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羲音讀詩】寄辯光上人

【羲音讀詩】寄辯光上人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溫其如玉。

梅花三弄

 傳奇樂坊蕭演奏曲

傳奇樂坊 

00:00/05:04

【羲音讀詩】寄辯光上人

寄辯光上人

唐·陸希聲

筆下龍蛇似有神,

天池雷雨變逡巡。

寄言昔日不龜手,

應念江頭洴澼人。

讀詩筆記:

辯光是晚唐草書大家,憑藉精湛的書藝為當世人所推崇,並以此得幸於唐昭宗,飲譽當時。據阮閱《詩話總歸》卷五十有云:「初,僧辯光從希聲授筆法,繼以善書得幸於昭宗。希聲祈使援己,以詩寄之云:『寄言昔日不龜手,應念江頭洴澼人。......遂得召。」另據《唐書本傳、唐詩紀事飛宣和書譜》亦載此事。看得出這是首干謁詩。

起首平平。「筆下龍蛇似有神」,詩家常用「龍蛇」來形容草書神韻,唐.李白《草書歌行》有云:「怳怳如聞鬼神驚,時時只見龍蛇走。」意思是說在辯光筆下亦似有神助。俗語說,書如其人,草書它飄逸飛動的獨特筆法,相對其他書體更能張揚個性。從筆墨的形象世界演繹到個人的精神世界,蘊含著書家豐富的思想感情。

次句緊承前意,論其運筆氣勢。「天池雷雨變逡巡。」「雷雨」論其筆力如驚雷驟雨,氣勢磅礴。「逡巡」,贊其書寫時酣暢淋漓的那份從容。次句造語極為簡練,一句之中前後兩種筆調,中間著一「變」字,時而迅疾如雲崩雨驟,時而和緩如流溪,揮灑自如中想見其狂態,「天池」又暗切其僧人身份。辯光書法傳世極少,從時人的一些評論中,亦可窺其狂草技藝的高超,如唐末詩人吳融《贈辯光上人草書歌》:「江南有僧名辯光,紫毫一管能顛狂。」

前面在對辯光書法技藝的一番讚揚後,下半由書及人,開始轉入正題。「寄言昔日不龜手,應念江頭洴澼人。」這裡提及了兩人往日的一段交情。據《宋高僧傳》說:「聞陸希聲謫宦豫章,光往謁之......苦祈其草法,而授其五指撥鐙訣。」此後辯光草書技法為之大進,經人勸勉「乃西上昭宗對御榻前書,賜紫方袍」。「昔日」引起對方的追憶,「不龜手」代指辯光,「洴澼人」代指陸希聲。典出《莊子.逍遙遊》:「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葯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而楚臣得之以濟三軍,而兼城拓地。」此在提醒對方莫忘舊情,大有「誰憐不龜手,他處卻封侯」的意味《催道融《旅行》詩》。詩到此結束,作者只提到當年之事,請求援引之意便在不言中。

作為干謁詩,稱頌對方即要得體有分寸,又要不露寒乞相,委婉含蓄。陸希聲的這首顯然缺乏含蓄,「寄言」「應念」等措詞過於直白直接,更提及舊日情分,不免給人以要挾之感。相比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的:「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不露痕迹,要遜色一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山星際 的精彩文章:

十方:論語選讀
枕夢憐琴:甘 州

TAG:遠山星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