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urface Book 2 評測:不變的背後,是向「終極筆記本」的又一次進化

Surface Book 2 評測:不變的背後,是向「終極筆記本」的又一次進化

在目前微軟 Surface 的產品線中,包含了 3 條移動 PC 產品線,分別是 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 以及 Surface Book。

這三條產品線有著各自的側重點,Surface Pro 強調的是基於平板形態下靈活的使用模式,Surface Laptop 則是一款融入了 Surface 元素的傳統筆記本電腦,而 Surface Book 強調的是多種使用場景和「專業級」的性能。

無論你需要的是一台傳統的輕薄筆記本電腦、一台性能足夠的遊戲本、一台可以完成圖片和視頻處理的影音本、一款輕薄的大屏平板還是一台准專業級的繪圖工具,Surface Book 都或多或少地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第一代的 Surface Book 是 2015 年 10 月推出的,一年之後,微軟發布了一款它的性能升級版——Surface Book 增強版,主要變化是把內置獨顯升級到了 NVIDIA 的 GeForce GTX 965M。

不過可能是更長的產品研發周期拖慢了硬體的迭代速度,雖說 Surface Book 增強版發布時的性能表現在類似尺寸的產品中屬於很優秀的,不過六代酷睿加 NVIDIA 的 9 系顯卡讓這款售價高昂的產品在「參數黨」眼中多少差了那麼點意思,好在這種情況沒有出現在去年年底發布的 Surface Book 2 上。

不變的外觀,更好的分離體驗

雖然名字上打上了「2」這個全新的數字,不過 Surface Book 2 的外觀並沒有和之前的 Surface Book 有太多區別。

Surface Book 2 依然採用了銀色的全金屬機身,工藝水準在 Windows 筆記本電腦中依舊無出其右,在細節的處理上,包括 A 面「田」字 logo、媲美 MacBook 的 3000X2000 高分屏幕、轉軸的外觀、按鍵的排布,Surface Book 2 都和第一代產品保持了一致。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雖然 Surface Book 2 的轉軸部分看上去似乎和第一代產品無異,不過內部平板和轉軸連接處的機械機構部分進行了優化。最直觀的感受是拆卸屏幕時相比上一代產品明顯變得更加輕鬆和流暢,在我一兩個月的使用中,Surface Book 2 沒有出現過一次屏幕無法分離或者分離過程中卡住等 bug,體驗比之前的 Surface Book 有了明顯的改善。

不過由於 Surface Book 2 把 CPU、主板、SSD、內存、部分電池等核心元器件放在了屏幕後面,即便是轉軸部分的阻尼已經做得非常優秀,但天生「頭重腳輕」的問題依然存在,在坐車等顛簸的情景下使用時,Surface Book 2 的屏幕依然會比傳統形態的筆記本電腦多上幾分晃動。

相比上一代產品,Surface Book 2 外觀上最明顯的變化是機身右側新增的 USB Type-C 介面,這也讓 Surface Book 2 終於成為了史上第一款擁有 USB Type-C 介面的 Surface,感天動地。

令人不解的是,作為一款定位高端的筆記本電腦,Surface Book 2 上這個僅有的 Type-C 口居然是不支持 Thunderbolt 3 的,所以外置顯卡是不用想了。好在這個 Type-C 口功能還比較全,除了傳輸數據(支持 USB 3.1)之外,還可以支持視頻傳輸和充電。

除了這個 USB Type-C,Surface Book 2 的機身右側還有一個 Surface Connect 磁力充電口,同樣的介面在 Surface Book 2 拆下屏幕後機身的下方也得到了保留,可以直接使用對平板部分單獨進行充電。

此外,Surface Book 2 的機身右側還有兩個傳統的 USB Type-A 母口和一個全尺寸的 SD 讀卡器(相機用戶再一次感天動地)。

由於配備了獨立顯卡(這裡不考慮沒有獨顯的 Surface Book 2「乞丐版」)並且在底座中配備了較大的電池,和 Surface Book 增強版類似,Surface Book 2 的底座部分的中間是有些突的。不過這個突出相當於縮小了 Surface Book 2 屏幕和鍵盤之間的空隙,所以不會導致機身變厚,略微增加的弧度反而有助於提升敲擊鍵盤的手感。

在重量和厚度上,Surface Book 2 也和 Surface Book 增強版基本一樣,整機重量約 1.65 公斤,由於獨特的轉軸設計,它的最大厚度達到了 2.3 厘米。

放在 2018 年,Surface Book 2 已經不能歸到「輕薄」的筆記本電腦中了,而偏厚重的機身可能也是 Surface Book 2 最明顯的槽點了。希望在未來的 Surface Book 3 上,微軟可以考慮下輕量化的問題。

好消息是,微軟充分利用了 Surface Book 2 的內部空間,為它配備了類似尺寸產品中數一數二的硬體規格。

八代酷睿 CPU,英偉達 10 系顯卡

Surface Book 2 提供了 4 種硬體規格可選,其中入門版的配置有點坑,CPU 是 i5-7300U,這是英特爾的第七代 Kaby Lake CPU,兩個物理核心,沒有獨立顯卡。

從性能上看,這套配置的性能甚至還不如第一代有獨顯版本的 Surface Book,更大的意義在於拉低入門售價,這裡我們就不多討論了。

Surface Book 2 剩下的三個版本採用的是相同的 CPU 和顯卡,其中 CPU 為英特爾第八代 i7-8650U(沒有 i5 的版本),顯卡為 GTX 1050(2GB GDDR5 顯存)。

如果大家關注近期的筆記本電腦市場,應該對 i7-8650U 這顆 CPU 肥腸熟悉了。它採用了英特爾最新的第八代 Coffee Lake 架構,相比 Kaby Lake,Coffee Lake 的 U 系列移動 CPU 最大的變化是在 TDP 依然為 15W 的情況下,物理核心從 2 核翻倍到 4 核(i5 和 i7 都是),並且支持多線程。

i7-8650U 是英特爾目前出貨的 U 系列 CPU 中定位最高的一顆,8MB 緩存,基礎主頻 1.9 GHz,最高可以睿頻到 4.2 GHz。

憑藉著更多的核心和線程以及更先進的架構,i7-8650U 在 Geekbench、Cinebench 等軟體跑分中的表現可以吊打 Kaby Lake 時代所有 U 系列的 CPU,媲美遊戲本中常見的 TDP 45W 的 HQ 系列 CPU。即便考慮到 TDP 的限制,在連續高負載的使用中,i7-8650U 的表現會有所下降,但它的表現依然是遠強於上一代的 U 系列 CPU 的。

顯卡方面,GTX 1050 的表現要略強於 Surface Book 2 增強版使用 GTX965M,足以搞定的不少對性能要求不太高的遊戲,勉強點也能吃個「雞」(推薦使用 4GB 1050Ti 及以上的顯卡來「吃雞」)。

高性能往往伴隨著高發熱,不過由於八代酷睿和 10 系顯卡的功耗控制都不錯,加上 Surface 出色的內部散熱設計和獨特的產品形態(獨顯和其他核心部件分布在兩個部分),Surface Book 2 展現了非常優秀的散熱和噪音控制水準。

在日常的碼字、瀏覽網頁、看在線視頻等負載較低、獨立顯卡基本不工作的時候,Surface Book 2 幾乎是完全靜音的,整機也只有顯卡之外的主要元器件背後的 A 面有一點溫度。

不過在遊戲或者其他需要獨立顯卡高負載運行的場景,可以明顯聽到顯卡所在的底座部分的風扇發出的生意,當然幾乎所有的獨顯筆記本都會有這種問題。Surface Book 2 風扇的噪音不算大,而且即使在風扇轉的很快的時候,鍵盤和觸摸板部分也不會發燙,整體的使用體驗依然很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Surface Book 2 核心組件所在的平板部分是沒有散熱風扇的,完全通過被動散熱。這意味著在將 Surface Book 2 作為平板使用時,完全不會有任何噪音的影響。

不過儘管如此,我依然不認為 Surface Book 2 是一款足夠優秀的平板。原因是平板部分的電池容量偏小,只有 18WHr,日常使用基本三小時上下就沒電了,再加上正在變好但依然不夠完善的 UWP 生態,Surface Book 2 恐怕很難作為一部平板電腦來重度使用。

雖說平板模式下的續航依然不靠譜,不過在底座中內置的 57WHr 大電池的幫助下,Surface Book 2 的續航表現非常不錯。

在我日常的瀏覽網頁、敲字、看在線視頻、修圖等操作中,Surface Book 2 可以輕鬆地撐上 8、9 個小時,這還是我在選擇「更好的性能」模式下用出來的,使用「推薦」模式,稍微調低點亮度,Surface Book 2 撐到 10 個小時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更好的鍵盤,依舊頂級的觸摸板

在使用 Surface Book 2 之前,Surface Book 增強版曾經是我長期使用的主力 PC。在使用這款產品的過程中,我對它的鍵盤感受還是非常滿意的,和大多數的高端輕薄本相比,Surface Book(普通版的鍵盤和增強版相同)的鍵程更長,回彈有些偏軟但也足夠舒適。

不過在 Surface Book 增強版之後發布的 Surface Laptop 上,微軟把鍵盤體驗明顯又提示了一個級別,而 Surface Laptop 的鍵盤也是迄今為止我使用過的所有筆記本電腦中鍵盤手感最好的那兩款之一,另外一款是 ThinkPad X1 Carbon 2017。

這樣頂級的鍵盤體驗也體現在了 Surface Book 2 上,相比上一代產品,Surface Book 2 鍵盤的回彈更加足,反饋更明確,同時按鍵也變得更「穩固」,不會像使用上一代產品打字時有些「晃動」的感覺。這些變化讓 Surface Book 2 的手感在 Surface Book 的基礎上,又有了明顯的進步,體驗不輸 Surface Laptop。

Surface Book 2 同樣優秀的是鍵盤下方的觸摸板。

寬大的尺寸、玻璃表面優秀的觸感、精準的定位、靈敏的多任務手勢讓 Surface Book 2 的觸摸板體驗可以拋開大多數的高端 Windows 筆記本電腦,這種差距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很明顯地體會出來。

當然,考慮到 Surface Pro 系列、Surface Laptop 以及第一代 Surface Book 的觸摸板都非常優秀,Surface Book 2 的觸摸板非常好用自然也沒什麼意外的。說起 Windows 設備的觸摸板體驗,微軟還真不是針對誰。

和筆記本電腦行業中最優秀的 MacBook Force Touch 觸摸板相比,Surface 系列還有那麼一點差距,主要是傳統的機械結構讓 Surface 的觸摸板無法做到 Force Touch 那樣點按觸摸板任意位置都可以獲得同樣反饋的感覺。

不過有點坑的是,Surface Book 2 不再像之前的 Surface Book 那樣標配觸控筆,需要觸控筆的話,用戶需要額外花 728 元購買。這根筆的規格倒是挺不錯的,方案是 N-Trig,支持 4096 級壓感,並且可以識別傾斜。

另外,如果你需要的話,還可以為 Surface Book 2 搭配上 Surface Dial,通過旋轉的方式提高效率。Surface Dial 同樣不附送,售價是 988 元。

一台更「終極」的「終極筆記本」

當微軟在 2015 年底發布 Surface Book 時,媒體給它最多的評價就是「終極筆記本」。

在早已經習慣了「無聊」的 PC 行業,這款融入了微軟超高的設計水準、挑戰行業上限的製造工藝、擁有豐富使用場景的產品重新定義了一款高端筆記本電腦該有的樣子,甚至在 Surface Book 發布了兩年半之後,市面上依然沒有一款能全方位與之媲美的類似形態的產品。

或許是微軟也認為 Surface Book 的產品形態依然足夠領先,在 Surface Book 2 上,微軟並沒有對它的外觀進行改進,最明顯的變化只是「隨大流」加了一個 USB Type-C 介面,不過這並不意味著 Surface Book 2 沒有變化,改進的屏幕鍵盤的分離機制、明顯改良的鍵盤手感以及全新的硬體平台讓 Surface Book 2 變得比之前更加「終極」。

誠然,優缺點並存的產品形態和昂貴的售價讓 Surface Book 2 依然不是一款「大眾型」的筆記本電腦,不過如果你想要買一款兼具外觀、屏幕、性能、續航、多種使用模式為一身的筆記本電腦,同時預算不是問題,Surface Book 2 依然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只是有些遺憾的是,Surface Book 2 目前在國內上市的只有 13 英寸的版本,採用了性能更強的 GTX 1060 顯卡的 15 英寸的版本還需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開售,如果你需要這款更加「終極」的筆記本,暫時還只能通過第三方電商平台購買或者自己海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智能音箱、AR眼鏡,人工智慧公司Rokid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