種醬都試過了,怎麼做那魚就是一股鐵鏽+泥土的謎之翔味」

美國的此類污染,是工業化初期日積月累的結果,到後面意識到問題,要想徹底消除污染也很難了。我國由於在短短三十年來迅速走向工業化,儘管也有各種污染,但是只要控制得當,是可以避免出現此類情況的。隨著工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高耗能高污染工業不斷清楚小企業小作坊,走向大集團化,集中化高效率處理,我們是具備建設美麗中國的可能性的。

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建設成為一個空氣清新,湖水清澈,無不可清除污染的現代化國家。另外一個是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可以說有喜有憂,我以後會專門一篇文章寫。

總之,在總體實力上超越美國,這一天離我們似乎很遠,實際上離我們在越來越近了。而且每一天當你醒來的時候,這一天就離你更近了一步。

我們要肯定自己的進步,超過美國的那一天,對全世界包括中國人自己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今天你在大街上,在小區裡面看到的幾歲的小孩,等他們上小學剛剛懂事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所以他們長大成人之後的心理狀態,是會和我們不一樣的。

我們經濟的發展成果,不管是製造業所佔的比例,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數字,都充分說明我們的經濟發展總體還是以實為主,以虛為輔。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總量逐步逼近美國,我們也要開始逐步轉變思維,進入看人均的階段,即使到2025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了,人均仍然只有美國的20%多點,因此我們還要繼續向前,再用一代人甚至兩代人的時間,在人均上往前趕。

美國是一個實力強勁的偉大國家,這麼一個人口超過三億,排在世界前三位的世界大國,其人均GDP竟然排在世界第7位,2016年人均達到57467美元,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實際上,我們看人均能進入全球前十的,除了美國全部是小國。

全球人口超過5000萬的人口大國,除了美國以外,人均最高的是德國,只排在世界第16位,人均為41936美元,只有美國的73%。

一個偉大的對手可以促使我們變的更強,他們做過的事也能給我們信心,國內很多人,一談到人均就不自信了,理由是中國人多,所以人均肯定上不去。這是一種農業社會慣性思維。

實際上,美國的經驗說明,只要不斷在科技上做引領者,在產業上不斷邁向中高端,勞動力不斷轉移到更高效率的產業,是可以讓人不斷產生更大的價值的。

另外一個是中國的規模優勢帶來的馬太效應,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中,中美兩國在世界上呈現強者越強的態勢,一個正常的自由競爭的世界,必然是20%的人佔據80%的財富,這20%的人均比其餘80%的人均要高的多。只要堅持進行積累,規模優勢越來越大,我們是有機會做這20%的人的。只不過現在,這20%的人都是發達國家而已。

這20%的頭等艙位置,如果我們要去坐,原來的乘客肯定是不高興的,甚至可能會聯合起來把我們擋在外面。相信大家都玩過搶座位的遊戲,塊頭大力量足的參與者,基本都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滾雪球》

「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沃倫·巴菲特

新財富2018年度重磅推薦——巴菲特本人授權的官方傳記《滾雪球》,本書第一次揭開了巴菲特的真實人生,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普通人一樣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巴菲特,同時,全面解讀了他的投資理念和商業思想,讓這位我們這個時代碩果僅存的商業領袖的精神財富,得以傳承後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財富雜誌 的精彩文章: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為什麼能成功?
王石哭了!人生的至暗時刻並非寶萬之爭,而是……

TAG:新財富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