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突破!新型小鼠模型能夠製造出發綠光的幹細胞!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近日,來自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能夠特異性地標記多能間質細胞,這些細胞能夠在顯微鏡圖像中顯現綠光;長期以來多能間質細胞一直是醫學研究的熱門話題,如今來自波恩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能夠特異性標記幹細胞的新方法,這就能夠幫助他們分析多能間質細胞在生物體中的分布模式和功能,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
圖片來源:MARTIN BREITBACH/UNI BONN
為了檢測特殊的細胞類型,首先必須能夠清楚將不同的細胞類型區分開,如今生物學家和臨床醫生們都已經開發出了用於特定細胞活體標記的複雜方法,然而對於多能間質細胞而言,目前並沒有有效的方法能夠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由於多能間質細胞是科學家們研究興趣的焦點,尤其是在再生醫學研究領域,比如我們都知道其能夠轉化成為骨質、脂肪或軟骨細胞,而且這些細胞在傷口癒合和一些病理學事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尤其是當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過程中。
研究者Martin Breitbach博士解釋道,在所有疾病發生過程中都有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為何我們會尋找一種方法在生物體中製造多能間質細胞,於是科學家們會經常尋找在細胞中頻繁表達的一些基因信息(在其它類型細胞中處於失活狀態),最後他們發現了一種名為CD73的基因。
隨後研究人員開發出了轉基因小鼠,其表達CD73基因就會促進綠色熒游標記各自細胞,隨著CD73在多能間質細胞中開始表現出主要活性後,其就會被標記上綠光;這種方法在原則上已經建立了很多年,但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並未發現,針對多能間質細胞有足夠的標記物適合將間質細胞與其它類型的細胞進行區分,目前他們就發現了攜帶CD73基因的標記物。
這種染料標記手段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從骨髓中分離出多能間質細胞,隨後科學家就能在培養皿中展現出脂肪和軟骨細胞與單一多能間質細胞的差異,Breitbach說道,我們開發的方法能夠在最原始的狀態下檢測細胞,未來我們還有可能在活體動物機體中進行直接證明,這些幹細胞是否能夠遷移到動物模型損傷或患病的部位/器官中來發揮作用。
研究者表示,除了多能間質細胞,骨髓中的竇狀內皮細胞也是另外一種能夠增加CD73活性的細胞類型。如今研究人員已經知道多種類型的內皮細胞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的成熟和分布,而且竇狀內皮細胞或許在其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但潛在的機制仍然令人費解,直到最近研究人員才發現,這些細胞無法被特異性染色,僅能與骨髓中其它內皮細胞相互區分。
如今研究人員對多種細胞群進行了純化,並描述了多能間質細胞和竇狀內皮細胞的遺傳指紋,研究人員後期還將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為開發多種人類疾病療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
原始出處:
Martin Breitbach, Kenichi Kimura, Tiago C. Luis, et al. In vivo labeling by CD73 marks multipotent stromal cells and highlights endothel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bone marrow niche; Cell Stem Cell, 1.2.2018; DOI: 10.1016/j.stem.2018.01.008


※AIDS Res Hum Retrov:首個HIV治癒者呼籲公眾支持HIV資金資助
※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示烏白眉猴遭受SIV感染卻不產生AIDS之謎
TAG: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