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武夷岩茶好肉桂的標準是什麼

武夷岩茶好肉桂的標準是什麼

肉桂是茶樹的一個品種。市場上的肉桂一般指肉桂品種按閩北烏龍做法製成的一個品類。肉桂因為產地不同,價格相差比較大。有內山茶、外山茶,內山是指武夷山風景區內的,風景區內又屬三坑兩澗的最好。

挑選肉桂也與挑選其它茶一樣,都要從外型、香氣、湯色、滋味、葉底五個方面去評判。肉桂的外型屬閩北烏龍的外形,直條粗獷,好的油潤有光澤,差的看去暗淡。高香是肉桂的特點,香氣高但不刺鼻,聞起來很舒服。湯色黃色透亮,差的則看上去水會比較渾濁。滋味在茶葉品質方面是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尤其是武夷岩茶。俗話說「閩南烏龍重香,閩北烏龍重水」,這個水指的就是滋味。肉桂的品質主要取決於滋味。

好的肉桂一入口滿口茶氣,勁道很足,回甘很快,吞飲下去感覺一股茶氣從喉到肚都能滲透下去,茶氣很足。喝完之後,滿口依然飄香,喉舌迅速回甘,不留任何苦澀味。差的要麼水很淡,要麼明顯苦底、鎖喉。一般沖泡七八次沒什麼問題。沖泡之後葉片鮮活,基本能展開,顯現紅鑲,手抓富有彈性。如果沖泡之後葉片展不開的可能做壞了,茶死了,用手抓比較硬有刺手的感覺。

肉桂最常見的缺陷是「苦尾」,即喝下去後,留在嘴裡的苦味久久不散,有人說肉桂的味道刺激感強,帶點苦是正常的,這是忽悠外行人的話,出現苦味就是工藝的問題,比如做青走水不到位。澀也許還能通過後期焙火降低澀感,而苦也許會越焙越苦,其次還有滋味單薄,喝起來只有香,茶味不足,空空的,不耐沖泡。

喝過肉桂的人都有領略過它的濃烈,相比起水仙的柔和,肉桂就顯得「霸氣」多了。但不是說肉桂就一定是霸氣的,不霸氣的肉桂也可以是好肉桂。舉個例子,馬頭岩、碧石岩、三仰峰這些山場對岩茶愛好者來說都不陌生,它們因為光照足,出來的肉桂香氣比較張揚鋒芒,但滋味上沒有那些坑澗偏陰山場的茶表現得厚重。

坑澗茶的香氣不能用張揚來形容,雖然香氣也高,但更多是內斂沉穩,香與水並重,所謂四兩撥千斤的氣勢。對比起來是兩種風格。

舉這個例子並沒有上來就往山場靠的意思,雖然山場是重要,好山場出好茶,但還是需要有工藝來配合,而且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到這些山場的茶,產量有限,市場混亂,冒充的也不少,市面上稍微向陽,光照多,地處山崗的山場,出來的肉桂香氣高,很多都被當作馬頭岩肉桂來賣。

不管是什麼品種,首先一個基本的,要有品種特徵,肉桂也一樣,品種香要有,還要顯。肉桂的特徵香不一定是現在大家概念中認可的桂皮香,除了桂皮香,還有花果香。

曾跟幾個老師傅交流過,他們都說武夷山早期公認的肉桂香氣裡面,桂花香是等級高的,第二才是桂皮。當然,不論什麼香,只要能做出肉桂的特徵香,香氣清楚,不雜,都是能夠加分的。

而香氣到底還是屬於茶表面的東西,很多時候是一香遮百丑,茶客容易被香氣迷惑,忽視滋味方面的表現。涉及到喝工藝的層面就有很多東西可講了,不僅是肉桂,套用在喝其他岩茶品種也一樣,簡單的說幾個常見的情況:

做青,做青程度偏輕,帶有青味,即便後期焙完火,喝起來都會雜夾著一點青味。做青過頭了,行業人俗稱「做紅了」,則帶有「酵味」,類似紅茶的味道。

焙火,茶葉焙急了,焙高了,會出現焦味,茶味弱、葉底不鮮活的情況。而焙火沒有焙透,茶喝起來會有茶味渾濁、半生不熟的感覺,水粗,不清透,甚至帶酸。

這些都是表現在「水裡」的東西,喝岩茶主要喝的是水,是滋味,別讓香氣給蒙蔽,滋味更多取決於工藝,這就需要一定的經驗基礎去判斷,否則喝茶時容易把缺點當優點。與其要講好的肉桂是怎樣的,不如說工藝正常的肉桂是如何的更適合,因為這個「好」各人有各人的標準。工藝正常的茶,水的表現應該是平穩、順滑,清透,純凈,無雜味。茶底要厚,厚不僅是口感的醇厚,茶味也要厚,簡單說就是飽滿。每一泡之間落差小,不會只喝幾泡明顯寡淡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茶網 的精彩文章:

冬日宜煮茶,但別煮錯了!
99%的人都不知道的正確品飲白茶的時間!

TAG:新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