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這兩點就能讓飛毛腿導彈終結一場大戰!
「飛毛腿」一詞常被用作形容詞,用來形容速度快的人或物。而在軍事領域中有導彈叫「飛毛腿」導彈。飛毛腿導彈是蘇聯製造的,不過用的技術還不是當時最先進的,是仿製德國的一款導彈,幾乎是V-2的翻版。飛毛腿導彈是一種近程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後來蘇聯在1980年用了新一代的飛毛腿導彈——SS-23是中程導彈。除了飛毛腿B導彈之外,還有飛毛腿C和飛毛腿D。
飛毛腿所有型號的長度都是11.25米。飛毛腿B導彈彈徑為0.880米,翼展1.81米,起飛重量為5.9噸。推進劑重3.7噸,彈頭重1噸,可以裝860千克炸藥,殺傷半徑約150米,最大射程300千米,最大速度為1500米/秒。僅速度的數據來說,這枚導彈還算的上是「飛毛腿」的。飛毛腿B導彈主要對付的目標是機場、導彈發射場、測試車和消防車等。
飛毛腿導彈參加過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兩伊戰爭的兩國是伊拉克和伊朗,這兩個國家整整打了8年!結束這場戰爭的就是這枚飛毛腿導彈。當時伊拉克向伊朗發射了189枚飛毛腿導彈,一個月的時間就炸死了1700多人,炸傷的人不計其數,炸毀的物體就更別提了。這也表示了伊拉克的決心,最後伊朗無奈妥協,這場戰爭才落下帷幕。
能夠平息這場戰爭全靠飛毛腿的這兩個優點:一、體重輕,機動性強。飛毛腿B導彈重量僅為5.9噸,因為重量輕,所以它的發射平台通常都是車載平台。這樣一來,飛毛腿導彈就像長了腳一樣,能夠四處走動了。這也能夠稍微彌補它射程不遠的缺點。二、生存能力強。其實飛毛腿導彈的這個優點歸根到底也是源自它的重量,重量小,可以依靠拖車四處走動。發射地點不定的情況下,就算對方使用反導系統也不管用,只能派士兵四處尋找它的蹤跡,而且是防不勝防,不知道會從哪個方向射過來。
這點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也被伊拉克嚇住了,只摧毀了固定的導彈發射點,四處遊走的飛毛腿導彈大部分都存活下來了。飛毛腿導彈的特性更加適合「襲城戰」,主要是針對建築、人口比較密集的城鎮地區。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用的飛毛腿導彈也是經過伊拉克改造之後的,稱為「海珊」和「阿巴斯」,相比之前的飛毛腿導彈,這兩種導彈的射程都比之前遠,最大射程為900公里。
由於其射程和速度以及火力等方面的原因,當然也有更厲害的導彈出現的因素,飛毛腿導彈漸漸地被西方一些國家淘汰了,但是它仍在中東一些國家服役。可見中東國家對它的情有獨鍾,畢竟它曾經輝煌過,其表現深深扎在人們心裡。對於動蕩不安的中東來說,飛毛腿導彈還是一種比較有威懾力的武器的,另外也說明這些國家軍事科技和經濟方面的弱勢。


※高速飛行記錄保持了三十年的德國飛機,至今流落在外!
※不一樣的大國重器-從巨浪-1到巨浪-3,美國這回真的怕了
TAG:戰略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