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謹以此文沉痛悼念百歲老人饒宗頤先生

謹以此文沉痛悼念百歲老人饒宗頤先生

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

去世,享年101

饒宗頤先生長期潛心致力於學術研究,其巨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冊,學問遍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

藝術方面,於繪畫、書法造詣尤深。擅山水畫,寫生及於域外山川,不拘一法。人物畫取法白畫之白描畫法,於李龍眠、仇十洲、陳老蓮諸家之外,開一新路。書法方面,植根於文字,而行草書則融入明末諸家豪縱韻趣,自成一格。

2015年4月28日,「學藝融通——饒宗頤百歲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意外地發現饒公的生日與我是同月同日,真是我的幸運和福澤,佛教就叫緣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與饒公合影,並推著輪椅走過國博的中央大廳。

無論是人山人海的開幕前,還是與人照像,饒公始終低頭微微笑,白髮白眉,顏容清癯,卻如頑童般有趣純真。在他心裡,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饒公展覽中有一對聯:花開花落心無競,雲捲雲舒意自閑。

我的母校是中山大學,饒公說,「我的學問是中山大學染出來的,我十分感謝中山大學」,1935年,中山大學校長鄒魯邀請19歲的饒宗頤到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編撰藝文志,學術殿堂的大門向饒公打開。如果你要問中華文化是什麼樣子?就是饒公這樣子——古體、律、絕,無一不精;詞、騷、賦、駢、散,無一不曉;他的畫是學藝融通,把詩、詞、書法、音樂以及個人的性格、修養一併放進繪畫里;當然,他還通曉英、法、日、德等多國文字,還精通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天書」。他的學術研究涉及文、史、哲、藝各個領域.....

我出生在荷花綻放的季節,我名字里「蓉」,父母取義應該是"清水出芙蓉」之蓉,所以我尤愛素有「饒荷」之譽的饒宗頤先生的荷花。他的荷花創作的背後是敦煌學、梵學、佛學、禪學、詩詞學的融會貫通,也是作為文人的不盡文思。正如饒公自己所有說的「道通為一」。最近,「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迴展」來到了中國美術館。

其心如蓮 心無掛礙

《心經》最深沉的意蘊在於」心無掛礙」,如何做到?

饒公說:「『無掛礙』中的『掛礙』,是指自己造出來的掛礙。現在人太困於物欲,其實這是人自己造出來的。心無掛礙的好處,人於寂寞處,養成孤獨,否則時間不夠用,集中精力做事。」

饒公說:「我寫心經,第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自在』,就是像觀世音一樣。『中流』,在水的中央,說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個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就是要保持一種自在的心,是一種境界!」

紅蔫尚佇,有浩蕩光風相候

饒公說,提升天地境界,道家精神。儒家也有,但不及道家闊大。佛更有「阿彌陀佛」,即無量的光,是自己發出來的。宇宙是無量的,這天地境界是屬於佛家的。

人在天地之中,渺小得像一種不可知的斑點;亦像一根蘆葦,很容易被一陣風摧折。無限的周遭處處可以是中心,而何處是圓周,卻頗費思量……

由生到滅,事物變遷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這是一種過程,知道這是一種變化,不要執著,不執著,心中就沒有痛苦。

無鼓無鍾,空所有

饒公以禪通藝,以禪入畫,他寫過一絕句,「水影山榮盡斂光,靈薪神火散余香,拈來別有驚人句,無鼓無鍾作道場」。體現了饒公在書畫藝術上所追求的境界,「無鼓無鍾,空所有」,然後才能無懼,才能「有」。這是他禪悟境界和繪畫創造的境界,用現代心理學來說,完全是一種心理高峰體驗,給人以心靈觸動,最後竟成人安身立命之精神歸宿。

從 心 所 欲 不 逾 矩

歡 迎 關 注

閑 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莫斯科-聖彼得堡自由行乾貨
從錢寶事件到收益與風險間的權衡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