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無友不如己者」的兩種解釋

《論語》「無友不如己者」的兩種解釋

很多年前,那時我公司主要做足球市場營銷,公司招人,人事進來說有個人非要直接見我面談,我說見就見吧。

來人三十左右,面無血色,頭髮凌亂,一件西裝掛在瘦削的身軀上,有點晃蕩。夾個磨破了兩角的公文包,進得門來,狼顧而行,坐下時卻有些倨傲。聊吧。

招聘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可以見到各色人等,察言觀色,自有樂趣。

來人一開口就說不是來應聘的,這讓我肅然起敬,馬上調整坐姿,做洗耳狀。來人隨即滔滔不絕,雲里霧裡,主題是認識誰誰誰,交遊廣闊,資源豐富。估計是見我有狐疑之色,來人啪地一下,打開皺巴巴的公文包,掏出皺巴巴的一疊名片,置於桌上,嫌之不夠,繼續掏摸,竟然好大一堆。

那時我年紀不到三十,公司也不大,老闆台當然比較拘瑾,兼之其貌不揚,威儀不重,氣場不足,所以來人一堆名片下來,差點打我一趔趄。

然後來人解說一個個名片的主人:康平路100弄的,一看,還真是;市府某某局長,一看,果然;體育局的某局長,見過吧?我還真沒見過只聽說過;余秋雨,看過他的書吧?我忙說剛買過剛買過,還沒來得及細看;大眾汽車的大老闆,知道吧?還真不知道;可口可樂的首代,老外,懂吧?不大懂……

後來呢,後來也沒什麼,一上午的時間給那位老兄唾沫淹沒了。

事過境遷,我早已忘記了那位名片兄的大名,然而那神態那場景倒是歷歷在目,一面之緣,留影住形,也是異數。我怎麼會想起幾十年前的舊事呢?偶爾翻到《論語》,看到一句話,「無友不如己者」。

那位名片兄真是「無友不如己者」,不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現在時代不同了,名片兄們換了一種做法。各種創業論壇、投資大會、管理沙龍,幾個大佬坐在上面,下面黑壓壓一片全是名片兄,說是多認識些人,擠進「圈子」,積累「人脈」。

唉,那叫「攀緣」。

「無友不如己者」,好象成了一種信條,想盡辦法結交比自己牛的人,你說錯吧,也沒錯,至少說明大家都有上進心。

然而問題來了。

如果只跟比自己牛的人交朋友,那麼,村首富攀鎮首富,鎮首富攀縣首富,縣首富攀省首富,省首富攀馬首富,那麼馬首富豈不是沒朋友了?

即使馬首富放眼全球,攀比爾首富,那比爾首富跟誰交朋友呢?只有跟上帝對話了。

各行各業,士農工商,依此類推,如果每個人「無友不如己者」,那結局就是大家都沒朋友。

如果大家都沒朋友了,那儒家還講什麼「朋友」是「五倫」之一?那不是自相矛盾嗎?

就算從生活常識而言,人如果沒朋友,豈不是生不如死?

「無友不如已者」,好象不大對頭,然而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得把這個問題弄清楚。讀書可不能走馬觀花,既不是為了報書單以示淵博,也不是為了曬觀點以示多才,而是要明事理出智慧,指導我們好好做人做事。

幸好手頭有好幾個版本的《論語》,先看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最權威的版本當首推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中華書局版),楊老先生對「無友不如己者」注釋為:「古今人對這一句發生不少懷疑,因而有一些不同的解釋。譯文只就字面譯出。」那麼譯文是什麼呢?--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楊老先生都這樣講,那就沒辦法了。

再看另一版本:無,通「毋「,不要;友,此處做動詞用,」結交「。「不與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往。」

這個版本估計覺得不大好解釋,演繹出個「道德」出來,然而本質上同楊版意思一樣,反正是不跟差生做朋友。

再看下一個版本:在忠信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不必與之交朋友。這是結合了上一句「主忠信」來解釋的,比前一個版本的「道德」好象認真了點。但還是一個意思。

繼續再找一個版本:友,作動詞用,是「以……為友」的意思,「無友不如己者」是說不與在各方面比自已差的人交朋友。這個版本既不講道德也不講忠信,乾脆直接統而言之,來個「在各方面」比自己差。

我倒是想找各方面比我強的人交朋友,但人家也這麼想,不就不理我了嗎?

難怪現在年輕人一聽到什麼傳統文化啦,什麼孔孟之道啦,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你們一幫皓首窮經淵博如海的學者,連「無友不如己者『這麼簡單的六個字,解釋起來都不符合生活常理人之常情,並且有邏輯上的硬傷,你叫人家如何搖頭晃腦背古文?

後來我翻到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南老先生是這樣解釋的:

無友不如己者,是講什麼?是說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人,不要認為任何一個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不要認為你的朋友不如你,沒有一個朋友是不如你……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我們應該用其長而舍其短,所以過則勿憚改……過去一千多年來的解釋都變成交情當中的勢利,這怎麼通呢?……

原來如此。

那些詆毀南懷瑾大師的無知小人狷介之徒貢高腐儒,真該好好反省反省。

「無友不如己者「,沒有哪個朋友不如自己的。

孔老夫子是教導我們做人要謙虛,而不是叫我們勢利。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優點,我們要發現他的優點,學習他的優點,要不然孔子怎麼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呢?

無友不如己者,沒有朋友不如自己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強過我的地方。

這個道理終於明白了。

我之前有個「特長「,跟人打交道,馬上能發現他的缺點與不足,比如這個人很笨,比如這個人沒文化,比如這個人很小氣,比如這個人能力差,比如這個人是口炮,等等等等,自己還很得意,覺得自己獨具慧眼,看人入木三分。

然後發現問題嚴重了,公司里無人可用,生活中無友可交。

低素質的人基本上跟我差不多,對別人缺點極度敏感,對別人優點視而不見,總覺得自己最牛逼,還喜歡以已之長較人之短。其實這是「貪嗔痴慢疑「五毒里」我慢「,」我慢「總是迷障了我們雙眼,使自己在狹隘的圈子裡自我陶醉。

這個惡習還真有點難改,只好「吾日三省吾身」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凡道理 的精彩文章:

TAG:平凡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