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寶藏》讓國寶「活」起來?

《國家寶藏》讓國寶「活」起來?

文物的價值——觀央視《國家寶藏》節目有感

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快要播完了,我也來湊湊熱鬧。

由於對人文歷史有點興趣,很早就在微信中看到了《國家寶藏》節目啟動的消息。自從2017年年末開播以來,《國家寶藏》的每期節目都看過,不僅如此,而且還將其推薦給其他人,自己也親自到現場去看展覽。在第一期故宮博物院專場播出之後,趕在「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的最後一天,冒著嚴寒來到故宮近距離觀看國寶。(特展中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並沒有展出,但是在文華殿看到了「瓷母」!)

節目融合應用了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表達,得到了大多數人的一致好評。我當然屬於大多數人之一!(豆瓣評分9.1,不知道為何評分逐漸降低,可能是節目組邀請了他/她不喜歡的明星,亦可能是推薦的國寶並不是他/她心目中的那件,還可能在某些專業人員看來,節目可能漏洞百出。作為看熱鬧的我,好像確實發現了一處錯誤。)

九大國家級博物館(院)的館(院)長親自坐鎮,各路明星親情加盟,華麗的舞美,恰到好處的配樂,讓人不得不感嘆:央視爸爸果然是爸爸!001號講解員張國立開場互動台詞「一看我們就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上下五千年!」彰顯了大國文化自信:世界上似乎沒有哪個文明能夠與我們泱泱中華文明相媲美!文明各有特色,儘管起源早於中華文明的有很多,儘管中華文明近代歷經磨難,但中華文明獨樹一幟!

九大館(院)長親自推薦的27件國寶,不僅具有重大的文物價值,而且有著引人入勝的前世傳奇和令人感動和振奮的今生故事。明星國寶守護人將前世傳奇再現:一枚銀香囊見證了唐明皇與楊貴妃凄美的愛情故事;一對鎏金馬鐙再次體現了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一尊方罍展現了國寶曲折的「回家」之路……各行業國寶守護人將今生故事講述:新時代計量人講述方升今生;潘裕翼講述祖母守護捐獻大克鼎的故事;丁承運讓唐宋古琴再現「鳳鳴岐山」……

每件國寶凝結了一代代考古文博人員辛苦發掘的汗水和守護國寶的決心,也見證了中國古代的輝煌與燦爛和近代的悲涼與凄苦。文物的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在國家衰落的時候,文物難逃被掠奪流失的命運。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無論怎樣,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是文物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好時代!1月26日,出土玉琮(浙江省博物館推薦的三件國寶之一)的「良渚古城遺址」被正式推薦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其實,早在2017年1月,中央就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意見》將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作為重點任務之一,要求「綜合運用報紙、書刊、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站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統籌宣傳、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創新表達方式,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可以說,《國家寶藏》正是央視落實《意見》的表現,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對於優秀傳統文化要繼承和發展,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但,何為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少數民族,如何看待《國家寶藏》這一節目?中華民族大家庭有五十六個成員,不少民族有著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物,是否應當稱之為「國寶」?

在古代,歷史文物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統治的合法性,擁有了文物就可以宣稱文化的正統性,要不然就不會有唐代以降歷朝遍求石鼓。歷朝歷代的皇帝也絕對不會僅僅是出於興趣愛好收藏青銅器和書畫作品等,而是為了證明其統治的正當性。當然,在現代,這樣的作用已不再這麼直白。但是,其以另外的面貌呈現:文物保護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所取得的進展是政績的體現;文物進入到博物館,成為公共文化資源,每個人都可以進去參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體現;文物是文化的符號,講好文物保護的故事,繼承、創新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是代表先進文化的體現。文物其實從來不只是具有歷史和審美意義。

「讓國寶活起來!」大概是節目中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前世劇情演繹的傳奇,九大博物館(院)館(院)長的精彩點評和講述與之有關的今生故事,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同時拉近了當代與歷史的距離,在人們心中形成一種文化認同。通過不同的形式讓觀眾知道每件文物所具有的歷史價值,了解每件文物背後的故事,激發去博物館現場參觀的熱情,讓文物不再那麼遙遠,而是「走」到人們眼前,真正「活」起來。

但這並非我所理解的「活」,因而要加引號。文物之所以稱為文物就不會再次「活」過來。每件文物在它當時的那個年代都是起到具體作用的——「傲嬌」的鴞尊是用來裝酒的,虎符是用來調兵遣將的,越王勾踐劍是用來殺敵復國的……而不是陳列起來以供展覽觀賞的。博物館陳列品是傳統事物的現代命運,傳統的價值體系崩塌後形成的碎片,被安置在博物館中,它們被客觀化和對象化,只有歷史和審美的意義,而不再具備現實的能動性。(當然,存在些許例外,經過努力,有些文物還可以具有原來用途功能的,比如古琴、編鐘等,但陳列展覽仍然是主要的文物呈現方式。)如何看待、處理和安置這些「歷史與記憶」,使它們不斷融入「現代」中國的現代生活之中?演繹和講述文物故事,激發與博物館的文物見上一面的興趣,可能是它們融入我們生活的主要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非洲和他的今天如是說
「為什麼這星座野心會不斷膨脹」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