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今晨仙逝!天下第一社,174年7任社長?上篇

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今晨仙逝!天下第一社,174年7任社長?上篇

正文共:3409 字 22 圖 預計閱讀時間: 9 分鐘

「陳洪標 | 撰稿」

今天凌晨一時左右,一代國學大師、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先生在香港仙逝,享年103歲。

六年前的2011年12月14日,饒宗頤擔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結束了歷經6年多新社長人選的沸沸揚揚。

饒宗頤擔任社長也正好6年多時間。人生總有很多巧合。

其實,被譽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自1904年創建至今,在它的174年的歷史中,社長缺位並不鮮見,累積多達59年,社長之位空缺。

但似乎每一次空缺之後的選擇,都給西泠印社帶來新的飛躍。如今西泠印社在三個方面為世人矚目。一是中國成立最早的社團,二是在篆刻書畫創作、研究方面成就卓越,海內外久享盛譽。三是印社自成立以來,名家薈萃,人才輩出,首任社長是近代中國藝術大師吳昌碩,歷任社長為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朴初、啟功、饒宗頤,個個都是學界精英,天下奇才。


首任社長吳昌碩:吸收日本社員確立國際地位

1904年四位書畫金石名家丁仁、王福庵、葉銘、吳隱籌備成立了西泠印社,經過他們的兩年多時間的謀劃經營,大致確定了西泠印社的規模、格局與基本框架。隨後,四人齊心協力,使印社的發展走向繁榮昌盛。1913年,經吳隱提議,大家一致推舉吳昌碩出任首任社長。

首任社長 吳昌碩先生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吳昌碩作品集有《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等,詩作集有《缶廬集》。

吳昌碩是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不僅是近代公認的藝術大師,而且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他的篆刻開宗立派,立千年以來未有之雄強大氣,在百年間還沒有人能超越他在篆刻方面的頂峰地位。

在印學之外,他的書法與繪畫,也皆達到了前無古人的無法企及的高度。

他出任社長後,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顧社雖名西泠,不以自域。秦璽漢章與夫吉金樂石之有文字者,兼收並蓄,以資博覽考證,多多益善。」以開放的恣態,拓寬印社的發展視野,團結、聚合國內著名書畫篆刻家,引進海上題襟館書畫會入駐進行互動。西泠印社有了質的飛躍。

15年間,雖然處在社會變革、軍閥混戰的動蕩時期,而偏居孤山一隅的西泠印社,卻是基本建設規模速度最快的時期,興土木,建亭閣,鑿嶺開道,植竹布梅,大致成型。

對社團建設,吳昌碩積極推動與日本書畫篆刻界的交流,發展吸收日本社員,確立了西泠印社的國際地位。

1921年秋,「浙東第一石」——「漢三老忌日石」碑被日本文物商從杭州外運之際,在吳昌碩的影響和帶動下,西泠印社發動浙滬兩地政要、名流、社友集資將其贖回杭州,並成為鎮社之寶。吳昌碩作《漢三老石室記》,以志其事。此後,西泠印社又逐步收藏有魏、周、唐、宋、元、明、清等時代的碑刻及漢畫像石、仿石鼓等,對印學研究、文字考古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吳昌碩這些富有遠見的建社指導思想,在今天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吳昌碩先生作品

1927年吳昌碩先生逝世,享年83歲。

四位印社創始人中,吳隱於1922年謝世,丁、王、葉三人無人願意擔任社長。

這一時期,西泠印社社長缺位長達21年。


第二任社長馬衡:中國金石學第一人巧妙保印社

馬衡(1881~1955),浙江鄞縣人,字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

早年入讀南洋公學(現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曾學習經史、金石諸學。精於漢魏石經,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主持過燕下都遺址的發掘,對中國考古學由金石考證向田野發掘過渡有促進之功,被譽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

第二任社長 馬衡 先生

1947年秋,在西泠印社成立40周年紀念會上,由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的王福庵提議,推舉「中國金石學第一人」的馬衡擔任社長。

馬衡是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員,在擔任社長之前,就為西泠印社做出過巨大貢獻。

1928年,宋美齡在杭州巡遊至孤山時,向地方政府提議把孤山改為中山公園。坐落孤山的西泠印社控要遭殃,丁仁立即寫信向馬衡求援。

當時,馬衡在參與成立「全國古物保護委員會」,他想了一個兩全之策,讓西泠印社掛起「全國古物保護委員會浙江分會」的牌子,巧妙地處理了這個棘手問題。同時,由他出面經多方協商交涉,保留西泠印社的地盤,由此避免了被佔用的危險。

馬衡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主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全國文物整理委員會主任。郭沫若對他的學術成就有過中肯的評價:「馬衡先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他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的樸學傳統而又銳意採用科學的方法,使中國金石博古之學趨於近代化。」

他是一個有著純正風範的大學者。

馬衡擔任社長後,雖遠在北京,但他在學術領域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當時中國文物界無人能及的的旗幟地位,使西泠印社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環境整治,社中的活動的恢復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1951年,新中國百廢待興,重點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經濟建設。西泠印社以社址整體捐獻為標誌,由私而公,各項文化活動中止,成了西湖的一個旅遊景點。

馬衡先生作品

1955年馬衡先生逝世,享年74歲。


第三任社長張宗祥:為書畫家找生活出路請命,為復社籌備5年

張宗祥(1882~1965),浙江海寧硤石鎮人。現代學者、書法家。譜名思曾,後慕文天祥為人,改名宗祥,字閬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

少時與蔣百里一起勤奮苦讀,俱文采斐然,齊名鄉里。長大成才各有貢獻,硤石鎮上流傳「文有張冷僧,武有蔣百里」之說。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中秀才,二十八年中舉人。先後任教於硤石開智學堂、桐溪學堂、嘉興府中學堂和秀水學堂,以講授地理出名。三十三年應聘至浙江高等學堂任教,又兼教於兩級師範學堂和杭州府中學。建國後任浙江圖書館館長,經他精心校勘的古籍有 300 多種,已出版的有《說郛》《國榷》《罪惟錄》《越絕書》等。生平抄書成癖,邊抄邊校,往往夜以繼日;運筆如飛,一晝夜能抄二萬四五千字。一生抄校 9 千餘卷,前無古人。

其書法學李北海,兼融漢魏碑法,雄渾洒脫,一氣呵成,流傳頗廣。亦善畫,印有《冷僧書畫集》。工詩能文,精鑒賞,通曉醫藥、戲曲、文學、史地等。崑曲《十五貫》解放後演齣劇本亦由其改定。他重視鄉邦文獻,海寧學者著作經他校訂的有 500 多卷。 1957 年,將藏書 2000 余冊捐贈給海寧縣圖書館。

第三任社長 張宗祥 先生

1956年春天,浙江省人大代表張宗祥向大會提交議案,以「為書畫家找生活出路」「方便遊人購買文化用品」等與經濟發展有關聯的理由,為西泠印社「請命」。

張宗祥,著名書法家、版本學家和學者。建國前曾任浙江教育廳廳長、文瀾閣《四庫全書》保管委員會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浙江圖書館館長、浙江文史館副館長等職務,對文史、地理、詩詞、書畫、金石、碑版以及醫藥、戲劇等均有很深造詣,學識淵博。

1957年冬,由浙江省文化局牽頭成立恢復西泠印社籌備委員會,張宗祥擔任主任。

經過5年時間,基本完成復社的各項準備,文物收藏、藝術創作、學術研究、展覽出版等都有條不紊地展開。

1963年秋,來自全國各地的篆刻家、書畫家齊聚孤山,濟濟一堂,共慶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董必武、郭沫若、陳叔通、沈雁冰等為大會題詞致賀。標誌著西泠印社從此走上新生,重新回到「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的原有定義上來。

在大會上,張宗祥正式當選為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長。

張宗祥先生作品

1965年,張宗祥先生逝世。享年83歲。

請關注《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今晨仙逝!天下第一社,174年7任社長?(下)》

理性評論,歡迎您的留言。

【陳洪標寫字說畫 | 原創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洪標寫字說畫 的精彩文章:

趙忠祥為何一畫毛驢就被罵?做名人難,做畫驢人更難!
服不服!蘭亭獎評委二把手,玩學院派37年,玩出了這樣的字!

TAG:陳洪標寫字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