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饒宗頤語錄:一個人,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

饒宗頤語錄:一個人,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

2018年2月6日凌晨子時,國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饒宗頤先生仙逝,享年101歲。饒宗頤,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饒宗頤是「東學西漸」的領軍人物,曾任教的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以懸掛饒宗頤書法及國畫作品為榮。與現當代國學家錢鍾書、季羨林並稱:「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1962年獲被譽為西方漢學諾貝爾獎的「儒蓮漢學獎」。2011年12月13日,饒宗頤先生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3年3月23日,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饒宗頤被先生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2014年9月,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終身成就獎」。

錢鍾書曾稱他為「曠世奇才」,季羨林把他看做「心目中的大師」,金庸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饒宗頤博學多才,是集學問、藝術、才情於一身的當代儒學名家,對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饒宗頤談處事:世事消長很平常,心不受羈絆

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萬古不磨,就是不朽,在無限之中,不是短暫的,是萬古,在長遠時間中間,在無限之中,以有限的人在無限之中存在的一種精神;中流自在心,中流多逆折,忽然興起波浪,要處變不驚。

世事消長很平常,心不受羈絆。不受世事的羈絆懷著一顆永遠向上的心去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未來,懷揣一顆平常心,不困擾自己的內心。

《嶺南風韻——饒宗頤書畫藝術特展》2011年10月22日至12月1日在廣東省博物館隆重舉行。

二、饒宗頤談寂寞:養成孤獨,集中精力做事

佛家講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我視為行雲流水,心無掛礙。滄桑變動很平常,不獨我們饒家。

「心無掛礙的好處,人於寂寞處,養成孤獨,否則時間不夠用,集中精力做事」這個心,是毫無掛礙,人空法空,寂滅輕安的大自在心,視世間出世間一切一切皆量等虛空,無有邊際,包羅萬有,了無掛礙。心且不有,掛礙何依?苦厄安在?

《嶺南風韻——饒宗頤書畫藝術特展》2011年10月22日至12月1日在廣東省博物館隆重舉行,這是首次以嶺南風韻為題,反映饒宗頤先生書畫成就的展覽。本展覽共展出饒宗頤先生書畫作品80餘件,這些作品全部選自饒宗頤先生近年創作的以嶺南地區風物為主題的書畫作品。

三、饒宗頤談交際: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

交際應酬,社會名流是另一種生活。交際,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應酬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去做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交際應酬在社會上已經很多見了,偏於一種生活,而不單單是一件應付的事情,「西方學者與我們的觀點有很大差異,他們不信書上說法,要見地下實物才相信,文化異同的原因驅使我不斷追求」。

對於世上很多事情,不只有我感興趣,做學問的人很多。考古研究地下東西,一百年來挖的東西特別多。一百年前的人沒有我們這種機會,我剛巧碰到,覺得不應該放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地,當我閉眼的時候,我就讓自己的思想任意翱翔,可以想到幾萬年、幾千里之外,此時我同天地融為一體,我已敲開了莊子的門。

一個人在世上,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

2015?年?4?月?2?日,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在增城成立

四、饒宗頤談學問:我來不及看書,來不及煩惱

做學問和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平常心態,要「守株待兔」。不能急功近利。積極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夠找到兔子,而我就靠在樹底下,當有兔子過來的時候,我就猛然撲上去,我這一輩子也不過就抓住幾隻兔子而已。

我來不及看書,來不及煩惱。我一天的生活,上午可以在感性的世界裡,到了下午說不定又游到理性的彼岸上,尋找著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天地。越是沒有人去過的地方,沒有人涉足的地方,我越是想探秘。

臨摹本身就是一種創作。在臨摹過程中,也有自己的構型、用筆,每一筆是自己創作出來的。

其心如蓮/石綠紙本/35cm×139cm/2015年

五、饒宗頤談人生:以有涯追逐無涯,擴大自己的精神輻射

對生命有寄託,追求學問,增加新認識,精神得到安慰。如果時間許可這樣做的話,人生有很多樂趣。

人基本離不開政治,受其限制,但要超越它,自己可以控制,並不是不可以的。在某種情況下將自己提升,可以減少對自己的牽涉和干擾,養成獨立的精神。

以文化超越政治、世俗而得大自在。中國文化是安身立命的存在方式。

打破今古中外的界限,追尋遠古事物又以今釋古,打通時間和空間的隔閡,所以心境愉快。

人生對事物的追求是無限的,人生有涯,以有涯追逐無涯。莊子說:「殆已」,我覺得不一定,以有涯追逐無涯,反而有無限的境界,可以擴大自己的精神輻射。

一切事情過眼雲煙,最後都是四大皆空,一件事有偶然性條件,不是完全必然,必然之間有偶然,只要明白這一點,凡事不執著,對人生很有益處。

戒/設色畫布/45.5cm×61cm/2016年

六、饒宗頤談佛家:無量的光,是自己發出

提升天地境界,道家精神。儒家也有,但不及道家闊大。佛更有「阿彌陀佛」,即無量的光,是自己發出。

《心經》講人的心靈,精神境界,感覺和心靈作用。色,是色相,有形狀的;空,變幻中間,沒有形狀。

由生到滅,事物變遷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這是一種過程,知道這是一種變化,不要執著,不執著,心中就沒有痛苦。

人基本應該打破某種界限。打破宗教和種族的界限。變成「太和」的宇宙觀。

人生追求離開塵俗,領略良辰美景的享受。

作畫時人完全進入一個最美的境界。

人在天地之中,渺小得像一種不可知的斑點;亦像一根蘆葦,很容易被一陣風摧折。無限的周遭處處可以是中心,而何處是圓周,卻頗費思量……

《嶺南風韻——饒宗頤書畫藝術特展》2011年10月22日至12月1日在廣東省博物館隆重舉行。

創於2014,相伴已成為習慣

請長按三秒關注020,謝謝!

如果您有意收藏該藝術家的作品

請在頁面右下角留言,我們將及時聯繫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020藝術觀察 的精彩文章:

劉海粟承擔了一項特殊的使命,直到多年後整理遺物時才發現

TAG:020藝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