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通師法,力學不殆——觀何偉山水畫所感

明通師法,力學不殆——觀何偉山水畫所感

何偉

署抱朴居主,西安人。2011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喜書畫,靜習畫理,用心山水,以古今名家為尊。現為職業畫家。

繪畫的學習離不開對傳統精神技法的學習與繼承,歷代的繪畫經典中包含著許多新的信息,中國的藝術只有好與壞之分,文與野之分,精與粗之分,這與新舊沒有什麼必然關係。比如我們今天看范華原、黃大痴等的作品,誰也不會覺得這是舊的不好的。他們作品的高標格讓我們仰視,只有樹立了這樣一種觀念,我們才會經常性地不斷地去學習歷代的繪畫經典,也只有在經常性地向歷代經典致敬並虛心向它學習,我們才會理解這些繪畫經典的價值。

——何偉

明通師法,力學不殆

——觀何偉山水畫所感

文/張子麟

中國畫的大忌,是不明理法,師心自造。古之學者謂學必有師,以傳道受業解惑;好學者無常師,必窮本溯源,博採諸家之長,而後成自家面貌。非謂心之不足師,只是功夫不到,倘無超絕之天分,空師自心,必然致俗。

川東小景 38×38cm

仿唐人意 38×38cm

黃賓虹說學中國畫有三個步驟,師今人、師古人、師造化。然又需多讀聖賢之書以脫俗,董其昌則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不務俗名,方有靜氣;心無旁騖,則下筆肯定,縱千筆萬筆,不失分寸,如大將坐鎮,運籌帷幄之中。又需以書法為根基,或剛健,或秀潤,或圓轉,或方折,皆因個人之筆性,運思揮毫,集萬變於筆端;施之於畫,則骨氣形似自立,氣韻自生其中。

平遠山如蘊藉人 46×69cm

山圍小市煙初飲 46×69cm

或問,近百年來人類社會千變萬化,絕不似前人之落後,國畫發展亦當隨時代,死守成規,能有出息否?此問乃老生常談耳,遂不再贅言。然吾思索再三,推其發問之意,概有兩方面。一為不敢與古人為伍,二為不屑與古人為伍,試分析之。

秋山蕭寺 34×69cm

不敢之人,尚有自知之明。其見歷代畫學名手輩出,各領風騷。自忖天賦、學力、心境皆無法與古之大家相比,然必欲以畫立身,博名出彩。故想創造新花樣,不按套路出牌,求新求異,稻粱之謀也。然此亦人之常情,食不果腹,焉談學畫。若有志君子,欲求畫學大道,定不可滿足現狀,以盈利為指歸。非用功於歷代名家傑作,棲心於古今名篇,技道兩進不可。果有此志,力學不殆,假以時日,定能功不唐捐,成就自家面貌,不期然而然也。

花落一溪春水香 37×76cm

重巒墨翠 48×81cm

不屑之人,多未研求畫理,輒盲目否定。其高傲自滿之態,似不通儒者妄言封建糟粕,不學佛者侈談破除迷信一類。遂無與言畫,但言其他。試舉名車、名表之例,可知其為何名貴,乃至成為收藏品耶?眾人定能回答,以其造型、技術、配件、材質尤精,關鍵之處多由人工製作,集眾多能工巧匠之所長,不放過任何細節,世稱工匠精神,以此為貴。噫!知此可論畫矣。筆法之於國畫,過工匠精神尤甚。寫竹八法,用筆之自然巧妙,人力合於天心,非精細認真可與匹敵。率意塗抹,師心自創者,試問略觀大概之後,可有堪細細研求之處否?畫之可貴者,一曰難得,二曰難能。若論遠觀氣韻,近察筆墨,早已爛熟於口,然平、圓、留、重、變之五筆法,點畫過招,妙趣通神,皆於古人筆墨精妙處得來。所謂取法乎上,僅得乎中。若無畫學基礎,縱師心自造,任意塗抹,尚不及東施效顰,焉得長久。

山青冷畫屏 25×117cm

何偉自幼喜畫,自美院畢業後,筆耕不輟,力行學古。又熱心於傳統文化,為人內秀,不善言談。觀其近年來所作山水畫,追摹南宋,師法明清,筆路俊秀挺健,點畫間多窺古人理法,畫學功夫日益精進,亦逐漸受書畫市場所喜愛。正所謂功不唐捐,必苦行而後見知於人也。試觀當下畫壇,不明國畫理法,妄自塗抹之輩,多如牛毛。鄙人感於何偉學古之精神,遂發而為文,自以為有話可說,與眾共勉。亦願拋磚引玉,就教於方家。

西山積雪買酒歸 25×29cm

深山昨夜雨 29×29cm

葛巾漉酒 29×29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風華文化藝術中心 的精彩文章:

讀來依稀至禪境——陝西青年畫家溫中良畫作賞析

TAG:陝西風華文化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