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的扇貝沒有逃跑,而是「餓死」了!
【摘要】
近日,獐子島的扇貝上演了一場集體逃亡大戲,造成2017年度業績巨虧數億元,這年度大劇,在春節檔開演,吸睛無數。而據了解,這並不是獐子島扇貝的首次離家出走,早在2104年,就曾被爆出震驚市場的蝦夷扇貝絕收事件,如今,再度成功上演的「扇貝跑了2.0」版本,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月5日早間,獐子島又發布公告稱,蝦夷扇貝受降水少等自然原因被「餓死」,影響去年業績6.3億元。
1
扇貝上演出逃大戲
獐子島在1月3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的蝦夷扇貝出現存貨異常,同時受底播蝦夷扇貝肥滿度下降等因素影響,公司預計2017年虧損5.3億至7.2億元。獐子島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最南端,主要從事水產品養殖,以及進出口等業務。1月30日晚間,獐子島突發公告稱,公司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同時受底播蝦夷扇貝肥滿度下降等因素影響,公司預計2017年虧損5.3億至7.2億元。而之前的獐子島2017年三季報中,公司還預計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9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13.07%-38.20%。業績修正公告稱,可能對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相關金額將全部計入2017年度損益,預計可能導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虧損。(來源:北京青年報)
GIF
2
扇貝並非第一次出逃
早在2014年的時候,獐子島的扇貝就玩過失蹤遊戲。2014年10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公告稱,由於北黃海遭遇異常冷水團,幾年前在海里播下的價值7億元蝦夷扇貝因「災」絕收,超百萬畝蝦夷扇貝「報廢」。此事當時震驚市場,2014年前三季度的業績,由盈利轉為巨虧8.12億。此事也成為了2014年A股市場最大的一起「黑天鵝事件」。也被成為「獐子島冷水團事件」。不料,劇情迅速翻轉,在扇貝失蹤不到半年,獐子島方面表示「扇貝又游回來了」,這群扇貝堪稱「戲精」。公司又對新的海域進行抽測,結果顯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底播扇貝未收穫的海域160餘萬畝,不存在減值風險。
搜狐財經「公司深讀」在對熟悉獐子島情況的人士的採訪中得知,11月份已發現扇貝大面積死亡,但獐子島卻並沒有對外公布。公司深度發文稱,一位熟悉獐子島的人士表示,「扇貝死亡事件從去年11月份就已經開始了,當時發現有大批大貝死亡和苗種死亡,而且在持續的死。扇貝捕撈團都知道,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來源:北京青年報)
3
扇貝因自然原因死亡
2月5日早間,獐子島如期公告了底播蝦夷扇貝存貨2017年終盤點情況,並稱蝦夷扇貝因降水少等自然原因死亡,影響去年業績6.3億元,相當於公司2016年凈利潤的近8倍。
對於扇貝存貨異常,經海洋牧場研究中心初步分析稱,是因為降水的減少導致供用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減少,而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餌料供不應求,再加上海水溫度的異常,導致高溫後的扇貝瘦小,品質差,又沒有足夠的餌料,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最後造成死亡。
此外,獐子島方面還稱,底播蝦夷扇貝業務可銷售的資源量大幅減少、毛利率大幅下降,將給2018年度經營業績帶來較大壓力。針對上述情況,獐子島稱,公司擬訂了調整產業及產品結構、保障現金流安全、引進戰略投資者等11個方面的措施。將在進一步完善應對措施的基礎上,經專家論證並優化調整後形成具體方案報董事會審批。(來源:澎湃新聞(上海))
網友點評
用數據服務於城市品牌和消費升級
矩陣平台 垂直服務
中食智庫
城市品牌消費指數
品牌傳播升級
食品安全中國萬里行
中國食品報
食品行情周報
中國食品網
「中食消費指數」是《中國食品報》旗下中國食品網服務於城市品牌和消費升級的實用性產品。通過中立的角度、權威的數據和詳實的案例解讀食品行業的消費趨勢。
長按可關注
原創文章同步以下平台發布
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TAG:中食消費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