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為何尾大不掉?只因他在潼關一戰,幫安祿山續命七年!

安史之亂為何尾大不掉?只因他在潼關一戰,幫安祿山續命七年!

哥舒翰是盛唐年間大器晚成的一位名將,其家族優秀的軍事基因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現。但哥舒翰到底是公子哥出身,儘管在軍中他還比較能克勤克儉,但當他離開軍營後,聲色犬馬就重新佔據了他的人生。這些東西將和安祿山一起,摧毀他的精神和肉體的健康。

哥舒翰

一代名將哥舒翰在對吐蕃的戰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由此成為了極其罕見的胡人郡王之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位老將的身體也被聲色和中風給拖垮了。而正在此時,安史之亂的到來讓他徹底喪失了名節甚至生命。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很快叛軍就攻陷了洛陽,兵鋒直指長安。已經幾乎無將可用的唐玄宗只好啟用早已淡出軍界的哥舒翰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往潼關迎敵,並且恩准他穿著鎧甲覲見,進宮門不需下馬,還命百官一齊為他送行。

潼關

久經宦海沉浮的哥舒翰大感惶恐,因為他知道這樣的隆重待遇意味著如果他打不贏下場一定極慘,再加上身體實在跟不上,因此他極力請辭。但是李隆基根本不聽他的,無奈之下,哥舒翰只好硬著頭皮上了戰場。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哥舒翰說自己身體有病,讓手下人分管各部權力導致誰也不服誰;但他算計同僚的本事卻一點也不小。由於對安祿山的厭惡,導致他對安祿山的堂兄安思順也非常看不起。儘管安思順是忠於李唐的,但哥舒翰還是找了個借口把他弄死了。

更讓人無奈的是,哥舒翰對付安思順雖然有一手,但對真正的奸臣楊國忠他卻相當地手軟。手下人都勸他先以清君側之名把楊國忠搞掉,再集中精力對付安祿山。但哥舒翰曾經受過楊國忠許多好處,哪裡下得去手?一來二去事沒辦成,反倒被楊國忠知道了。

楊國忠聽了極為震恐,趕緊抓了幾千放牛郎當壯丁作為長安的防禦力量。結果哥舒翰雖然不敢動楊國忠,卻把這幾千人也收歸他自己指揮,這下子楊國忠就徹底嚇癱了,也下定決心一定得弄死哥舒翰。

此時安祿山的日子已經極不好過,其老巢河北已經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圍攻下岌岌可危,而中原戰事又毫無進展。如果潼關方面能堅壁清野,等待河北光復後一起夾擊洛陽的話,安史之亂就將很快結束。但是楊國忠出於一己私利,明知讓哥舒翰出關就是送死卻還是慫恿皇帝要他出兵。無奈之下的哥舒翰只好含著淚走出潼關,他知道這一出關勢必難有迴旋。

哥舒翰帶著二十萬人,頂著盛夏的烈日走到了靈寶的西原。這裡的道路兩邊全是崇山峻岭,道路極其狹窄,是設伏的絕佳之地。哥舒翰將部隊分成三股,想要減少損失。結果,他的算盤還是打得落了空。

因為當安祿山的部隊一露頭時,哥舒翰就命人迎戰。先頭部隊很快就將其擊潰,哥舒翰以為叛軍不過如此,就命人一起上路。結果頓時四周鼓角大作,濃煙四起,唐軍軍心立刻渙散,前軍和後軍都以為對方是敵人,自己先砍了起來。

等到濃煙散盡,唐軍才發現是大水沖了龍王廟。可是叛軍並沒給他們檢討錯誤的機會,趕緊衝過來收了一撥人頭。當哥舒翰收拾殘兵退回潼關的時候,其手下已經只有八千殘兵了,傷亡率達到了慘烈的百分之九十六。

兵敗如山倒的哥舒翰還沒想清楚往哪兒跑,他手下人就已經為他找好了出路了。一群番將趁他睡覺時將他綁了起來說:「大帥一戰打掉二十萬大軍,您還打算回朝么?您不知道高仙芝大帥就因為打了敗仗立馬就被咔嚓了么?」哥舒翰大吼:「放我下來!我寧願被砍腦袋!」可這些番將根本沒理他,一溜煙帶著他跑到洛陽找安祿山去了。

安祿山

兩個死對頭相見,氣氛令哥舒翰既尷尬又羞慚。安祿山譏笑道:「老兄以前經常看不起我,現在看得起我了嗎?」

哥舒翰跪在地上頭也不敢抬:「罪臣有眼無珠,沒看出來陛下是撥亂反正的聖主!現在天下還沒平定,有不少我的老部下還在抵抗您。如果陛下能留我一條命,我願為您勸降他們,以報答陛下!」

安祿山大悅,立刻拜他為宰相,還把綁著哥舒翰來的幾個番將砍了腦袋。但是當哥舒翰的勸降書寄出去的時候,收到的回信都只有對他沒能盡忠而死的指責甚至唾罵。安祿山意識到留著這傢伙也沒什麼用,於是就找了個借口把他給剁了。一代名將哥舒翰,就此隕落。

哥舒翰的悲劇當然有其自身成分在其中,但將西原慘敗乃至長安淪陷的鍋全扣在他腦袋上明顯是不公平的。如果不是楊國忠一再進讒而李隆基還能有點腦子的話,戰事勝負也許未可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開元盛世局面為何會被打破,唐朝衰敗僅僅是因為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中,唐朝北方的軍隊大堂盛世不過,卻跟著安祿山反叛?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