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嚴肅地說一說詹姆斯的前途問題

嚴肅地說一說詹姆斯的前途問題

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1984—)自從2003年進入NBA以來便沒有辜負世人的期望,始終都是現象級的籃球運動員。不可否認,在高手如雲競爭慘烈的NBA,詹姆斯也正在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即將在本賽季達成30000(得分)+8000(籃板)+8000(助攻)壯舉的詹姆斯有理由成為籃球史上又一個標杆性的人物。

也許他還是不能與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1963—)決一雌雄,也許在很多球迷眼中,他甚至並沒有超越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1978—)的歷史地位,但詹姆斯依然將會是籃球史上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相信在他退役之後,人們還會一再談論他,就像談論某個標杆性人物一樣。

詹姆斯可能是NBA歷史上最為全能的球員。如果非要加上之一才顯得謙虛一些的話,倒是可以加上之一。但以詹姆斯目前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我覺得他已經可以坐上NBA歷史最為全能的球員的寶座。全能即是詹姆斯最為鮮亮的標籤,目前來看,在得分、籃板、助攻、搶斷、蓋帽等主要技術統計指標的排名上,詹姆斯都已在歷史榜單上佔據一席之地,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鞏固提高自己的地位。

全能並非表示萬能,即便特別喜歡詹姆斯的打球風格,我也不會認為詹姆斯是一個萬能的球員。但全能畢竟說明一些問題。如果我們願意開放胸懷接納詹姆斯的話,我們應該承認某種程度上詹姆斯革新了人們對一個籃球運動員的想像和認識。NBA是一個不乏天才的優秀籃球運動組織,就是在NBA這樣群雄逐鹿的平台,詹姆斯的全能表現才越發閃耀。某種程度上,詹姆斯是一個劃時代的籃球運動員。今後我們可能還會遇到可以在全能的刻度上去衡量的籃球運動員,但我十分確信如詹姆斯一樣全能的籃球運動員的出現幾乎是百年不遇的。

在籃球史上,喬丹的革命性在於將強大與強悍演繹得如此絕對,那種遇強則強,捨我其誰的氣魄至今仍然「令無數英雄競折腰」,嘆為觀止。只有嘆服,不會再有其他情感態度(儘管我「生也晚」,只能通過集錦錄像來認識喬丹的強悍,卻不影響我從精神上對之拜服)。也有人對喬丹不服氣,以喬丹為超越目標,在與喬丹對陣的時候執意要追求一個場面上的「勝過」,但終究是無法撼動喬丹大山一樣的偉業。

某種程度上,喬丹給籃球運動注入了一種強大的精神品格,看喬丹的比賽經常會讓人忘記籃球作為一項體育賽事的身體性和運動性。人們經常會沉浸在喬丹的籃球技藝和打球精神之中,覺得是在經歷一場精神的緊張洗禮,而非在觀看一場體育比賽。

喬丹的比賽流淌著一種要強的精神和王者風範,要強的精神我們可以在今後的籃球比賽中經常見到,但那種王者風範卻幾乎已經不再可以見到。喬丹的王者風範簡直是空前絕後的。儘管我們可以將希望放在漫長而無窮盡的未來,期待出現一個喬丹這樣的人物,以勉強「削弱」喬丹的王氣。也只有通過這樣假想,我們才可以將喬丹的王氣往地面拉一些。如果籃球界有上帝的話,迄今為止,這個上帝一定只能是喬丹。考慮到上帝這一說法多少有些狂妄,我們可以將喬丹視為最為接近籃球界上帝的人。

對喬丹不服氣的人有很多,但他們大多都為歷史洪流所裹挾而去,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記。留下印記的自然為數不多(阿倫·艾弗森是其中一位),科比(按照坊間戲謔一些的說法,科比也許有世界上最多的球迷,有60億之多,意即地球上每一個人都是科比的球迷。這個說法應該來自科黑們,炮製出60億科蜜的說法也許只是為了反諷性地打擊一下幾乎無處不在的科蜜。但客觀來說,不管科比在全世界球迷的數量到底可以排在第幾,科比在中國的球迷數量應該絕對可以排到第一。或者換句話說,NBA球員中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要數科比了)是這為數不多者之中的最為閃耀者。

科比並沒有完成對喬丹的超越,甚至如果拋卻科比的要強性格,而是單單看各項統計數據的話,可以說科比與喬丹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不要說超越喬丹,科比甚至都沒有能接近喬丹。科比永遠不可能有喬丹那種強悍的制霸天下的氣概,科比最為球迷欣賞的應該是其意志力,或叫要強性格,或叫不服輸的氣魄。在無法制霸天下的時候,科比給人的感覺是時刻未曾放棄制霸天下的慾望。這讓他任何時候在賽場上都如同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樣,總是希望再多一次出手機會,總是希望再多一個投中,並且,更關鍵的是,總是希望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成為決定勝負的那個人。

說科比的天賦不高我是不信的,儘管不是一個科比的擁躉,我也依然會為科比進攻手段的多樣和進攻姿態的瀟洒自如行雲流水擊節讚賞,這說明科比還是有一些天賦的,只是沒有在選秀的時間特別突出地顯露出來罷了。當然這同樣的故事也可以換一個講法,就是認為科比後來的成就都與其後天的勤奮刻苦訓練有關。這個我也相信,但如果沒有天賦,不是一塊璞玉,是怎麼也雕琢不出來一塊美玉的,因此我覺得科比的籃球天賦也不可小覷。只是與奧尼爾這種更加依賴天賦的球員相比,他的天賦一面的權重相對較弱。

有了一定的天賦,又有十分的要強性格,科比的所有故事和所有成就其實都與執拗有關。因為這執拗,他成為NBA歷史上最為瘋狂的得分表演者中最為突出者,屢屢上演得分好戲(我幾乎想像不出來有誰可以在生涯謝幕戰上再用50次的出手拿60分,也許只有科比可以做到,以最為科比的方式),也是因為這執拗,他每每會在球場上忘記隊友的存在,關鍵時刻也會經常出現一種幻覺:只有自己才能投中那個制勝球(或者,科比要求投制勝球,不論自己能否投中)。這樣,科比的比賽有時候激情四射,有時候也顯得魯莽有餘審慎不足,可以說是打得十分不合理的代表了(儘管張衛平指導會將科比所有對於球的處理都視為合理)。

但什麼叫打得合理呢?有時候籃球是如此玄妙,超級球星經常可以將戰術什麼的拋到一邊,只要自己單打就可以解決所有棘手的問題了。這樣的例子一再發生,眼看要使得「打得合理」成為非球星球員才在意的一種打法。無疑,科比敢於面對最為強大的對手和困難的魄力使其更加像一個男子漢一樣在戰鬥。我們看科比的每一場比賽都像是在看一場戰鬥,不管隊友或對手是否在一個戰鬥的狀態里,我們的科比已經嚴陣以待,將之看作最為嚴正的戰鬥來看待了。他是如此一絲不苟,如此嚴肅,並最終因此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如果只看個人成就的話,目前的詹姆斯已經可以說超越了科比。但由於打法的大相徑庭,我們事實上很難將詹姆斯與科比放在一起來討論。如果說科比是喬丹的追隨者,詹姆斯真的已經不是在追隨喬丹了,他的確正在開創一種新的籃球風格,或許可以稱之為全能風格。他是如此不同於以上二位,某種程度上已然自成一體。

儘管詹姆斯也一直表示在追逐公牛隊那個「偉大的魅影」(邁克爾·喬丹),但喬丹對於詹姆斯來說更近似於一個激勵自己的榜樣,他並無意於成為這個榜樣的複製體,某種程度上我覺得他是要達到喬丹在籃球界所實現的那種偉大:「追趕邁克爾-喬丹。……這是個人目標,只是之前我沒提出過。比偉大還要更偉大就是我自己的個人目標,我也覺得這應該是每個人的目標。」

也許只有到了詹姆斯這裡,人們討論籃球才不唯喬丹馬首是瞻,人們發現必須區別出一個新的討論框架,才能妥善放置詹姆斯。在喬丹的框子之外,有了一個全新的(也許可以叫做)詹姆斯的框子。

2003年,詹姆斯頂著「小皇帝」的光環進入NBA,人們自然對他寄望甚厚,人們期望他成為一個劃時代的球員,人們甚至希望他能夠撬動「籃球之神」喬丹的地位,這一切儘管歷經波折,卻也可以說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只是詹姆斯的撬動並非推翻或壓倒喬丹,而是在喬丹之外另外確立一套規範。「全能」成為詹姆斯確立的規範的核心和中心。不管承認與否,詹姆斯可能是我們見過的最為全能的籃球運動員。而這帶來了一切的改變。

「全能」意味著他在每一單項上都不是最為頂尖級的,也意味著他在每一單項上都具有相當的實力,因此意味著詹姆斯在籃球場上可以靈活決定何時祭出何種「武器」,從而將比賽節奏變化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控制或掌控比賽節奏是詹姆斯最為拿手的好戲,詹姆斯的比賽要更多從整場比賽的綜合角度去看,才能看出其中的玄妙。他更像是一個場上的教練或控衛,而不是什麼小前鋒。

作為一個小前鋒,他太需要擁有球權了,只有有球權他才能夠最大限度發揮他全能的力道,在適當的時候給出得分、助攻、籃板、搶斷或蓋帽,等等。人們常常詬病詹姆斯太依賴球權了,其實這是詹姆斯這種類型球員不可克服的。詹姆斯這種球員如果沒有球權,其殺傷力就至少減去一半,哪一個主教練也不會這樣去做。必須給詹姆斯足量的球權,他才可以一步步實施自己的通盤計劃,有條不紊地在助攻和自己攻之間自由切換,最終帶來勝利。

詹姆斯打球風格的主要特色並不在於得分(儘管他的得分效率並不低,甚至是歷史上第一個連續13個賽季場均得分在25分以上的球員),而在於疏導調動全隊的整體進攻。與喬丹的一個又一個得分王和科比一次又一次得分表演不同,詹姆斯從來不是那種一味進攻的球員,也並不想僅僅依靠自己的進攻解決比賽。除非到了關鍵時候,不自己進攻不足以解決問題。因此,詹姆斯沒有多少爆炸級別的得分表演,倒有無數逼死強迫症的准三雙表演。

由於操控了整個比賽的節奏,詹姆斯就有了很多在場上「休息」的時間(有一些戲謔的說法說詹姆斯在常規賽處在「划水」的狀態,到了季後賽才是正常的狀態,而到了總決賽那就是「全力」的狀態了。雖是戲言,卻不無道理)。看起來詹姆斯的上場時間一直高居不下,其實他真正發力的時候並不很多。或者說詹姆斯的發力都是很巧的發力,並沒有任何莽撞行為。與之相反,詹姆斯可能是在球場上球品球德最高的球員之一。儘管因長相「惡劣」一直被調侃嘲笑,但很少看到詹姆斯在球場上有任何魯莽和挑釁行為。你經常可以看到他在與對方球員撞在一起倒地起來之後首先伸出或援助或互相勉勵的手。

人們常說詹姆斯的身體強壯是其未曾出現大的傷病的原因,其實我覺得良好的發力習慣和保護動作才是其中關鍵。縱然擁有一副無與倫比的強壯身體(某種程度上,我覺得詹姆斯和重量級拳手維爾德的身材是最為理想的男運動員身材),詹姆斯其實主要是用腦子在打球。他常常通過掌控比賽節奏的辦法合理分配體力,通過助攻和調動全隊的辦法最大優化球隊現有天賦資源,因此儘管在關鍵時刻傳球給隊友這一項經常被人們質疑,在應該勁爆表現的時候詹姆斯卻從來不會讓人失望,可以瞬間點燃現場和電視機前全部激情。

儘管在場上有對球權的大包大攬,但詹姆斯卻是一個與「獨」絲毫不沾邊的球員,他始終都在分享球。只不過這個分享球的支點必須在他這裡。這樣詹姆斯就可以隨時決定如何處置籃球,以便實現最佳效果。某種程度上,詹姆斯確實是一個自帶體系的球員,他就是那個體系的支點,缺少了支點,則球隊立刻無法運轉下去。這就是為什麼詹姆斯所在的球隊都對詹姆斯有嚴重依賴症的原因所在,也是讓詹姆斯的球迷又愛又恨的地方。

在任何一個隊里,詹姆斯都必須是那個最為核心的人物,他的表現也的確當得上核心人物。在需要他得分的時候,他可以屢屢衝到籃下取分;在需要他助攻的時候,他可以不間斷送出助攻;在需要他蓋帽的時候,他可以滿場追帽,帽到讓對方懷疑人生;在需要他搶斷的時候,他也基本上可以完成或許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搶斷……在技術統計的每一項上,詹姆斯都曾經有過驚艷表現,詹姆斯的這些日常操作其實是很難做到的。

都如此全能了,詹姆斯依然還是需要更加給力一些的隊友才能完成偉業。在2010年去熱火組成三巨頭之前的詹姆斯不可謂不勇猛,帶領陣容並不佔優的騎士隊不可謂沒有取得驕人的戰績,但卻始終無法走出東部。詹姆斯選擇去熱火組成三巨頭的做法至今仍然傷害了多數球迷的心(認為詹姆斯遠赴邁阿密抱大腿的球迷一定會選擇性地忽視掉在邁阿密熱火隊詹姆斯才是球隊的絕對核心,儘管將韋德視為那支熱火隊的隊魂也沒有問題),但我正是從熱火時期才開始喜歡詹姆斯的,那種勁爆表現確實稱得上一種新的暴力美學,如此過癮,如此強硬,如此男人。

熱火時期的詹姆斯應該是詹姆斯個人能力最強的時期,身體和意識的結合幾乎臻於完美。儘管四進總決賽卻「僅僅」收穫兩個冠軍的結果多少讓人失望,詹姆斯依然在2010-2014年達到個人職業生涯的一個高峰。即便2014年離開熱火重回騎士時詹姆斯與熱火隊鬧得並不愉快,還是應該感謝熱火隊,是在那裡詹姆斯才圓了總冠軍夢,拿到了兩次總決賽MVP,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帝」。熱火時期的詹姆斯大有君臨天下之感,現在來看那也許是其整個職業生涯的頂峰。

2014年回歸騎士隊的詹姆斯即將年屆三十,當年的小皇帝已經儼然成為「老國王」了。因此儘管揚言要幫助騎士隊拿到史上首個總冠軍,人們多少還是對之十分懷疑的。強勢崛起的勇士隊正是在2014年開始成為一支現象級的球隊,成為詹姆斯必須跨過的一關。2015-2017年騎士隊與勇士隊連續三年在總決賽相遇,騎士贏得了其中一次,輸了兩次,詹姆斯的個人爭冠履歷又添上沉重印記,但他畢竟奇蹟般地兌現了對家鄉克利夫蘭的諾言,給克利夫蘭這座小城帶來了可能是其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座冠軍獎盃。

2016年,騎士隊在1:3落後的情況下連扳三局,一舉奪冠,創造了NBA總冠軍史上最大翻盤,其所戰勝的勇士隊擁有NBA歷史上最佳的常規賽戰績(72勝10負)。「Cleveland,this is for you!」詹姆斯在奪冠那一刻聲嘶力竭的宣洩一度讓有幸目睹者動容落淚。是的,這個當時即將年滿32歲的男人心中依然有夢想,這夢想的質地依然閃閃發光,讓人無法不驚嘆。是的,詹姆斯又一次完成了絕境中的超越,從而站在了人生另一個高度。擁有三冠三個fmvp的詹姆斯,理當可以擁有更加璀璨的前景。

然而面對補充了凱文·杜蘭特的勇士隊,2017年的總冠軍爭奪戰卻顯得毫無懸念可言。本來指望針對勇士隊的新配置調整自己配置的騎士隊在2017年休賽期又遭遇重大損失。似乎是知道屬於詹姆斯的劇本已經接近尾聲了,或者更可靠的說法是歐文需要一支自己的球隊,而不是在自己身邊「敬奉」一個「KING」,騎士隊三巨頭之一,貴為騎士隊進攻箭頭的凱里·歐文(Kyrie Irving,1992—)選擇「出走」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做凱爾特人的新主。騎士隊略顯被動地經過一番交易得到了韋德、羅斯等老將和地表最強175cm的以賽亞·托馬斯。雖然從賬面上看騎士隊實力有所提升,經過檢驗才發覺形勢並不樂觀。期待中的「無縫連接」並沒有實現,未曾預料到的裂變與陣痛卻揮之不去。

騎士隊戰績目前還算差強人意,30勝21負,排在東部第三。但與東部第八的76人隊僅差4.5個勝場,可以說分分鐘都可以被趕超。騎士隊的防守能力在2017-2018賽季大幅下降,排在聯盟倒數幾位,戰績也是起伏動蕩,讓人總也不能放心。由於防守能力急劇下降,感覺現在的騎士已經很難贏球,或者即便贏球,也覺得十分艱難。詹姆斯也看上去很有些力不從心,在剛剛與火箭隊的比賽中僅僅得到11分,還傷口上撒鹽一般地被小將格林大帽,被老將內內隔扣,簡直可以說有些倍感羞辱了。

儘管有詹姆斯的球隊在季後賽都會有一個煥然一新的樣貌(騎士隊令人印象最深的季後賽「反常」表現應該屬2014-2015賽季季後賽對東部第一老鷹隊的橫掃),但目前來看,以賽亞·托馬斯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合進球隊,成為進攻的第三個主要依靠點的話,騎士隊的比賽就很難打開更寬廣的局面。防守是另一個關鍵方面。騎士隊目前的防守感覺面對任何一支球隊都不佔有優勢,打一些弱隊贏球純粹是靠更加華麗的進攻,只是掩蓋了防守的漏洞,並未將問題解決。一旦面臨強隊,騎士隊的遭遇也許就像今天面對火箭隊一樣,處處被動,全面被壓制。

由此觀之,騎士隊今年的命運委實堪憂。這一切並不與詹姆斯必然相關,因為詹姆斯依然一如既往地穩定,本賽季他依然可以場均得到26.3分(聯盟第5),7.96個籃板(聯盟第25),8.69次助攻(聯盟第4),1.63個搶斷(聯盟第13),1.06個蓋帽(聯盟第30),三分命中率更是創造整個職業生涯新高。但作為球隊的支點和關鍵人物,騎士隊目前的困境又不能不說與詹姆斯有關。詹姆斯經常為人詬病的正在於一個簡單的悖謬:既然被認為是全能的球員,為什麼並不是萬能的,為什麼在有些時候也會力不從心,身體也會有疲憊的時候,場面上也會有狼狽不堪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在關鍵時刻(總是)力挽狂瀾,拯救球隊?

現在對騎士本賽季做蓋棺定論的判斷似乎還為時尚早,不過也基本上可以看出其命運不會太好,除非在剩下的31場比賽中騎士隊做出某些有力的調整,從而真正提升球隊的防守實力(如果照現在這種狀態推進的話,我覺得騎士隊今年很可能沖不出東部,更別提總冠軍了)。但按照騎士隊目前的陣容配置來看,想要依靠這些歲數偏大的隊員去提高防守能力也不啻於「痴人說夢」。

騎士隊到底會有一個怎樣的收場?我們拭目以待。作為騎士隊的球迷,我當然是飽含期待,總希望詹姆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再一次帶來令人震驚的奇蹟。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奇蹟如果總是發生,也就不能稱其為奇蹟了,因此我只對騎士隊的前途抱有最為審慎的期待。

而如果騎士隊的前景開始暗淡的話,我隱約覺得展現在詹姆斯面前的前途命運也將開始成為一個問題。

曾經人們對於詹姆斯有過非常旺盛的期望,詹姆斯實現了其中的一些,但另外的一些則並未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傳奇有多麼艱難,只需要看一看詹姆斯的履歷就可知一二,不需要我再多言。我現在要進入的是詹姆斯的前途問題。我覺得到了這個時間節點,應該是時候嚴肅地談一談詹姆斯的前途問題了。

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我已經默認詹姆斯不會再有什麼驚天的成就,也就是說,我覺得在向上攀爬的道路上,詹姆斯即將陷入停滯。停滯並非不再向前,而是不再有所突破,只是按部就班循著常規軌道走完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我來說,承認這個事實毋寧是很傷心的事情。但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唯有正視現實,才可與言未來。

為要追逐偉大,詹姆斯必須有再多一個再多一個多多益善的總冠軍。但目前來看,作為一個自帶體系的球員,隨著年歲增長,其絕對支點的地位也將越來越喪失威力。照此情形看,詹姆斯想要再以絕對核心的身份拿下總冠軍無疑日益困難,甚至已經沒有這種可能。而沒有總冠軍,便一無所有,這在NBA歷史地位的排定上幾乎是一個鐵的規律。即便你的數據再耀眼,再是什麼無冕之王,都沒有一個沉甸甸的總冠軍來得實在和有力。

如果我們將總冠軍視為一項事業的話,它意味著耐心、機遇、技術、才華、團隊、野心、戰術、命運等多種因素的適當且恰到好處的綜合,一丁點的偏差都可能導致永久喪失它。作為有局限的個人,即便是曠世英才,也要時刻小心翼翼,不浪費上天賜予的一絲一毫的機遇,才有可能達成總冠軍的偉業。然而它是如此恢弘,如此巨大,如此激勵人心,如此輝耀天宇,註定將逗引出一個個有志向的球員的不竭意志,為之「驅使」而不言放棄。

詹姆斯現在已經過了33歲的生日,正往34歲上走。作為一個身體條件突出的球員,詹姆斯的打法確實更多依賴身體,這其實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儘管詹姆斯可以在這樣的年齡依然保持身體狀態,但不得不說由於受限於年齡與身體之間的化學反應,他會漸漸失去自己的身體優勢。而失去身體優勢的詹姆斯便形同虎落平原,其前景並不讓人樂觀。

有人可能認為詹姆斯如果從現在開始調整過分依賴身體的打法,便可以擁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我對這一說法並不贊成。NBA歷史上所謂轉型成功的球員在另一個層面上可以說都未能成功(所謂的成功不過是延續了職業生涯而已,並未能達到自己的巔峰狀態。相比於之前的自己,無疑都已自損幾成功力)。事實上,一種球員和一種打法之間的聯繫並非僅僅出於習慣或愛好,而是出於一種必然和命定。球迷有展望任何一種想像的權利,球員也有固守任何一種打法的權利。這讓我想到我們觀看比賽的體驗:總是覺得如果某個球的處理再好一些可能就將改變結果,並在想像中給出很多種可能改變結果的方案,但事實上比賽只讓一種可能成為現實,且這現實十分受制於場上球員的個人打法,幾乎是無法更改的。

在球場上,詹姆斯無法離開他強壯的身體獨自存在,而這強壯的身體總有一天會因為時光的消磨而走向「衰朽」。身體再強硬,也干不過似水年華,以柔克剛就是如此硬氣,讓無數英雄扼腕嘆息。

詹姆斯又是一個自帶體系的球員,能夠成為一個體系的支點全靠其過硬的身體和過硬的頭腦,靠二者的適切結合和協調搭配。我相信詹姆斯的頭腦隨著其籃球經驗的遞增會越發敏銳,但正因此我也更加相信隨著其身體狀態的下滑(倒並不一定是崩塌。說到崩塌,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NBA球員的身體崩塌之程度可以與德隆·威廉姆斯的崩塌相提並論,從聯盟數得著的控衛到「小胖」,天知道德隆到底經歷了什麼,狀態下滑得讓人大跌眼鏡),其身體和頭腦的協調搭配將被打破。

詹姆斯的身體會越來越跟不上他的頭腦,這將會嚴重影響其作為球隊支柱所可能發揮的砥柱作用。以身體逐漸下滑的詹姆斯作為支柱的球隊將註定變得缺乏更大的競爭力,儘管它也許依然可以稱得上是一支運轉良好的球隊,進季後賽也許並不是問題,但要想再進總決賽甚至分區決賽都將很是問題。

儘管有時候也可以打無球,但以詹姆斯目前已經奠定的江湖地位,即便他身體狀態明顯下滑,只要他願意,他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成為任何一支球隊的支柱與核心,繼續他習慣的打法。詹姆斯這樣的自帶體系的全能型球員其實很難改變打法,改變打法真的等於自損「兵力」。讓一個全能選手去干某一個單項,聽上去也不是十分靠譜。既然這樣,問題就變得更加凸顯了:隨著詹姆斯身體能力持續下降(儘管他依然可以保持一個高水準的競技狀態,也要承認他的身體依然要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必然走向衰老),他將不再能夠更好地發揮如目前及以前所具有的支柱作用,他的進攻將不再是無解的,也便不再能夠輕易撕開防守給隊友創造投籃空間。至於防守能力,更將因為其身體狀態的下滑而大幅下降。

也許詹姆斯可以有更多的助攻,但那不足以將球隊的支柱與核心作用支撐起來。最要命的是,詹姆斯不可能,(按照對待球隊老大的一般做法)也不至於屈居任何一支球隊的二號球星的位置。他只能是第一球星,只能是球隊的絕對核心。這些都無可置疑。但正因此我們可以對詹姆斯今後的職業生涯作做一可靠的展望,也基本上可以在此刻即看到詹姆斯可能並不遙遠的未來。

我並不覺得詹姆斯已經到達自己的上限,他依然可以在穩定性這一方面稱霸天下(甚至直到其職業生涯的最後時間,他依然可以保持一種基本的穩定性,在得分、籃板、助攻等數據方面絲毫不遜色於年輕人,也不會比自己的巔峰時期相差太大),但我會傾向於認為詹姆斯的總冠軍夢(作為一支球隊的當家球星奪取總冠軍)可能已經終結了。他真的可能不能再為自己已經十分輝煌的履歷增添再多一枚總冠軍戒指了。

也就是說,當我們將來要評說詹姆斯的歷史地位的時候,我們只能從詹姆斯這裡看到三枚總冠軍戒指。這確實有些少了,這遠遠達不到人們對詹姆斯的預期,但事實就是如此,或者說,事實將是如此地殘酷。我們可以為詹姆斯而感到萬分遺憾,但事實就是事實,詹姆斯此生也許註定將與總冠軍無緣。

不僅僅是騎士隊當前的窘狀誘使我如此猜想,也不僅僅是詹姆斯的高額薪水必然造成的薪資緊張迫使我如此猜想,更主要的還是因為詹姆斯的打法使得他只能充當球隊的核心,這曾經會給球隊帶來全部福祉的全能打法將漸漸成為牽制全隊活力的阻礙。隨著掌控全隊能力的水平逐漸打折扣,詹姆斯將漸漸成為制約球隊更向前進的一環。

這並不妨礙他依然可以打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賽季,在各種數據上依然不落下風,但他將再一次(如同他初出茅廬在騎士隊時一樣)無法左右關鍵比賽的勝負,因此將一次次無奈地經歷被淘汰乃至被「羞辱」的命運。在經歷過2016年奪冠的高峰之後,也許詹姆斯的職業生涯真的將就此進入晚景。曾經凝聚在其身上的霸氣將一一消散,如同當年它們一一匯聚其身。這是一個輪迴,這是一個如此可怕的輪迴。

他可能依然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但卻不再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敵人。那些曾經被他壓制的對手將一個個「崛起」,僅僅視他為一個老邁的國王,就連他們表面做出的尊重可能也將輕易「破損」。自有令其眼紅耳熱的「功業」在前方召喚他們前進,他們自然無暇他顧。

歷史的車輪兀自向前,曾經馭車狂奔的英雄無一不為車輪碾壓,但總有新的英雄(或渴望成為英雄的有野心者)新生,帶著蓬勃的生氣和無限的力量。

即便不再能夠獲得總冠軍,以詹姆斯已經顯示出來的穩定性表現,他依然可能在退役的時候成為NBA歷史上一個巨無霸式的存在。他可能不再有新的榮譽增添,但他在數據方面的上漲將是不可遏制的,最終定格在哪裡,誰也不知道,但肯定是在一個讓人驚嘆的位置上。某種程度上,詹姆斯在數據上的各種爆炸級表現重新喚起了人們對上古時期NBA巨人們的熱情,詹姆斯在球場上的各種勁爆表現也已經掀起一輪新的頗具觀賞性的暴力美學風潮。

對於我們當世人來說,詹姆斯無疑已經是一個超級偶像(當然沒有超越喬丹,但也不必必然以喬丹為模板。事實上詹姆斯在喬丹之外另外確立了一種籃球運動員的範式。未來有一天如果人們認為詹姆斯可以與喬丹平起平坐,應該主要是就此而言,千萬不要大驚小怪),不僅僅在籃球場上樹立起一個新的標杆,而且在個人品格和社會公德方面樹立起一個新的榜樣。

放棄對詹姆斯再奪總冠軍的期待是很痛苦的,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必需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從容看待詹姆斯後面的職業生涯,理解它的起伏動蕩,也包容它的不如人意。儘管年齡還並不是很大,詹姆斯的比賽也是看一場少一場了。所有現存的都值得珍惜和加倍愛護。既然喜歡他,就起碼做到善始善終吧。到了此時,勝負已經不再是掛牽,看到他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繼續打比賽便已經是一種滿足。

到他退役的那一天,屬於我的籃球青春也將謝幕。這種生命的共振大於一切言語,最終迫使我說出以上的話。

到現在也終於可以告訴你為何詹姆斯的前途是一個偽問題了。事實是,詹姆斯的前途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其所行即是其所是,只要他還能夠帶著激情和熱情打球,詹姆斯的前途就不會是一個問題。

世俗所期待的所謂總冠軍等榮譽不足以遮擋詹姆斯身上散發出的屬於籃球這項運動本身的魅力。我們藉由詹姆斯得以認識到籃球這項運動的另一種攝人心魄的美,感受到一種力與美的震撼,並體驗到一種熱愛居然可以如此深入骨髓,楔入身體。這應該就是我們熱愛詹姆斯的原因。

只要我們還愛他,詹姆斯就是有前途的。直到永遠。

2018年2月4日星期日於斗宇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人與故鄉 的精彩文章:

TAG:家人與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