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開始你的街頭攝影?

如何開始你的街頭攝影?

自從 Leica I 相機發布以來,相機小型化的趨勢就使得拍照越來越簡便,人們不再需要扛著又大又笨重的攝影器材到處跑,攝影從技術製造逐漸轉向藝術創作。

也正是由此,街頭攝影成為可能,我們可以拿著相機在人群中拍攝,記錄下人類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小的片段。

在攝影歷史上,從事街頭攝影的大師不勝枚舉,如果你也受到了像是布列松這樣的攝影大師的啟發,或者想要成為像薇薇安邁爾這樣不世出的人類生活記錄者,又或者欣賞像 Bruce Gilden 這樣更現代的街頭影像,那麼你也肯定想要或者曾經嘗試過去拍攝街頭。

by Bruce Gilden, 1984, New York City

by Bruce Gilden, 1989, New York City

而現代街頭攝影卻存在著一種衝突,一方面拍照攝影的小型化便捷化,使得人們可以方便的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記錄下當前的瞬間,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這種便捷使得一些人開始利用拍照設備去拍攝一些不好的影像,以至於人們談街頭色變,好像那是徹頭徹尾的錯誤,甚至開始有些抵觸,也使得更多想要拍攝街頭的人們開始猶豫,不敢於拿起相機面對陌生人。

再有一點正是因為拍照設備的普及,讓人們產生一種按快門就在拍街頭的錯覺,很多人拍照,僅僅只是拍出一堆混亂無重點的隨手拍,除了是在外面拍攝,其他的著實也跟街頭攝影扯不上任何關係。

關於什麼是街頭攝影,我在《「照片」的意義》一文中專門討論過。

但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就像我一直所說的,拍攝街頭的目的是為了記錄人類發展瞬間的每一個微不足道的片段,可能你所拍攝的作品現在看來好像是毫無意義,但是多年以後卻是重要的歷史資料。

重要的你,你的所有拍攝行為都得拿的上檯面。

Photo by Mark Cohen

在我看來,拍攝街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介入」,當然這是我的個人看法,也有一些攝影師的攝影項目就是要創造互動,用「介入」這種方式,甚至不僅僅只是簡單的「介入」,而是使用「入侵」的方式,或是互動或是強制開閃,通過相機,讓攝影師本人和拍攝主體達到一種連接。

但這畢竟還是屬於創作範圍,不屬於記錄範圍,不引申討論。

Photo by Charlie Kirk

拍攝街頭重要的是記錄當前畫面的情緒,而「介入」這個行為本身就勢必會帶來一種破壞,撕裂當前的畫面,讓拍攝主體的關注點由自身轉移到相機身上,從而改變當下的情緒。

因此雖然對於街頭攝影來說,器材並不是最主要的重點,但是為了達到「不介入」這個目的,還是應該要選擇一台不那麼矚目的相機,這一點我在《拍攝街頭需要一台什麼樣的相機?》這篇文章中專門說到過。

Photo by Mark Cohen

首要選擇就是緊湊型相機(Compact Camera),或者旁軸相機,單反相機由於先天的體積限制,使它想不要被矚目都很難,而且由於單反的結構特點,在按下快門的時候反光板抬起製造出來的響聲也會影響到拍攝目標。

另外拍攝街頭使用的鏡頭應該是較小的廣角鏡頭,首先是因為體積,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街頭攝影和偷拍是兩碼事,偷拍你只需要將焦點集中在目標主體身上,主體背景如何不用去做考慮,而街頭攝影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主體的情緒來說故事,而這個故事,需要場景的輔助,廣角鏡頭可以獲取更多的場景來輔助這個故事。

長焦鏡頭更容易帶來淺景深且會造成空間壓縮,因此不適合拍攝街頭。

Shinjuku Station,Tokyo by Jonathan Auch

當然我在這裡所說的一切前提都是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你有特殊的拍攝主題則另當別論。

對於拍攝是否需要徵得對方的同意似乎也是爭議比較大的一點,但是由於「不介入」的前提,徵得同意也就使街頭攝影的本質發生改變,從記錄現實變成了普通的街頭人像。

Photo by Dennis Stock

從技術上來說,除非有明確禁止拍攝的場所,在公共場合拍照是完全合法的行為,所有的壓力都來自於自身。如果我們的拍攝行為使被攝者感到不愉快,那麼我們大可以微笑的向被攝者簡單的解釋一下你為什麼要拍照,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什麼意見。

還是要回到上面所說的那句話,你所有的拍攝行為都得拿的上檯面。

如果你的相機沒有傷害到任何人,那就不犯規。

退一步說,你覺得拍陌生人會尷尬,那陌生人發現被你拍了還會覺得找你交涉這種事很尷尬呢,所有的情緒都是相互的。

Photo by Gueorgui Pinkhassov

很多情況下,這個畫面你看到了,你準備拍了,卻因為相機設置問題沒有拍好。因此有一個適合的設置來幫助你更快更準的捕捉瞬間更加重要。

我不能告訴你什麼樣的設置最好,因為根本不存在最好的設置,光圈?快門?操作模式?這些都因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不同而改變。

在白天光線充足的時候我會使用 f/8 左右的光圈來獲取更多的景深,快門在 1/250s 或更快以更好的捕捉,所有的這一切我都會提前設置好,需要的時候按一下快門就可以了。而在室內或者夜晚總是會不可避免的將光圈開大,但快門我不會低於 1/30s,否則一點微小的動作或者自身的抖動都會使得畫面模糊。

Photo by Gueorgui Pinkhassov

我會使用區域對焦,在熟悉景深尺的情況下,很容易能夠預估當前光圈的景深範圍,也就知道主體距離我多遠可以拍攝到清晰的畫面。因此不需要刻意去不差分毫的對焦,可以直接按下快門,當習慣了取景後,甚至不需要看取景器。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習慣,也並非最好。對你而言最好的設置永遠是你在熟悉自己相機的前提下最得心應手的設置。

生活中沒有假如,你看到了那個美好的畫面,卻沒有記錄下來,你告訴自己假如拍下來了該有多好。但是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永遠都不會再出現,只能繼續等待下一個美好畫面的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膠片的味道 的精彩文章:

拍照路上我們都會經歷的迷之心態
看完照片你一定會問,法國人是不是天天都在談戀愛?

TAG:膠片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