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溜了溜了,今年春運我們如何回家?

溜了溜了,今年春運我們如何回家?

提起春節,就繞不開春運這一話題,「春運」一詞最早出現在1980年的《人民日報》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遠離家鄉工作、學習,每每到年關,回家便成了大家最期盼的事情。而放眼全球,很少有哪個地方像中國一樣,人們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自發而又不約而同的做著同一件事,因此春運也被稱為「人類最大規模的周期性遷徙活動」。

20座城,近30億人次

今年春運來的較往年稍晚,2月1日正式啟動,到3月12日結束,共計40天。官方預計全國發送旅客數將達29.8億人次,和去年不相上下。

買到票的人已經默默的收拾行李準備回家,沒買到票的人還在朋友圈、QQ空間里請親朋好友掃碼加速,為何同是為了一個目標,情境卻各不相同?茫茫的回家大軍里我們的身影又在何處?我們參考一下去年百度地圖發布的數據:

地圖被許多個亮點連接成密密麻麻、相互交織的線條,而那些亮點包括北京、上海、蘇州、杭州、武漢、廣州、深圳等20個經濟發達城市,是春運期間人們主要的遷出地。有數據顯示,其中廣州、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福州、寧波、溫州、廈門、武漢被評為全國最難買票的十大出發城市,明顯呈現出「東熱西冷」的分布局面。

春運,走著也要回去

今年春運人數雖說和去年不相上下,但變化還是有的。例如,以什麼樣的方式回家就發生了較大變化,鐵路、民航的乘客數分別增長了8.8%和10%,道路下降1.6%,這也是道路客運首次出現負增長。具體而言,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3.9億人次,同比增加3131萬人次。民航預計將運送旅客6500萬人次,約佔全年運輸量的十分之一,主要目的就是走親訪友和出門旅遊。但回家的方式遠不止這些:

在我們通過互聯網和各種手段搶到了寶貴的回家票時,卻不知農民工對於互聯網的較少接觸導致了他們搶票途徑的單一,所以在一票難求的情況下,每年的回家之路上,總會出現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摩託大軍」,大量農民工攜家帶口,騎著摩托車踏上回家的路。他們多在珠三角一帶打工,家住西南偏遠地區,所以今年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5省的交管局為助力他們平安回家,在熱門返鄉路線上還提供了春運服務站,高德地圖也和交警部門一起建立了「組隊公告群」,同步路線狀況和預警信息。

科技助力回家之路

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為解決春運運力資源的瓶頸,如今的回家路上多了不少科技「援軍」:

廣州火車站等客流量較大的車站採用了AI機器視覺、大數據平台智能分析等技術,通過對人流的實時監控,合理安排措施疏導乘客;蘭州的中川國際機場開啟人臉識別登機模式,從安檢到登機,全程人臉識別無障礙、無紙化通關,旅客識別通過率也達100%;而在此前包括南航、東航、海航在內的多家航空公司也宣布可以在飛機上連接wifi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

在共享出行方面,鐵路總公司還試點推出「高鐵+共享汽車」的創新搭配,例如南昌火車站內的「鐵路+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的活動,把出行資源做到更大的優化配置,通過「互聯網+」的形式解決春運路上的 「最後一公里」難題。在春運首日的出行客流中,90後比例也首度超過50%,成為今年春運的出行主力,作為被互聯網影響的一代,是推動春運共享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為C2C拼車平台的滴滴也沒閑著,已連續三年加入到春運中來。滴滴順風車預計今年運送3300萬人次回家,是前兩年總和的3倍,除跨城路線外新增跨縣路線,為春運減壓。為了解決春節期間打車難問題,滴滴將在全國投入超10億元獎勵,對春節期間工作的司機每單額外補貼一倍的服務費。

AI、人臉識別、大數據、實時監控、自主選座、互聯網訂餐等各種科技元素逐漸滲透進我們的春節,當溫暖的春節碰上高效的科技,給了工作在外的遊子回家最大的幫助。

大城市的一張床OR小城市的一套房

經濟學家陸銘曾問了許多年輕學生:你們喜不喜歡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有50%的人舉手說:不喜歡,給出的理由是大城市環境差、交通堵、房價高、人情淡等。當問到:大家畢業後會不會選擇留在大城市就業?90%的學生舉手同意。雖然不算系統化的調查,卻也能反映出一種狀態:我們可能並不喜歡大城市,但我們依然會選擇留在大城市。

大城市的馬太效應讓人嚮往。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來。」這種現象被稱為馬太效應,即好的越好,壞的越壞。看上去十分殘酷,但卻存在於現實的方方面面:大城市的就業機會、醫療教育水平、基礎設施都更充足完備,資源、氛圍、視界、文化無不成為吸引我們的地方。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需求的擴大進一步促使更多經濟、文化產業集聚,企業更容易做大做強,從而創造更多就業與收入,吸引更多人來,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大城市的生活足夠包容。巨大的人口流動和不同地區文化的交融決定了大城市有著更多的包容性。如果你在一個從小生活到大的小城市工作,周圍都是熟悉的人和熟悉的環境,得到更多的可能是一種歸屬感,但在大城市,除了不時出現的孤獨感,我們也有更多自我的空間,因為這裡能接觸到文化背景各異的人群,能看到各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能遇到和自己一拍即合的朋友,佛系、道系、儒系都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調侃,但沒有人會幹預你的選擇,與人交往也有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可能正是這種對異鄉人的包容性,讓人願意為之停留。

「你想要大城市的一張床還是小城市的一套房?」類似的問題被反覆提起,也反映出不論做出何種選擇,結果都需要捨棄一些東西。我們渴望在大城市佔得一席之地,也喜歡小城市人與人之間的簡單情誼,我們享受著大城市裡絢爛的生活,也會在深夜想起小城市的安然恬靜,我們希望在外地混得出人頭地讓父母足夠的驕傲,也會在人生事業失意時想起在家中不知生活如何的他們。當看似美好的詩和遠方撞上了有些殘酷的現實,當在大城市奮鬥的我們,拚命與迷茫,充實與孤獨交織著,「春節回家」四個字早已不再是一個儀式般的習俗,而成了遠在外地的我們心中一件神聖而溫暖的事。

GIF

contact u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螞蟻芯城 的精彩文章:

你的「蛙兒子」,每天吃的都是什麼?

TAG:螞蟻芯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