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卻活到了建國後1959年?

他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卻活到了建國後1959年?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同盟會的領導者之一,黃興帶著130名敢死隊成員,在廣州的東北郊,也就是今天的越秀區發動了同盟會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後來因為死難的烈士被葬於黃花崗,所以又稱黃花崗起義。雖然這次起義最終由於種種原因失敗了,但它的歷史意義是積極的,它對後來的中國近代革命的奠基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在黃花崗起義中為理想付出生命的那些烈士們永垂不朽。其中最為後世所熟悉的莫過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當年起義失敗後,中國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先生冒著生命危險收斂了七十二具烈士的遺體,並自己出資在黃花崗買了塊兒土地安葬了他們,即今天的黃花崗公園。

他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卻活到了建國後1959年?

民國時期曾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紀念,並且將他們的事迹造冊加以宣傳。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位叫李文楷的。李文楷出生於山西萬榮的一個書香門第,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後來被黃興選入了敢死隊。

但當年廣州起義並不是按照約定,在嚴密的計划下發動的。當時由於叛徒告密,所以廣州起義是在未約定好的情況下提前起義的。這也是廣州起義失敗的原因之一。而李文楷被選入敢死隊後,由於對廣州的水土不服,染了病。後來黃克強送到了香港治病,廣州起義提前發生時李文楷並不在廣州,所以也就不可能參加起義了。

他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卻活到了建國後1959年?

廣州起義失敗後,由於當時情況緊急,又因為李文楷的名字在敢死隊的名冊里,所以後來就誤以為李文楷也於廣州起義時犧牲了。後來李文楷為了對歷史負責,曾給馮玉祥寫信要求澄清事實。但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時期,李文楷作為七十二烈士之一已經深入人心。所以不方便加以澄清。

後來李文楷身體恢復健康後,又回到了山西在教育領域繼續為革命為國家做貢獻。後來又為國共合作奔走相告。李文楷熱心國民教育,曾編著了一本《教育心理學》,也是我國較早的一本心理學著作。

他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卻活到了建國後1959年?

解放後,李文楷回到了本籍,萬泉縣人民政府尊他為「辛亥革命」老人,並請他參加了「各代會」工作。1953年,他受聘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959年病逝於故里,享年78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