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澤東: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

毛澤東: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

來源: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再深一點」(作者:小小琪)「好醫生」「醫學之聲」「醫學界」「中國醫學論壇報」「中國醫學博士聯絡站」,微博@六安身邊事@鳳凰一點號@醫學界網站,網友留言,轉載請註明ID和出處

前情梗概

最近有一則消息:安徽六安裕安區一位醫生猝死了,年僅31歲。猝死的地點是醫院值班室。

這位醫生叫方培虎。他有著和絕大多數醫生類似的經歷:連軸轉,又忙又累,積勞成疾.....不幸的是,別的醫生硬撐了下來,而方培虎卻再也沒能在值班室內醒來。

事情發生之後,當地衛計委發文,號召廣大醫生向方培虎同志學習。這件事引發了網友的討論。

在「再深一點」看到小小琪的一篇文章——

這本是一件悲哀的故事。

醫生因為工作強度大倒在崗位上,當地衛計委可能出於弘揚愛崗敬業的精神要求醫生學習,但這樣的舉動引起了網友的爭議。網友紛紛發問:學什麼?學習如何更好地猝死在崗位上嗎?心得體會,開展報告活動,是不是誰號召的誰先做個表率唄。

很顯然,這樣的學習通知註定要被噴的。因為它既得罪了廣大吃瓜群眾,也得罪了基層醫務工作者。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當年諸葛亮說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怎麼就沒人批評諸葛亮呢?

我們都知道,說話是一門技巧。

誰來說,跟誰說,說什麼,怎麼說,處處都是學問。

死而後已這話,諸葛亮自己說得、別人誇得,可作為諸葛亮的領導,劉備劉禪父子就萬萬說不得。

作為領導,恐怕都有一種幻覺:我是好老闆,員工愛的是我這個「人」,他們愛的不是我的錢。

而正是因為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才會覺得員工給我賣命是心甘情願。

很可惜,懷揣著這種理想的老闆大多是一廂情願。

員工努力工作,拚命加班,放棄個人休息,為的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要麼是理想,要麼就是錢。

我相信方培虎生前一定很愛醫生這份職業,不然他是絕對不會撐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放棄了他的病患,撒手人寰。

這是方培虎作為醫生的個人選擇,他選了最艱難的那條路。

可領導選擇用最高標準去要求所有醫生學習,這根本不現實。

為什麼?因為活著是人類的生存底線。因為醫生首先是一個人,他們都想活命。

其次,就算醫生想累死,廣大病患也不答應啊:醫生沒了,誰來給我治病啊!

最後,就算醫生想累死,病患也捨生取義,可醫患雙方的家屬也不答應啊。

這可能會導致一個可怕的結果:

醫生越來越少。

事實也正是如此。

(Lancet雜誌說:470萬醫學生畢業,醫生總數只增加了75萬。不過這裡說明一下,這份雜誌的數據可能誇大了,丁香醫生做過一個科普:470萬誇大了,事實可能只有134萬。)

那按照最低人數134萬來計算,那也有將近50%的醫學生沒有選擇從醫。

網友說:毀掉道德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可能就是無限制地提高道德的標準。

反觀這件事,是不是也可以說,毀掉醫生這個職業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可能是無限制地號召向累死的醫生學習了吧。

現在問題來了,正確宣傳醫生的方式是什麼?

很簡單,尊重他們的勞動和創造,給他們提供符合實際的待遇和必要的保障支持。

你當了醫生,你就有應得的福利保障,而不只是24小時值夜班,36小時連軸轉做手術。

你當了醫生,你就有社會尊敬,被病人感恩戴德,而不是每天被醫鬧堵門,門口燒紙。

你當了醫生,你就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救死扶傷,懸壺濟世。

都像這樣規定,不用你號召,所有人都會擠破頭進入醫療行業。

當然,我也理解當地衛計委的苦衷。

但是連最低標準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大家向最高標準學習呢?

看到這樣的學習通知,估計醫生的心裡都會咯噔一下。

如果再多幾份這樣的學習通知,我覺得最後可能會是這樣的結果:

醫生怕是都要沒了。

他們中的一些人不是累死的,而是無奈地揮別這個曾經帶給他們光榮,卻又留下無數汗水和淚水的傷心地。

網友觀點

除了對醫生猝死事件深表惋惜,還有大部分網友對當地衛計委的做法認為不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青團中央 的精彩文章:

最IN朋友嗨聊「神器」竟是甲骨文?

TAG:共青團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