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非子:著書《說難》又死於「說難」,背後原因讓人扼腕

韓非子:著書《說難》又死於「說難」,背後原因讓人扼腕

揚子《法言》:「韓非作《說難》之書而卒死乎說難,敢問何反也?」曰:「『說難』蓋其所以死乎!」

文|往者鑒

韓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韓國新鄭人,韓國公子之一;少年時曾跟隨儒家大師荀子求學,秦國丞相李斯的同門師兄弟。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以及慎到的「勢」集於一身,自成刑名法術之學,是法家之集大成者。?

戰國末年,韓非學成歸來,看到韓國日漸衰落,便懷著滿腔熱情,想用自己的生平所學說動韓王,大展平生抱負,實現韓國富國強兵的夢想。可是韓王胸無大志,只求安穩享樂,總是不錄用他。韓非深惡韓國治國不致力於訪求人才,選任賢能,反而推崇虛浮、淫亂無能的蠹蟲之輩,把他們安置在與實際功勞不相稱的高位上;所培養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卻又不是所培養的人;為廉潔正直的人遭受姦邪不正的權臣的排斥而悲傷。他考察了以往的歷朝歷代得失變化,撰寫了《孤憤》、《五蠹》、《說難》等五十六篇文章,約十多萬字。其中《說難》一篇正是記錄遊說之難。據《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蠡》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得恨矣!』足見秦始皇對於韓非的賞識!

此時,正好秦國攻打韓國,韓國國君韓安為了免於戰火紛爭,便向秦國割讓土地,並獻出國君的大印,請求作為秦國的附庸。秦始皇點名招見韓非為使節往秦國拜謁問安。韓非就趁機寫信呈給嬴政,陳述破壞各國合縱聯盟的計謀,並保證如若計謀不成願以死示眾,以此告誡那些為君主出謀劃策不忠誠的人。史書並未記載秦始皇看到韓非子來信的真實想法,只有寥寥數語:「秦王悅之,未信用。」可見,嬴政猶豫不決。

正是這次「秦國說難」使得韓非有去無回。對於韓非之死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韓非口吃。

史料記載,韓非善著書而痴講話,這可能直接導致秦始皇雖欣賞韓非的才華,卻對其所說的話很是失望,進而未給予充分信用。

李斯嫉賢妒能。

李斯對於韓非的才華很是嫉妒,深諳「一閃豈能容二虎之道理」;一如當年龐涓之於孫臏一樣,便對嬴政說:「韓非是韓國的一個公子,如今您想吞併各國,韓非最終還是要為韓國利益著想,而不會為秦國盡心效力的,這也是人之常情。現在您不用他,而讓他在秦國長期逗留後再放他回去,這不啻是自留後患啊。還不如依法將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認為李斯說得有理,便把韓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藥給韓非,讓他及早自殺。韓非試圖親自向秦王嬴政陳述冤情,但卻無法見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後悔,就派人去赦免韓非,可是韓非已經死了。

秦始皇自己放棄了韓非

秦始皇之所以沒有重用韓非,其根本原因在於戰國末期,秦國自身對於變法的需求已經減弱,因為經過商鞅的變法,秦國已經有一整套法制制度,很明顯這項制度更適合秦國的土壤,對於新一番變法已經達不到更大的影響力。《資質通鑒》記載:「今秦地方數千里,師名百萬,號令賞罰,天下不如。」由此可見。其次,韓非身為韓國公子,卻一心想要向秦始皇推薦滅韓的策略,要麼是為了行「存韓」之法,要麼是此人心狠手辣、背信棄義;這些都足以讓秦始皇始終有所憂慮。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韓非繼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觀點,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五蠹》)韓非之死雖令人扼腕,但其言論給後世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毛主席曾感嘆道:「其教孔、孟者,其法亦必申、韓。」就是說實行教化,需要用孔孟之道,但是說統治方法,就必須用申不害、韓非的學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往者鑒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紀曉嵐,是否跌破了你的眼鏡
武則天的「男寵們」,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

TAG:往者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