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股暴跌,1987年重來?

美股暴跌,1987年重來?

美國股市周五遭遇拋售,其中道指暴跌近700點,跌幅高達2.54%,創2016年6月份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全周累計跌逾1100點,一周跌幅達4.12%。跌超600點,如此大的跌幅,在道指歷史上只發生過9次。

通脹預期的快速上行,以及美聯儲3月份加息已經板上釘釘的預期,引爆了美股美債股債雙殺。美債長端收益率快速上升,自2018年以來,美國十年期國債已經上行40+BP,觸及2.84%。

這次暴跌前,2018新年以來美股市場已經上漲了10%,而且是連續上漲,沒有任何修正,在過去100年美國股市最像今年的一月份的是1987年。

87年也是美國總統里根稅改後經濟發展迅速的一年。不過87年最著名的不是一月份大漲,而是美國股災,當年10月份美股下跌27%。87年一月份美股指數回報13%,和現在非常接近,從二月份到年底的回報是負9.9%。1987年股災後,全年美股回報2%,保羅都德瓊斯在87年做空,一戰成名。美股到了89年才走出股災陰影,創出歷史新高。

文章:薪增引爆利率恐懼 債跌觸發股市調整

作者:陶冬

耶倫走了,通脹來了。華爾街對於通貨膨脹前景的憂慮不斷升溫,上周債市拋售加劇。及至星期五,非農就業數據中時薪同比上升2.9%,此數創下近九年的新高。耶倫談論經年的通脹「狼來了」,這次好像真的來了。美國國債慘遭屠戮,十年期國債利率一度逼近2.9%,最終收四年新高。股市反應同樣激烈,遭遇黑色星期五,S&P500驚現2016年來最悲慘的一周,科技巨企領跌。在大西洋的另一側,德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升上0.71%,乃2014年以來新高,歐洲各國股市也是雞飛狗跳。恐慌指數VIX飆升到近年罕見的17.8,全球風險資產一片狼藉。非農就業數據出爐後,美元指數跳升0.5%,石油、黃金價格落魄。比特幣的斷崖式下跌未了,三月期貨價格上周再挫22%。上周四公開市場委員會例會,決定維持利率水平不變,但會後聲明對經濟的表述更樂觀,聯儲主席耶倫退位,這些對市場的影響不大。

美國一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了200K,私人部門就業增加196K,時薪環比上漲0.3%,均明顯高過市場預期;同時上期就業人數和時薪增長也被大幅度上方修正,失業率維持4.1%不變。工資增長數據往往比較波動,所以一個月的數字不宜過度解讀,但是這是過往一段時間勞工數字中噪音較小的一個,筆者認為聯儲三月加息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除非出現事件性意外)。現在需要探討的是,今年會不會有第四次加息,明年要加多少次。首先,隨著兩位反對加息的地方聯儲主席被立場鷹派的兩位新人置換,聯儲副主席預計也比較硬派,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構成上肯定比上一屆態度更加強硬。其次,美國核心通脹未必一路如一月那樣勁升,但是趨勢轉強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另一方面,稅務改革會產生出新的大量財政赤字,既需要聯儲流動性的支持,也需要市場信心的支持。同時,美國經濟增長預計年中見頂後輾轉下滑,明年聯儲的政策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制約。筆者認為,今年加息四次機會很高,但是明年的政策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今年一月股市和債市出現了反差極大的走勢分歧,各自是這一代投資者記憶中所罕見的。其觸發因素當然是全球增長與通脹升溫,但是兩個市場對此的解讀卻截然相反。股市看好經濟和盈利的前景,於是各國股指紛創新高。債市擔心通脹加速央行收水,於是各國債券遭遇拋售。股債市動力源不同,價格走勢分歧十分正常。股市一般在衰退後期至擴張中後期表現良好,債券則在擴張後期至衰退中後期表現較好,關鍵在於時機,在於切換。增長好、通貨膨脹初起時,債券受制於加息新周期,股市受惠於經濟改善。但是如果資金成本上揚開始影響到實體經濟,則股市利空出現。目前的加息前景是不是對實體經濟構成致命打擊?暫時看不到。雖然美國加息加速,但是比起危機前的4%水平還是低很多。筆者不認為今年的加息對實體經濟構成太大衝擊,但是會對已經用慣超低成本資金的投機者的槓桿炒作構成壓力。筆者估計市場的風險閾值大約在3-3.2%區間,十年期國債利率超過此區間,資金去槓桿便進入高發區,資產價格也就更加波動。這輪調整中,利率上升的速度比高度對市場更重要,因為受衝擊的主要是投機資金,而非實體經濟,當然房地產市場會面臨壓力。

本周市場焦點:資金對通脹風險的解讀和由此帶來的配置改變。特朗普、國會和FBI就通俄門問題的攻防也可能有市場意義。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央行會議,預計不會產生利率變化。

文章:美國股債雙殺,中國市場短線可能受壓,中線趨勢不改

來源:中金快評

作者:王漢鋒

隔夜美國市場股債雙殺,標普500指數大跌2.12%,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至2.8%以上,四年多以來的新高。不少投資者擔心對美股及美債大幅波動對中國A股及港股的影響。我們快評如下:

(1)2018,正收益、高波動。美股隔夜大跌,主要導火索是周五公布的就業數據顯示就業增長強勁,同時工資增幅達到10年高位,引發通脹與超預期緊縮擔心,美債則應聲而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繼續上升至四年多的高位,反應市場波動的VIX指數也大幅反彈至17.6%的水平,反映出市場情緒的急轉及波動的增加。我們在《2018年十大預測:乘勢而上》中第五條中強調了美債長端收益率「受稅改帶來的增長預期強化、通脹回升、政府債務高企等因素」帶來的上行風險,第十條中我們預計「美股走強,但波動將明顯放大」。

其背後的邏輯,第一是在增長強化、通脹預期繼續上升的背景下,加息預期會進一步強化,同時政府債務深重,美債長端收益率易上難下;第二,對股市投資者來說,股票整體估值雖然不算極端高,但也不算低,且獲利豐厚,加息累計逐步進入加息中程,市場也會開始有擔心利率上升對增長的影響,從而導致市場調整,波動加大。年初全球大部分股市的大漲其實已經是高波動的徵兆,美股隔夜的大跌,美債收益率的上揚,可能是在確認高波動的開啟。

(2)短線波動加大,中期方向不改,長線美股有隱憂。美股的短線下挫、美債收益率的上升、加息預期的增強,可能會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全球股市需要消化的主線,短線波動會加大。同時,也會有部分投資者開始擔心加息之後是否增長會受到打擊,進而變得更加悲觀。我們認為,考慮到全球復甦的整體進度、通脹水平及綜合各類資產的估值水平,全球復甦周期離景氣高漲尚有差距,加息預期影響股市短線(1-2個月)的節奏,但不會改變中期(12個月)走好的方向。而長線來看(2-3年)美股市場要面對減稅後遺症包括進一步極端化的財富分布、加劇債務負擔等問題。

(3)港股短線受累,大跌可以加倉;A股受影響略小,兩地市場中期走強趨勢不改。考慮到港股受海外市場波動影響更加直接、相關性更強,美股的大幅波動在短期也會使得港股情緒受到壓制。但港股向好的四大基礎,包括估值不貴、中國基本面反轉、南下資金配置、海外資金大幅低配在中期依然成立。實際上,本輪全球經濟自2016年上半年的復甦,中國經濟的見底起到了引領性的作用,類似09年全球復甦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美股短線的波動以及隨之而來的加息預期,可能引發一些資金流向的擔心,但應該不至於影響中國經濟穩健向好的格局。中國增長預期差依然是A股和港股需要反應的因素,在度過短線的波動之後,我們預計兩地市場將重拾升勢。綜合來看,如果港股在情緒主導下出現短線大幅殺跌,可以逐步逢低吸納,美股波動使得年初的「瘋狂」狀態降溫,後續的走勢預計更加平穩、更可持續。A股受美股波動影響略小,美股的波動更多從情緒和預期層面影響A股,而非資金層面;考慮到A股已經有所調整,A股本次受美股短線波動的影響將比港股小。我們將密切關注美股、美債及加息預期後續的演化,來衡量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同時,中國自身的通脹走勢、地產成交及開工走勢、政策應對等也值得接下來緊密跟蹤。

文章: 美股大跌A股震蕩,趁勢配置大周期

來源:廣發策略戴康團隊

美股市場周五三大指數單日跌幅均達到了約2%,創2016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本次美國股市下跌主要原因為1)非農就業及薪資增速表現強勁,通脹預期進一步上行,引發市場對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擔憂;2)長端收益率快速上升,自2018年以來,美國十年期國債已經上行40+BP,觸及2.84%。

通脹預期升溫,長端利率從低位加速上升,美國收益率曲線由極度平坦轉向陡峭化。當前美股估值處於高位,債券收益率快速上升,預計美股波動加大,VIX指數中樞抬升。但美股的風險溢價卻並不低,因此當前美股的主要驅動力量是盈利而非風險偏好,而後市也更依賴於盈利是否能持續向好。

A股在陸港通開通後較之前更易受到國際市場的負面衝擊,尤其會通過港股市場的波動傳導。但我們認為本輪新興市場受到的衝擊不會較歷史經驗更為猛烈,因為美股的下跌本質上是經濟增長更樂觀引發通脹擔憂和情緒影響,而非基本面走弱或風險事件驅動。且當前A股的估值水平不同於美股,並非處於歷史高位。

美國加息預期升溫(從3次演變為4次的討論),美元反彈,大宗商品下跌更多地是基於金融屬性而非工業屬性,因此對於A股大周期中的海外定價的資源股並不構成中期的衝擊。

我們維持上周周報觀點,A股市場短期仍處於「一元復始」後的震蕩調整期,中期盈利增長的持續性與增量資金入場有助於「重估長牛,周期擴張」。建議利用震蕩繼續配置大周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羊毛工作坊 的精彩文章:

進軍高端-國產手機供應鏈能從蘋果公司賺取多少價值?

TAG:金羊毛工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