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積跬步之——文學常識6

日積跬步之——文學常識6

歡迎大家來到新昇的知識課堂,這裡是樂樂老師的語文小課堂~

今天的文學常識,我們一起走進國學經典——

「四書」篇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幾百年來,「四書」在我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 《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不過,在朱熹之前的程顥、程頤兄弟已經大力提倡這幾部書了。因此四書之名始於宋朝。)

《大學》:這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大學》全文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了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

《中庸》:與《大學》一樣,《中庸》也是《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入學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內筒並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

《論語》:這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書中文體為:一是語錄體(格言體),為孔子言論,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學到的修養、為人處世的;而是對話題,記錄孔子與弟子或其他人的對答。

《論語》分為上論和下論,前十篇為上論,後十篇為下論。宋代宰相趙普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其中的半部即指上論。

《孟子》:這部巨著是儒家的經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學說的最重要的資料。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每天一點小知識,積跬步而至千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不會寫字種菜的畫家不是純驢友
讓大腦高難度進化 淡定變身完美「佛系」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