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器裝備哪家強:關於寶劍、馬鐙

武器裝備哪家強:關於寶劍、馬鐙

01

我們已經知道,周穆王是一位旅遊達人,他曾遠行萬里,到達極西之地,見識到了前人未曾見過的風景,也領略了不同地方的珍稀之物。

話說他在西戎的時候,西戎之人曾獻上一柄寶劍。這把劍叫作錕鋙之劍。周穆王看著這把劍,一尺多長的劍身在陽光下泛光,一看就知道不是凡物。為了試驗這柄劍的鋒利,穆王示意身邊的武士用此劍劈砍玉石,武士揮劍一劈,只見那劍身切入玉石之中,就如同切入泥土中一般。周穆王也有些呆了,他想,這樣的劍,可比中原常用的銅劍鋒利多了,如果能夠讓自己的軍隊裝備上,那周邊國度哪有不害怕的。

於是,他命人將西戎的使者叫上前來,細細詢問起這劍的材質。使者答道:「此乃用鋼鑄成。而鋼乃冶鐵所得。」鋼鐵,周穆王記住了這個名稱。

遺憾的是,終其一生,他也並沒有將這種武器裝備到自己的兵士身上。「技術還是跟不上啊。」不知穆王在自己的暮年,會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鐵器的使用:人類認識到鐵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埃及前王朝時期(公元前3500年),就已經有用隕鐵製作的鐵珠。而世界上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則是公元前1400年赫梯人。此後,又有不同文明分別進入到鐵器時代。亞述、波斯等國則於公元前8—6世紀進入鐵器時代。而東亞則是一個獨立的鐵器文化圈,鐵器的發現也很早。至戰國時期,生產和生活使用鐵器已經較為普遍。

雖然中國的鐵器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還是挺快的。張騫追隨周穆王的腳步到達西域時,他聽說和眼見了許多西域的風俗和器具。他的見聞被司馬遷記載在《史記》里:從大宛以西直到安息國,這些地方的人們都不能生產絲綢,也不會製作漆器,鑄鐵器當然也是不會的了。直到漢朝使臣和士卒到來,才教會他們鑄造鐵質兵器。司馬遷的話有些誇張,安息等地當時應該是有鐵器的,不過,也正說明這時漢朝的冶鐵技術已經很發達,製造出的鐵器頂呱呱。

懸弩(陝西靖邊楊橋畔鎮楊橋畔二村漢墓出土)

要知道中國鐵器的國際排名,可以看看羅馬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是怎麼說的,在《自然史》一書中,他寫道:「在所有各種鐵之中,以中國鐵為最好。中國人把它連同各種織品和皮貨輸送給我們。其次佳的要推安息的鐵。」由此可見,中國鐵器確實是國際領先。

甲胄儀衛圖(韋貴妃墓)

中國鐵器雖被老普林尼譽為第一,但是其他地方的鐵器也不容小覷。比如波斯國也盛產鐵器,稱為鑌鐵。大約在南北朝時期,鑌鐵曾作為波斯方物,遠涉流沙,傳入我國。在唐朝的時候,以鑌鐵製作的武器,已經廣受讚譽了。大詩人杜甫就曾經寫詩讚美:「吁嗟光祿英雄弭,大食寶刀聊可比。」因此時波斯已經被大食佔據了,故杜甫把波斯刀稱為大食刀,在詩里,他將大食寶刀比喻英雄,可見此刀之英姿勃勃。詩人元稹也曾讚歎鑌鐵寶劍的鋒利,他說:「金剛錐透玉,鑌鐵劍吹毛。」這從遠方傳來的鑌鐵寶劍竟然吹毛可斷!不知道唐人看到這些鋒利的兵器時,有沒有心底一寒。還好,大唐的將士的寶刀也是削鐵如泥,正好比拼一番。

甲胄儀衛領隊(長樂公主墓)

遼·負箭持弓人物圖(河北宣化下八里二區遼墓二號墓出土)

鑌鐵:鑌鐵一詞,除了指代西方盛產的一種物品外,還有多種含義。比如遼國就以鑌鐵為號。而在古代高昌國,有人發現了隕鐵,也被稱為鑌鐵。

02

武士有了寶劍,還需騎上駿馬。而馬具中有一件裝備,雖然小,卻很關鍵,那就是馬鐙,它就完完全全是東方人的發明了。

早先的騎兵只能以雙腿夾緊馬腹來保證自己穩坐馬背。後來,草原上的騎馬民族鮮卑人發明了馬鐙。從形制上看,只是一種簡單的裝備,但是卻可以很方便地將人固定在馬背上。於是騎士可以更自由地展示他的馬術技巧,或彎弓射擊,或持槍衝鋒,戰鬥力大增,所過之處,必定是人仰馬翻。

大約8世紀的時候,這種裝備通過絲綢之路輾轉傳到歐洲。這引起了歐洲戰術的變革,我們所見到的中世紀騎士之所以可以在馬上保持風度,得多虧了馬鐙的幫助。因此,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說:「我們可以這樣說,就像中國的火藥幫助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一樣,中國的馬鐙卻幫助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從這個意義上來,馬鐙實在是一種影響深遠的武器裝備。

在莫高窟第323窟中,有一幅表現漢武帝時張騫到西域求佛的壁畫。在這幅壁畫中,隱約可見有一馬鐙。但是,西漢時馬鐙還沒有發明呢,其實,這幅壁畫是初唐時期所畫,張騫求佛的故事是出於附會。關於馬鐙的發明,目前最早的證據來自南京象山王墓出土的陶馬佣。此墓應該是東晉永昌年間的墓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里夢外 的精彩文章:

唐玄宗李隆基不但懂治國、善音律,還是個超級球星

TAG:畫里夢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