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工信部微功率頻段重新修訂後,研究需求和模式才是正道

工信部微功率頻段重新修訂後,研究需求和模式才是正道

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走到了新的轉折點,以2017年12月工信部公開徵求對《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的意見為標誌,非授權頻段的的低功耗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遇到了新的挑戰。

按照徵求意見稿,「470-510MHz頻段可作為民用無線電計量儀錶使用頻段。限單頻點使用,不能用於組網應用」,這意味著以Lora為代表的非授權頻段技術方案在中國市場的合法性將喪失,不能「組網應用」將會限制其應用場景。

此徵求意見稿一處,引起了產業鏈的爭論,主要是從產業發展對促進物聯網的價值和帶動的產業規模相關企業和部門進行了討論,不過在隨後官方的正式回復中,有關450M頻段不能用於組網應用的口徑並沒把本質的鬆動和調整。

這意味著,在事實層面和企業自身經營的角度,從事非授權頻段相關產品研發的企業必須正視這一個基本產業政策顯示,做出相應的挑戰。

那麼,我們要分析的是,為什麼工信部堅持450M頻段不能用於組網應用呢?

在筆者看來,非授權頻段低功耗技術方案儘管擁有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主要是與以前的物聯網連接技術相比,與NB-IoT和eMTC相比並不存在技術優勢),但是在安全方面卻存在非常明顯的「管制黑洞」。

所謂管制黑洞,是說Lora等非授權頻段低功耗物聯網技術如果大規模被用來建網和應用,將使得中國的物聯網網路安全管理帶來極高的複雜性,甚至存在無法監管和控制的可能。

公開的信息顯示,目前我國一些單位考慮到成本問題,也在部分的試點建設非授權頻段的物聯網網路,比如福建在馬尾區全面部署LoRa網路,一些港口企業,大的農場或者一些大的行業客戶也在試探性的部署Lora網路,這意味著這些單位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獨立封閉的網路系統,這些獨立的系統具有系統封閉、區域廣泛(與用戶本身的地理分布有關,可能形成全國性的的網路)、用戶獨立、數據獨立等特性;考慮到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這些獨立的系統同時要連入公共網路,那麼就會在事實造成遊離在現有監管體系之外的物聯網通信運營商。

如果不加以約束和限制,隨著這些網路的規模擴大和接入的設備越來越多,其網路安全性和數據安全性就無法納入現有的基於電信運營商系統的監管框架之內,形成監管黑洞。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何管理層不允許450M頻段用於組網的原因之一。

物聯網的應用場景與人的通信還不同,當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推進工業設備、城市部件、交通工具等連接上網,這意味著大量的與工業製造生產和城市管理以及社會運行相關的重要設備、系統都會接入網路,在這種情況下,確保數據和網路的安全就成了第一需求。

所以對於處在450M頻段的應用,禁止組網應用的關鍵就在於避免形成跨區域的具備准全程全網性質的物聯網通信網路,而這種網路又遊離於可監管的體系之外。

另一方面,在低功耗廣域網方面,從全球產業格局來看,只要的驅動力量來自於移動通信產業,並正在形成壓倒性的競爭優勢,形成了NB-IoT、eMTC以及未來的5G為主要技術的通信網路解決方案,中國電信運營商為此已經在國家產業政策推動和市場牽引之下投資建設了全球規模最大的NB-IoT網路,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在NB-IoT網路的建設上估計已經超過千億規模的支出,並正在抄表、奶牛等行業推進應用;在晶元和模組領域,華為、中興等通信巨頭以及移遠、芯訊通等一批模組廠商也都已經成為推動窄帶物聯網發展的主要產業力量;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經開始考慮上馬新的窄帶物聯網通信技術,建設eMTC網路,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分別已經宣布了高達20億和30億的補貼,以刺激產業的發展,迅速降低接入成本。

這些都表明,從全行業的角度,繼續發揮以移動通信產業為主要力量的物聯網通信網路建設和運營,符合全球的趨勢,也是為了確保市場需求不被分散,影響中國在物聯網技術領域的領先性,同時更是為了避免造成產業重複建設和浪費。

即使從國外的現狀看,對Lora等非授權頻段的廣域物聯網技術的推動,也是以電信運營商為主導力量的,比如法國電信就是lora技術的積極推動者,這是因為lora等技術依然需要全程全網的運營才能夠有商業價值,反觀中國電信運營商不可能採納lora技術,而除了運營商之外的主體推動者又沒有,儘管一些地方政府或者行業龍頭表現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由於其地方財力限制或者主業經營業務限制,又不可能成為推動的主體。

當前,中國物聯網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供給側看,全國性的低功耗廣域網電信運營商已經成為主體,並通過補貼政策催化產業成熟,三大電信運營商還都制定了激進的機器用戶數增長規劃;而從市場需求來看,已經出台的系列產業升級政策都為物聯網的爆發奠定了基礎,比如工業互聯網、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移動物聯網發展指導意見。對於中國的物聯網產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抓住這次以移動通信產業為主要推動力,順應物聯網對安全監管的要求,及時作出調整,才不至於失去這次絕佳的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物聯網的發展急需突破和解決的是兩大問題,一是商業模式問題,如果整個在這一波新技術發展中無法找到商業模式,讓運營商、用戶、設備商、應用提供商都獲利,那麼即使存在市場需求,也可能是曇花一現,但是目前這個問題並不樂觀,規模性的抄表應用並沒有改變此前的商業模式,即使是共享單車如此大的規模帶來的也是流量和資費的價格戰;二是數據安全和應用的問題,無論對企業還是行業監管部門,數據安全性的問題在物聯網時代都變得無比突出,尤其是之於企業涉及到生產和管理的核心數據,這也是部分行業或者企業願意採用非授權頻段的低功耗技術的原因之一,那麼在這方面行業部門也應該關注到數據保護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018年在我看來將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一年,整個產業應該把目光轉移到如何解決影響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問題上來,不要再就糾結技術制式的爭論,多研究需求和模式,少談技術和競爭才是正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5.33億美金新經幣被盜,日本第二大虛擬幣交易平台道歉
三星搶食中低端晶元,聯發科或許該開闢一個新戰場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