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別有天地,你還知道哪些與風相關的成語?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別有天地,你還知道哪些與風相關的成語?

1.別有天地 [bié yǒu tiān dì]

基本釋義: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出處:唐·李白《答山中人》詩:「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典故:

李白,字太白,自號背蓮居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因罪遷居西域,出生在碎葉(今獨聯體境內),在綿州(今四川綿陽)的青蓮鄉長大。李白年輕的時候,愛好劍術,輕財仗義,善於作詩。25歲那年,他身佩寶劍,辭別親人,離開故鄉,出外遠遊。幾年間,漫遊了現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的許多地方。他才能出眾,抱負遠大,渴望參加政治活動,但是在黑暗的官場里,他光明磊落的胸懷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歡迎的,所以十多年沒有結果。四十一歲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見,他的才能在京中轟動一時。但當時的唐玄宗是個一心追求享樂的「太平天子」,國家政務操縱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個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權貴面前沒有絲毫媚態,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誹謗,逐漸不受唐玄宗信任。當李白看清唐玄宗確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後,他擔心會因小人的誹謗而遭禍害,就自動要求離開朝廷。在長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認清了現實的黑暗和統治者的腐敗,寫出了許多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篇。離開長安之後,李白又開始了十年的漫遊生活。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屢遭挫折,他產生了求仙訪道的想法,希望擺脫醜惡的現實追求美好生活。《山中問答》就是他寫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詩,詩意是這樣的:有人問我為什麼棲宿在碧山,我微笑著沒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閑。且看那桃花隨著流水自由自在地飄向遠方,這裡另有一種境界,不同於黑暗、污濁的人間。

相關成語:別有洞天 引人入勝 流連忘返 索然寡味

2.傷風敗俗 [shāng fēng bài sú]

基本釋義: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出處:《魏書·游明根傳附肇》:「肇;儒者;動存名教;直繩所舉;莫非傷風敗俗。」

典故:

傷風敗俗出處唐·韓愈《論佛骨表》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釋義「傷」損傷。「敗」敗壞,敗壞社會風氣。常用於譴責不正當的行為。故事唐憲宗時,佛教盛行,連憲宗也篤信佛教。有一次,憲宗把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一塊遺骨迎進宮內供奉。韓愈反對憲宗這一做法,特地寫了《論佛骨表》,呈交給憲宗進行諫阻。在《論佛骨表》中,韓愈說:佛教是從外國傳來的,中國古時候根本沒有。堯、舜、禹等古代聖人不知道有什麼佛教,但他們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他們在位的時間長,壽命也很長。佛教是從東漢明帝時期傳人中國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齊、梁、陳和北魏後的各個朝代,對佛教無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來說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葷,還三次出家當和尚,結果還是被叛軍包圍,活活餓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卻悲慘死去。現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宮裡來供奉,使王公大臣們奔走施捨,浪費大量的財富。有的百姓愚昧無知,甚至發狂地燒的自己的身體,以表示自己對佛的虔誠。這敗壞風俗的事,會被人們當作笑話四處傳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來,應當把那塊佛骨扔進水裡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相關成語:世風日下 敗化傷風 有傷風化 高風亮節 激濁揚清

3.和風麗日 [hé fēng lì rì]

基本釋義:指天氣溫暖而晴朗。

出處:宋·柳永《西平樂》詞:「正是和風麗日,幾許繁紅嫩綠,雅稱嬉遊去。」

4.餐風沐雨 [cān fēng mù yǔ]

基本釋義:餐:吃;沐:洗。以風充饑,用雨水洗頭。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艱辛。

出處:明·許三階《節俠記·忠忤》:「卻不念餐風沐雨先皇創業多辛苦,到做了個棄正趨邪沒主張。」

相關成語:風餐露宿

5.風舉雲搖 [fēng jǔ yún yáo]

基本釋義:憑藉風雲飛騰而上。亦比喻飛黃騰達。

出處:漢·班固《西都賦》:「遂乃風舉雲搖,浮游溥覽。」唐·王勃《九成宮頌》:「風舉雲搖,歷神都而一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他是有名的暴君,但功勞可比秦皇漢武
史上一個把武則天打敗的才女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