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下神壇的父母

走下神壇的父母

【1】

最近網路上有兩件事情引起了我的興趣。

一件是「北大留美碩士萬字長信控訴父母」。一個戴著「高考狀元」、「留美北大生」光環的「別人家的孩子」背後是和父母的決裂——12年春節不歸,拉黑父母6年,原因是從小到大強勢父母的「操控、專制、包辦」造成他「自私、敏感、懦弱」的性格弱點。

一件是「14歲女生和男生早戀開放被父親毆打至尾骨骨折」。14歲女生早戀被發現後,父母講道理無果,只能要求其保證安全和成績。然而女生變本加厲,成績退步甚至徹夜不歸,最後父母動用關係找到了跟男生開房的女兒,從未動手的父親忍不住打了女兒,還打斷了尾骨。

先說說第一件事情吧,這封控訴信中有個細節,孩子發現自己的文件夾被人為劃壞塗抹,母親不但沒有安慰,反而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這讓我想到一個朋友,小時候因為體質不好被父母送去練體育,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在省隊訓練,在受隊友欺負、被教練責罰後,只能打電話向父母哭訴,但是父母非但沒有安慰反而說,「教練是為你好,這些苦是應該吃的」。

幼小的她沒能得到父母的體恤,覺得非常寒心孤獨,「那時候我還是個孩子,哪裡知道這些啊!」她對我說,她只不過是想要跟父母撒撒嬌,卻得到如此回應。

再說說第二件事情吧,讓我想到了我的中二時期。初二那時叛逆,天天和我媽對著干,沒收手機就用私房錢買個新的,設了密碼就重裝系統,斷了網路就跟著男生去網吧。

在我爸睜隻眼閉隻眼的佛系態度下,我的成績一路從班裡前三下滑到班級中游,每次東窗事發被我媽發現就是一頓吊打。有次我還把淤青給朋友看,朋友倒吸一口冷氣感嘆,「你媽下手也太狠了」。

那時候我覺得我媽太野蠻,心想以後我成了媽,就算孩子犯了錯,我一定會是個通情達理的好媽媽,設身處地考慮問題,耐心地跟TA溝通講道理,而不是用如此粗暴野蠻的方式解決問題。

【2】

一直以來,在中國社會,父母和子女向來是對立的兩面,幾年前在豆瓣上甚至有個叫做「父母皆禍害」的小組,「朋友式」的親子關係是少見的。

我的表舅媽和女兒的關係就是這種大多數人嚮往的「朋友式」關係:女兒喜歡動漫喜歡遊戲,她帶著女兒去日本秋葉原買手辦,向班主任申請女兒可以不用做暑假作業,支持女兒將以後的婚禮辦成COSPLAY PARTY,帶著女兒玩甚至忘記了上培訓班的時間——可以說,這種關係是大多數孩子們所羨慕和嚮往的。

但是,有多少家庭能達到這種關係呢,考驗的不僅是父母的經營智慧,還有孩子的自律能力。

小Q是個小學老師,她對我吐槽,「以前一直覺得,『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現在當了老師才發現,學生不願學,我能怎麼辦!」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一直以來,作為孩子和學生的我們,總是習慣於把責任歸咎於父母和老師的身上,覺得是他們古板守舊、教育方法不對,從來不會從自己身上尋找癥結。

事實上,這就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吧,在現在很多90後和00後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一面叫囂著長輩不理解自己,一面卻無法理解長輩用心良苦,這種雙標玩得真是666啊。

我並不是說父母總是對的,我媽當時的做法過於粗暴蠻橫,而且效果並不理想,但現在回頭看,我自認為能夠比我媽處理得更好的想法極其幼稚。

就好像,沒有戀愛經驗的我,作為一個旁觀者,看待一切感情問題都是洞若觀火明察秋毫,但當我真正面對一段戀愛關係時,才發現自己其實也會嫉妒計較、無理取鬧——「原來我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好」,這讓我有點沮喪,也突然釋然。

這個發現,讓我有點逃避戀愛、逃避婚姻、逃避生子,我感覺我媽那暴脾氣的基因蠢蠢欲動,正在嘗試衝破封印,也許在我面對那個頑固叛逆的中二少女時,我也會變成自己最不想變成的那類人。

那首歌怎麼唱來著——「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成了你,你………」

【3】

彼時的我們,沉溺於偶像劇編造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試圖把父母、戀人甚至自己逼成「聖人」。只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聖人。沒有完美的父母,沒有完美的戀人,就連我們自己,也是千瘡百孔的。

我看過一篇文章《家也許會傷人,但你要繼續前行》,文章闡述了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提出家長要學會情緒管理,用智慧的方法同孩子溝通,但是作者同樣提出,「雖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們的過去,卻不能束縛我們的現在和未來。當人在成年以後,認知發育完整了,應該有能力用更理性的方式看待它。」

有個人說,「做媽媽六年,做女兒三十幾年,兩個身份重合的這些日子,回溯成長,自我醫治,都是人生難得的經驗。媽媽沒有滿足我們的期待,落空的部分由我們自己去完成。」

也許原生家庭的傷害、失敗感情的經歷曾經如此沉重的擊垮我們,但是「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們或許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畢竟,有首歌這樣唱,「我們為愛還在學,學溝通的語言,學著諒解,學著不流淚」,人際關係的經營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我們要追求的,不是一種絕對完美的關係,而是一種相對和諧的關係。也就是說,雙方能夠通過時間和溝通,獲得彼此的體諒與和解,逐漸稀釋掉當時的受傷感。

如果說,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伴侶,親密無間、毫無隔閡的親子固然令人羨慕,但是如果這些關係需要通過運用各種技巧,揣著小心翼翼的心情才得以維護,就好像那些娛樂圈裡帶著幸福面具的家庭,這種異化的情感,才更加令人沮喪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o1N 的精彩文章:

TAG:Co1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