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悅來時光倒計時·聆聽余光中的詩

悅來時光倒計時·聆聽余光中的詩

近者悅 遠者來 重慶悅 世界來

「夢想開始的地方,那裡,興起一座城。」

我叫悅來

一個連接現實與未來的地方

陳天陸

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演員

國家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

歸期未至,鄉愁已濃

———有一種鄉愁叫重慶

余光中(1928 ~ 2017),祖籍福建永春。少年曾在重慶生活,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1950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 1953年,參與共創「藍星」詩社。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在台灣、美國、香港多所大學進修、任教,詩歌、散文、評論、翻譯領域皆有成就,詩集有《舟子的悲歌》、《蓮的聯想》、《白玉苦瓜》、《與永恆拔河》、《隔水觀音》等。

莎士比亞說

詩人和瘋子,都不屬紅塵十丈的人間

詩人隱居在瘋子的隔壁

瘋子卻闖進詩人的花園

我們不是詩人

但依舊可以詩意的生活

我們也不是瘋子

但依舊充滿著對文學的狂熱

上周悅兒說到

2月10日,也就是本周六

舉行余光中「悅來時光」情景朗讀會

活動詳情及報名方式請點擊下方鏈接~

歸期未至,鄉愁已濃跨時空與詩人余光中再次相見!

所以呢,從這周開始

文學愛好者的福音到啦

每天一篇余光中詩歌賞析及朗讀

美文美聲

希望能給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

帶來一絲愜意的溫暖時光

GIF

GIF

《自豪與自幸》

余光中

每個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話,但是至少該像童年。若是在都市的紅塵里長大,不得親近草木蟲魚,且又飽受考試的威脅,就不得縱情於雜學閑書,更不得看雲、聽雨,發一整個下午的呆。我的中學時代在四川的鄉下度過,正是抗戰,儘管貧於物質,卻富於自然,裕於時光,稚小的我乃得以親近山水,且涵泳中國的文學。所以每次憶起童年,我都心存感慰。

我相信一個人的中文根抵,必須深固於中學時代。若是等到大學才來補救,就太晚了,所以大一國文之類的課程不過虛設。我的幸運在於中學時代是在純樸的鄉間度過,而家庭背景和學校教育也宜於學習中文。

國文班上,限於課本,所讀畢竟有限,課外研修的師承則來自家庭。我的父母都算不上甚麼學者,但他們出身舊式家庭,文言底子照例不弱,至少文理是曉暢通達的。我一進中學,他們就認為我應該讀點古文了,父親便開始教我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母親也在一旁幫腔。我不太喜歡這種文章,但感於雙親的諄諄指點,也就十分認真地學習。接下來是讀《留侯論》,雖然也是以知性為主的議論文,卻淋漓恣肆,兼具生動而鏗鏘的感性,令我非常感動。再下來便是《春夜宴桃李園序》、《弔古戰場文》、《與韓荊州書》、《陋室銘》等幾篇。我領悟漸深,興趣漸濃,甚至倒過來央求他們多教一些美文。起初他們不很願意,認為我應該多讀一些載道的文章,但見我頗有進步,也真有興趣,便又教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滕王閣序》、《阿房宮賦》。

父母教我這些,每在講解之餘,各以自己的鄉音吟哦給我聽。父親誦的是閩南調,母親吟的是常州腔,古典的情操從鄉音深處召喚著我,對我都有異常的親切。就這麼,每晚就著搖曳的桐油燈光,一遍又一遍,有時低回,有時高亢,我習誦著這些古文,忘情地讚歎駢文的工整典麗,散文的開闔自如。這樣的反覆吟詠,潛心體會,對於真正進入古人的感情,去呼吸歷史,涵泳文化,最為深刻、委婉。日後我在詩文之中展現的古典風格,正以桐油燈下的夜讀為其源頭。為此,我永遠感激父母當日的啟發。

背景介紹

「右手寫詩,左手為文」,余光中的散文亦毫不失色。有人這樣評價他的散文:「余光中的散文,整體的文化風度可謂淵贍恢弘,高絕超逸:通過苦讀精研、耳濡目染所奠定的豐邃而堅實的國 學根基,和因為親歷歐風美雨所獲得的精深而廣博的西學修養,決定了他足以在中西兩大文化系統中自由出入,廣泛比較,進而產生有關文化選擇的真知灼見。」

他慶幸能用中文寫作,用方塊字去堆砌屬於自己的萬里長城,他說:「讀了一輩子外文,最後還是覺得中文最偉大、最美麗、最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悅來投資集團 的精彩文章:

TAG:重慶悅來投資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