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傷心,拒稿原來有這些好處

別傷心,拒稿原來有這些好處

先說結論,經歷過拒稿的論文,在發表後,能收到更多引用。當然,這不是平白無故發生的。

我在後台和意得輯專家視點科研答疑論壇上經常會遇到有人來哭訴被拒稿,有人表示不服想申訴,有人表示絕望想放棄。我之前也分享過2001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Akerlof 被拒稿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細說拒稿能為你的論文帶來什麼好處,為什麼拒稿有時是件好事。

《科學》在 2012 年發表過一篇名為 Flows of research manuscripts among scientific journals reveal hidden submission patterns 的文章。冗長的論文發表過程引起了該文章作者 V. Calcagno 和其他共同作者的注意,他們也注意到拒稿經常會影響到論文的發表計劃,因此發起這個研究,想要找出如果作者一開始就投稿比較低分的期刊,是否就能比較快發表。

作者鎖定 2006 至 2008 年發表在 16 個特定學科領域的生命科學類文章,聯繫這些文章的作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是否在發表前曾被拒稿。如果被拒稿過,最後一次是被哪個期刊拒絕。在發出的 20 萬份問卷中,共回收了 8 萬份。

接著作者將回復中提到的拒稿期刊列出,了解論文的流動情況,一如預期,《自然》跟《科學》在中心點,這表示最多論文在發表前被這兩個期刊拒絕過,此外,這些文章之後都發表在分數較低的期刊。

此研究也發現一些出乎預料的結果。首先,75% 受訪的作者表示沒有被拒稿的經驗。根據這個發現,研究作者們認為大體上這些生命科學論文都在一開始就投到對口的期刊,所以能在第一次投稿就被接受。這個發現當時在《科學新聞》(Nature News) 及《科學人》(The Scientist) 等熱門科研門戶引起不小的爭議,因為這個研究結果可能不夠充分但足以代表一般投稿流程。

但,最有趣的地方在這。

研究發現,被拒稿過的論文引用數比第一次投稿就發表的論文高。這個現象甚至跟所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無關,即使論文最後是發表在分數較低的期刊,這些高分期刊的審稿意見似乎提高了論文的整體質量。

如果你正因為拒稿而心碎,眼淚擦乾後繼續奮戰吧,你該做的,應該是根據期刊審稿意見進行修改,確實改善論文質量,就能期待在發表後收到更多的引用。

審編:辜聖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發表輔導 的精彩文章:

TAG:SCI發表輔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