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護理對策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一系列併發症,其中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的嚴重併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其臨床表現為皮膚瘙癢,干而無汗,肢端發涼,顏色變暗,燒灼感或感覺遲鈍或消失,肢端皮膚出現皸裂或水皰、潰瘍、血皰、甚至壞疽[1],傷口癒合緩慢,甚至因無法癒合而截肢,因此足部護理非常重要。
現將本人幾年來的護理心得總結如下。
1、飲食指導
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護士應指導患者嚴格控制飲食,三餐要做好定時定量,合理搭配,補足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禁吃含糖量高及高膽固醇的食物,一日三餐合理分配,一般按1/5、2/5、2/5或1/3、1/3、1/3的比例,也可按4餐分為1/7、2/7、2/7、2/7,避免吃太飽,生活要有規律。定期監測血糖,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控制血糖
這是減緩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發生的有效手段,並且高血糖也易發生感染,所以嚴格控制血糖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降糖葯應從小劑量開始,胰島素在餐前半小時皮下注射,確保時間、劑量正確,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免出現皮下硬結,注射後觀察患者有無疲乏、飢餓、頭暈、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癥狀。每日監測血糖變化,調整藥物的用量。
3、足部護理
3.1局部皮膚護理保持足部衛生,定期做足部檢查,指導患者經常檢查足部情況,選擇適宜的鞋襪,應選使腳趾能完全伸直、可稍活動為宜的布鞋;選擇對皮膚無刺激、鬆軟、寬鬆的棉襪。每天堅持用溫水和中性皂液洗腳(水溫37~38℃),浸泡時問<lO min;用毛巾輕柔並徹底擦乾,然後用植物油或護手霜塗於患足,防止乾裂,同時注意洗腳水不要過熱以免燙傷,對已破潰的傷口不要浸泡,每天足部按摩,動作輕柔,從腳趾逐步向上[2],可促進血液循環。剪趾甲時一定要細心,修剪趾甲不宜過短,避免損傷皮膚引起感染。
3.2創面的處理
糖尿病性水皰是誘發肢端壞疽的危險因素,好發於四肢末端循環不良的部位,處理不當易合併感染。如有水皰或足癬可用1:5000高錳酸鉀泡腳,每天3次,不超過l周,保持水皰部位清潔,對緊張性大的水皰可在無菌操作下抽出滲液,預防繼發感染,對小水皰一般不需要抽液,給予消毒無菌包紮,循環改善後水皰自行吸收,水皰乾枯後多形成痂皮,利用其保護作用可預防感染,使其自然脫落,切勿剝脫[3]。感染的創面按外科要求做好清創和包紮,同時嚴格控制血糖以促進傷口癒合。
3.3預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下肢多有神經、血管病變,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足部血液循環障礙、感覺遲鈍、營養障礙,加之抵抗力降低,即使輕微的皮膚損壞如足底壓傷、趾甲修剪過短、足癬治療不當等均可引起感染且難以治癒。對局部紅腫,發熱尚未形成水皰潰瘍者要卧床休息,限制行走,局部保持清潔,避免受壓。
4、心理護理
因糖尿病足的恢復較慢,加上長期飲食控制,服藥及胰島素治療,易使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產生焦慮情緒。可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知識文化水平及所處的社會環境等[4],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與患者交談,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對其做到耐心、細緻的解釋,使其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消除患者悲觀失望的心態,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5、預防
告訴患者控制飲食,避免皮膚損害,注意足部衛生,鞋襪清潔,通氣良好,鬆軟舒適,穿溫暖柔軟而寬鬆的襪子,不準赤腳行走或赤足穿鞋,襪子上不準有破洞或補丁,最好不穿皮鞋,穿寬頭軟底鞋,每次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有無異物,修剪趾甲不宜過短,以免損傷甲溝造成感染,趾甲不宜過長,避免刮傷。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每天晚飯後快步行走30min,運動時以不感覺足部疼痛為宜,儘可能堅持定時定量。有高血壓、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等併發症者不宜參加,堅持按摩足部和運動。
總之,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會發生糖尿病足,也不是所有下肢血液循環障礙及神經病變者都是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老年患者也可發生下肢血液循環障礙及神經病變,但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糖尿病足而且發生年齡也較早[5-6],患者常因忽略足部的處理不當而導致腳部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潰爛,嚴重的要把局部或整個下肢截除。因此,控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發生重點在於預防,而且預防的關鍵在於健康教育。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瑜)
參考文獻:
[1]劉石平,張志,周智廣. 28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分析[J]. 中國動脈硬化雜誌,2016,21(03):257-261.
[2]李玲,臧莎莎,宋光耀. 糖尿病足潰瘍的危險因素與治療進展[J]. 中國全科醫學,2015,16(33):3159-3163.
[3]關小宏. 糖尿病足病的治療與預防[J]. 中華損傷與修複雜志,2015,10(02):98-102.
[4]翁霞玲,李志浩等.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護士進修雜誌,2016,29(06):522-525.
[5]晉溶辰,楊玲鳳等. 個體化健康指導用於4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效果評價[J]. 中華護理雜誌,2015,46(06):563-566.
[6]馬蘭. 糖尿病足創面護理新進展[J]. 臨床護理雜誌,2015,11(06):53-56.
溫馨提示


※小便有泡沫 這會是糖尿病嗎?
※糖尿病患者節假日的起居飲食生活需注意哪些方面?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