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屠殺歷史引爆波蘭以色列激辯 德國出面攬下所有罪責

大屠殺歷史引爆波蘭以色列激辯 德國出面攬下所有罪責

世界>要聞>正文 發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騰訊轉發 新浪轉發0

大屠殺歷史引爆波蘭以色列激辯 德國出面攬下所有罪責 2018年02月06日 07:14 來源於財新網 可以聽文章啦!作為一個國家或民族整體的波蘭,究竟是納粹德國的「共犯」還是「受害者」,是如今波蘭政府亟欲釐清和辯護的關鍵 【財新周刊】波蘭版《鑄劍》:站在鐵屋之外歐盟擬剝奪波蘭投票權爭端續延燒 波總理出訪緩頰成效難料【財新周刊】前瞻 | 歐盟邀波蘭總理對話修復關係分析│歐盟辣手懲治波蘭國投中魯擬購波蘭Appol集團開啟首次海外併購|中企全球動態同方威視華沙公司新工廠在波蘭奠基開工波蘭Uber推出直升機業務 一鍵叫達即刻「上天」波德關係惡化遷怒歷史 波蘭擬要求德國為二戰侵略賠款歐盟就波蘭司法改革啟動法律程序施壓面對民意壓力 波蘭總統叫停執政黨染指最高法院人事意圖

【財新網】(記者 卿瀅)在二次大戰中遭到德國和蘇聯密謀瓜分的波蘭,最近通過了一項爭議性的法案,試圖鞏固波蘭民族在戰爭中的「受害者」形象,並嚴厲否定、還打算追究任何意圖指控或暗示波蘭在二次大戰期間,也是納粹反猶犯行「共謀者」的言論。

近日,波蘭國會參議院通過一項法案,規定任何人如果言語中提到「波蘭在納粹德國所犯的罪行中(包括猶太人大屠殺)負有責任」等語,將會被認定為違法行為;違反者最高將面臨三年的牢獄之災。

波蘭的這一法案通過後,旋即遭到以色列和美國的強烈反對,理由是這一立法,恐箝制大屠殺倖存者的言論自由和對大屠殺史實的研究探討。但波蘭政壇的實際最高掌權者、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PiS)的主席卡欽斯基則回應稱,法案要懲罰的是「對波蘭這個國家的指控」,而不是用來對付指證某時某地有猶太人被殺害的具體個人。波蘭政府也並非想否認有猶太人在波蘭被殺害這樣的事實。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佔領了包括波蘭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並在其勢力範圍內,對歐洲的猶太人群體進行系統性的大屠殺。位於波蘭南部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佔領波蘭後,建立的最主要的集中營和滅絕營。

在德國佔領波蘭期間,至少有300萬名波蘭籍的猶太人和190萬名非猶太裔的波蘭人,在納粹製造的大屠殺中身亡。不過,與其他遭受納粹德國侵略的歐洲國家不同,當時的波蘭並不存在一個與納粹德國茍且合作的本國傀儡政府,而是在被佔領後由德國直接統治。

這一事實,也是歷屆波蘭政府均強調波蘭絕非和納粹德國結盟的「共犯」國家,而是納粹佔領下的「受害者」的基本理據。

但歷史學界公認的另一面事實是,在納粹德國統治波蘭期間,的確有波蘭人與納粹政權合作,參與屠殺行動。但是,作為一個國家或民族整體的波蘭,是否是納粹德國的「共犯」、是否需為二戰期間罪行承擔連帶責任,則是如今的波蘭政府亟欲釐清和辯護的關鍵。

2月1日,波蘭國會參議院以57票贊成、23票反對的票數,通過上述法案。法案中一個備受關注的規定是嚴禁將納粹設在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稱為「波蘭死亡集中營」,違反者將被判處罰款至最高三年有期徒刑。

由於「波蘭死亡集中營」這一辭彙在國際媒體上經常出現,波蘭政府對該辭彙的使用已長期不滿,認為這一辭彙是在歪曲事實,暗示波蘭在大屠殺中與納粹德國串通。波蘭政府稱,法案通過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波蘭的良好聲譽。

美國國務院對該法案的通過評論說,「波蘭死亡集中營」一詞「不正確,有誤導性也傷感情」;但此次波蘭通過的法案,將會「破壞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美方呼籲波蘭政府重新考慮是否要將法案正式立法,因為這一法案,將會對波蘭的戰略利益和關係帶來間接影響。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波蘭成為西方國家關係中少見的與美國關係迅速拉近者。2017年,美國曾經派遣5000名士兵到波蘭,顯示其作為美國中東歐盟友的緊密關係。

針對美國國務院的勸告,波蘭外交部回應稱,立法的主要目標是「打擊所有對大屠殺事實的否認和歪曲」, 和打擊「試圖減輕大屠殺真正實施者責任的行為」。

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波蘭死亡集中營」這一詞語,隨即在波蘭引發廣泛的抗議。

時任波蘭總理圖斯克就批評過奧巴馬使用這一措詞缺乏知識、用心險惡:「當有人說『波蘭死亡集中營』一詞時,就好像沒有納粹、沒有德國人,甚至沒有希特勒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這一問題如此敏感的原因。」奧巴馬隨後便道歉,並且向波蘭時任總統致信。

2015年,時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James Comey) 也曾經在美國大屠殺紀念館演講時稱,波蘭、匈牙利是德國的共犯,再次引發波蘭政府抗議,要求美國政府道歉。波蘭政府一直希望強調的事實是,波蘭當時處在德國佔領下;並沒有一個屬於波蘭人的政府選擇與納粹德國政權合作。

但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的批評者則認為,波蘭國會此次通過這項法案,是為了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以鞏固權力。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波蘭史教授Anita Prazmowska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儘管波蘭政府此舉受到批評,但他們的立場也應該受到理解。她表示,波蘭數屆政府都曾經希望新聞界和學界不要再使用「波蘭死亡集中營」這樣的辭彙,因為這顯示了對波蘭最為傷痛歷史的傲慢和草率態度。

但同時Prazmowska 也認為,法律不應該被用來強行推動對歷史的解讀。她評論道,波蘭政府此舉是當前政府推動的民族主義議程的一部分,歷史被當做工具,民族主義的政府則用它來對付任何「背叛」波蘭的人。政府則把自己打扮成波蘭名譽的「守護者」,吸引民眾支持。

該法案在波蘭國會參眾兩院分別通過後,還需要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簽署才能正式成為法律。此前杜達已表示將支持該案,並稱他在簽署之前會仔細對法案再次評估。

而作為猶太人大屠殺另一當事國的以色列,雖然也反對「波蘭死亡集中營」一詞的使用,但以色列對波蘭此次推動這項立法卻表示強烈不滿。以色列政府認為,這項立法將限制歷史討論,有損言論自由,並且「粉飾」了波蘭在二戰中的歷史。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在官方聲明中表示,波蘭的新立法,試圖模糊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德國曾經在大屠殺期間,獲得過波蘭人的協助。聲明說,使用「波蘭死亡集中營」的提法,毫無疑問是歷史誤讀。但是限制學者和其他人對波蘭人在大屠殺當中直接或間接所犯下錯誤的發言,則是嚴重的篡改行為。

在波蘭與以色列矛盾激化期間,波蘭的網路和媒體輿論罕見地出現了大量反以色列和反猶性質的評論。過去兩年來,民族主義政黨得勢的波蘭曾出現大量反移民和反穆斯林的言論,但反猶太言論則相對罕見。但就在過去一周之內,反猶言論卻在波蘭輿論場大行其道。有評論擔憂,這樣的情況將導致猶太人和波蘭人的關係再度惡化,使雙方和解的努力付諸東流。

美國猶太人委員會中歐辦公室主任Agnieszka Markiewicz強調,目前波蘭和猶太族群的關係遭遇了1989年以來的最大危機,雙方關係惡化的走向非常糟糕。波蘭政治分析學者Rafal Pankowski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也表示,他從未感受過波蘭公共輿論中,出現如此強烈的反猶太情緒。雖然反猶太言論並非新問題,但該法案導致了此種情緒在主流媒體上噴發,讓他非常擔憂。

波蘭國家電視台TVP 2主席Marcin Wolski在電視節目中甚至表示,納粹死亡集中營,應該被稱作「猶太死亡集中營」。他語調挑釁地反問:「究竟是誰在集中營中管理火葬場的?」 Wolski此語,意在諷刺即便在集中營內,被強迫協助納粹政權處理毒氣受害者屍體的,也是集中營里的猶太人。波蘭國家廣播電台的一名評論員還稱,支持以色列立場的波蘭人,應該考慮是不是該放棄波蘭國籍。

以色列駐波蘭大使Anna Azar則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當日──也是法案通過當日,表達其擔憂之情,並稱波蘭通過的這一法案,可能會讓大屠殺的倖存者因為證詞而受到懲罰。以色列民眾對此反對情緒高漲。

波蘭總統杜達則回應稱「我不知道以色列對這一法案的看法是否存在信息錯誤。但我們,作為一個國家,面對明顯的誹謗,明顯的對歷史真相的篡改,有權力捍衛自身。」

波蘭執政黨主席卡欽斯基則堅稱,「波蘭死亡集中營」和其他類似的提法,都蘊含著「駭人聽聞的不道德謊言」。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則表示,這一法案毫無根據:「我表示強烈反對。任何人都不能改變歷史,大屠也不能被否認。」以色列外交部也稱, 以色列政府已要求推遲波蘭國家安全委員會領導人的訪以行程。

歐洲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華沙辦公室主任Piotr Buras認為,波蘭政府此舉造成的國際性影響非常嚴重,將超出執政當局此前的預期;執政黨一方面不想讓波蘭與美國的關係惡化,但如果波蘭政府臨陣退縮,將徹底摧毀其與基盤支持者之間的關係,這讓波蘭當局陷入兩難的陷阱當中。

在波蘭、以色列和美國的激烈交鋒之中,只有猶太人大屠殺的另一主要當事國德國,對波蘭發出了理解的信號。

德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Sigmar Gabriel表示,德國願和波蘭站在一起,對歪曲歷史的說法進行譴責。他還說,「這種大規模、有組織的謀殺,是我們國家犯下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即便存在個人層面的合作,也不能改變這一事實。」這位社民黨籍的德國資深政治人物強調,「針對誰應該為建立、運營集中營,和為謀殺數百萬的歐洲猶太人負責,不應該有任何疑問。該負責就是德國人。」

他同時也強調大屠殺親歷者應擁有其言論自由;需要對歷史進行全面評估,才能帶來和解。

有歷史學家擔憂,這一法案的通過,將讓討論部分波蘭人在納粹得勢期間協同犯下的罪行和責任,變得更加困難。

當前,波蘭政府始終強調在二戰期間,波蘭人通過各種地下活動抗擊納粹佔領的英勇事迹。但歷史學界也承認,這並非事件的全貌,也有部分波蘭人與德國政權勾串。

其中爭議性的歷史事件包括:1941年一群波蘭人針對猶太人的暴行,究竟是在納粹政權壓力下所為,還是未受德國佔領者指示,而自主進行的反猶暴力事件。

雖然通過的法案包含了「將藝術活動和學術研究排除在懲罰之外」的免責條款,但BBC採訪的多名歷史學家仍認為,藝術和學術研究活動的定義其實很難界定,例如一名記者對學者的相關採訪,仍可以被定為違法。他們認為,這一法案準備對付的,是大屠殺倖存者的表述。而波蘭學者們未來恐將面臨迎合政府資助和學術自由之間的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網 的精彩文章:

如何應對5G競爭?高通欲先發制人
野村證券:手機行業遇到哪些困難?

TAG: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