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海油「探寶」特殊類型油氣藏

中國海油「探寶」特殊類型油氣藏

我國油氣資源類型多樣

以低滲透、稠油、裂縫、斷塊等

為代表的特殊類型油氣藏

在油氣資源總量中佔有較大比重

並已成為油氣資源

勘探開發的重點

和接替常規油田產量的主力

那麼如何有效控制該類型油氣藏的開發風險,降低開發成本,實現經濟有效開發呢?

中海油研究總院的科研工作者們一直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

近年來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下稱研究總院)

承擔了眾多特殊類型油氣藏

「疑難雜症」的「診治」工作

在裂縫性潛山油田

及海上稠油規模化熱采等方面

取得了創新性突破

聚焦特殊類型

油氣資源領域研發動態

今天小編帶您一同了解

該類型油氣資源

儲量變產量的技術點滴

感受科研對一線生產的驅動力

GIF

「科研發力,巧入潛山」

潛山油藏中的油氣多潛伏於地層不整合面之下,具有多裂縫發育、儲層非均質性強、儲量落實程度低的特點,在開發中存在看不清、摸不透、難讀懂等問題。當前,世界範圍內投入開發的潛山油藏均為類似曹妃甸18-1油田的稀油油藏,而對裂縫、稠油、低產油田的開發技術研究並不多見。

近年來,從渤海首個塊狀裂縫性油藏曹妃甸18-1油藏開發方案編製起步,到錦州25-1南塊狀裂縫性油藏成為渤海油田高效開發的典型案例,研究總院對潛山油藏開發技術的研發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歷程,已成功申請6項國家專利,在若干潛山稠油油藏的開發中取得了技術突破和創新,多項基礎理論創新成功填補學科空白,為今後相似油田的開發提供了思路與實踐方面的借鑒。

「見招拆招深挖潛」

渤海海域有3個裂縫性油藏。面對油藏產能遞減率快、含水上升快等問題,科研人員見招拆招,充分利用潛山裂縫性油藏縱向厚度大的特點,研發推出海上雙重介質油藏水平井立體井網部署技術,將微觀滲流機理與宏觀開發規律相融合,有效解決了因含水量上升快而導致的開發效果差的問題,達到了抑水增油的目的。

在實踐中不斷刷新既有認知,持續深挖科研潛力。目前,研究總院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針對不同底水大小和流體類型的井網部署方法,不僅有效解決了曹妃甸18-1、錦州25-1南以及蓬萊9-1等油田裂縫性油藏井網部署難的問題,各油田整體開發水平得到提高,還為渤海自營油田第一口千方井的出現奠定了技術基礎。

「科學透視開發規律」

為了在前期研究中進一步摸清裂縫性油藏的開發效果,科研人員引入「透視理念」,以相似準則技術為基礎,有效地將地下油藏進行了「濃縮」,推出了「油藏相似物理模型」,將物理模型驅替的實驗數據與油藏開發的實際生產數據進行一一對應,從整體上實現對滲流機理尚不清晰的特殊類型油氣藏的認知。

與中國石油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究總院針對具體的裂縫性油藏搭建物理模型,通過相似理論和室內大尺度物理模擬技術,對產液量、產油量、產水量、含水率、採收率等實際數據指標進行全面定量預測。這一「特異功能」猶如為科研人員戴上了「透視鏡」一般,讓地下原油流向與水驅前緣走向等問題逐漸明晰起來

「創新研究增產量」

「裂縫中的儲量開發效果究竟怎樣?」「存在於非裂縫區域的、滲透率極低的基岩又能對油田總體產能貢獻多少價值?」「實際生產中,應如何恰當地選擇和運用冷熱采、表活劑驅等開發方式?」……

在日常科研工作的開展中,帶著對上述這些問題的探究與思考,研究總院的科研人員結合此類油田的微觀機理與宏觀規律,先後創新推出、應用7套油藏模擬技術,對基質裂縫耦合機理、裂縫稠油滲流規律和開發方式的選擇等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和研究,一方面從理論上對裂縫性稠油油田開發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科學解釋,另一方面將研究成果運用於實踐,僅基質滲吸貢獻率這一項研究成果,就使蓬萊9-1裂縫稠油油田的單井產量提高了29%。

蓬萊9-1潛山稠油油藏先導實驗區的方案現已通過有限公司專家審查。相關技術研發成果已運用至蓬萊9-1油田整體開發方案的編製中,動用的潛山優質儲量總計增加了2000萬立方米,單井累計產量提高率達40%,經濟效益顯著。

「從零起步,潛心消稠」

「別人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要扛著石頭下海。」研究總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田冀曾這樣形容當時渤海稠油熱采所面臨的困局。

2010年,研究總院稠油熱采技術從零起步,先後組織了秦皇島33-1南、蓬萊9-1/15-2、旅大16-1等油田的前期研究工作,開發方式漸趨多元,現已自主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稠油熱采關鍵技術體系。

因地制宜 數值模擬精益求精

雖然只隔了一層淺淺的海水,但海上稠油熱采絕不是陸地稠油熱採的翻版。陸地油田多採用直井密井網開發,海上為追求高產必須採用水平井大井距開發;陸地油田熱采井升高0.5至1米仍可正常生產,海上熱采井口升高5至10厘米就可能會對平台穩定性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出現溢油、平台翻沉等問題;陸地油田熱采產出液可使用巨型罐長時間沉降來脫水,海上平檯面積和載重有限,必須考慮加快油水分離的新方法。

「在大井距下,為什麼熱采效果對注入溫度與干度的變化不敏感?」在熱采數值模擬研究初期,這是一直困擾科研團隊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油藏專業就無法提交可靠的熱采預測指標,也無法對注入參數進行合理優化。

經過大量調研,大家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陸地油田由於井距小,油藏完全位於高溫區,可以採用統一的壓縮係數,而海上油田井距較大,油藏中會同時存在熱區和冷區。由此,海上大井距下精確數值模擬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嚴防死守」確保安全生產

注熱過程中,套管受熱膨脹,必然會導致井口升高。由於海上井口與平台相連,井口的升高容易對平台穩定性產生影響,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平台傾覆。

針對海上熱采井的特點,科研人員從「嚴防」和「死守」兩個途徑著手,一方面研發出適合海上特點的預應力固井地錨,減少注熱過程中套管受熱膨脹的伸長量;另一方面在常規熱采井口的基礎上,實現對內外多層套管伸長量的實時監測、傳輸和自動報警,有效防範危險的發生。目前,這兩項工具填補了海上稠油熱采安全技術空白,工程樣機已具備了產品化能力。

優化技術 提高設備運轉效率

原油黏度越大,產出液油水分離難度也就越大。陸地油田一般採用巨型罐,用長時間沉降的方式進行熱采產出液油水分離,如果海上油田採用類似的采出液處理流程,勢必造成平台規模和投資的急劇增大。

為加速油水分離,研究總院重置了靜電聚結設備電場,將其應用於海上熱采產出液處理流程中,顯著縮小了產出液處理設備尺寸與平檯面積,由此消除了常規電脫水技術的弊端,大幅提升了脫水效率,使產出液處理設備的運轉效率提高了9倍,讓海上稠油熱采規模化成為可能。

文字|焦松傑 丁祖鵬

圖片|中國海油圖片網

漫畫|蘇菲

編輯|靳建剛 石文博

監製|趙丹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海油 的精彩文章:

有了這項技術,平台的兄弟們可以和陸地人員開視頻會議了!

TAG:中國海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