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飛毛腿」會成為「愛國者」的獵物,只因那場戰爭

為什麼「飛毛腿」會成為「愛國者」的獵物,只因那場戰爭

提起「飛毛腿」這個詞,大家可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蘇聯在冷戰時期研製開發的一系列戰術彈道導彈。這種50年代研製的近程地地戰術彈道導彈,可以算是蘇聯對德國V-2導彈的仿製品,而「飛毛腿」這個名字,則是來自於北約代號SS-1飛毛腿。現如今,飛毛腿導彈已然是一個被大眾接受了的辭彙。

有關飛毛腿導彈的故事有很多,不過,真正讓飛毛腿導彈「倒了大霉」的,還是要說1991年的海灣戰爭了,畢竟在那場戰爭中,「飛毛腿」成了舉世公認的「愛國者」的獵物。當然,「飛毛腿」的這種下場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由於「飛毛腿」本身的缺點,當時伊拉克發射的其實是「飛毛腿」的改進型,名叫「海珊」。它的最大射程為900千米,弱點是採用單一的慣性制導,飛行速度慢,命中率差,且發射準備時間過長,總體技術還是比較落後的。

另一方面,「愛國者」導彈,是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的。「愛國者」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中遠程、中高空地空導彈系統,可以全天候作戰,打擊目標種類非常多,不限于飛機、導彈等。「愛國者」採用指令加「導彈跟蹤」的先進位導方式,不僅地面上的指令可以對它進行糾正,而且有較高的命中率,抗干擾性極好。這也難怪讓「飛毛腿」成為了「愛國者」的獵物,只能自認「技不如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連連看 的精彩文章:

抗戰,日軍一軍官頭戴鋼盔耍酷,被一旁中國老兵一槍幹掉

TAG:迷彩連連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