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榮縣最後的青磚黛瓦

致榮縣最後的青磚黛瓦

時間會告訴你,榮縣有多美

回不去的青磚戴瓦

文 羅某人

記憶是一座沙城

時間腐蝕著一切建築

你步步回頭

可是卻只能往前走

——張嘉佳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01

兒時的老榮縣

可能還有人會記得,榮縣以前有一個叫真容照相館的地方,就在當時包括現在都比較熱鬧繁華的西街。

照相館旁邊有條長長的窄巷子,後面還有個大大的院子。

真容照相館是八九十年代榮縣較早的老牌照相館之一。

後面大大的院子,是照相的時候取景用的。

假山、石老虎、池塘、小長城、爬山虎、石榴樹。相信在那個數碼相機還沒有流行的年代,大部分老榮縣人的家裡都有一張以這個院子為背景的全家福。

除了用於照相取景以外,這個院子里還住著十幾戶人家。

院子裡面的房子是典型的川南穿斗結構,石灰牆、木門、青磚、黛瓦,小小的天井,高高的屋頂,陽光從亮瓦透進來,亮堂堂的。

我和幾個同班同學都住在這裡。一起放學,寫作業。

吃飯的時候,端著碗跑到鄰居家的桌子上夾肉吃,夏天一大群人在院子里擺龍門陣,歇涼。

……

雖然真容照相館還在老地方繼續營業,但那個熱鬧的院子已經不復存在了。

那個時候,這樣的院子在榮縣還有很多。

02

最後的青磚黛瓦

時光流轉,轉眼來到2018年。

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榮縣已經不再是當年模樣,記憶中老榮縣的樣子也變得不那麼清晰。

那時的青磚黛瓦,已然不多了。

某天偶然來到榮縣的東街,突然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街道兩旁大多是百年老屋,斑駁的牆體、逼仄的屋檐、黑暗的小巷……

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無數的茶館、酒肆、小吃店掩映在樹蔭下,花上一塊五就能在茶館裡消磨一下午的時光。

但失去光澤的桌椅和露出竹篾的牆壁卻無時無刻提醒著你這裡的現狀。

在東街還能夠看到的建築,應該是整個榮縣現目前保持川南民居風格最為完整的地方。

但這裡,因為棚改,正在拆遷。

03

一條老街

承載一生的記憶

72歲的龔大爺是這條街的老住戶了,「我就是在這裡出生的,從我爺爺那輩算起,已在這裡居住了五代人。」

龔大爺說,在他出生時,家裡三代人都還擠在一個僅有40平方米的「蝸居」內。「我父親兄弟姊妹好幾個,都睡上下鋪,屋子中間隔塊木板就又是一間房。」

隨著父親的兄弟姊妹陸續成家,狹窄的老屋再也容不下人了,於是龔大爺一家搬離了老屋,「但搬來搬去都還是沒有脫離這條街。」

72年過去了,龔大爺覺得這條老街並沒有根本的變化,「還是榮縣最窮、最落後的地方!」

龔敦讓有5個子女,孫輩也已長大成人,目前仍有兩個兒子與他一同生活在老街。

提到老街改造,龔大爺既欣喜又擔憂:「我當然希望能住在更好的房子裡頭,但我擔心改造過後不再讓我搬回來怎麼辦?」

對於龔大爺來說,老街不僅有他的家,更承載了他一生的記憶。

04

和老房子一樣割捨不下的

還有那些人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在那時候的老榮縣尤其明顯。

53歲的張阿姨也是一名老街居民,幾年前張阿姨的兒子在新城買了新房,多次動員張阿姨到新城跟自己一同生活,卻被張阿姨一再拒絕。

兒子問急了,張阿姨就回答:「我一個人過起自由些。」

實際上,讓張阿姨真正捨不得的是相處了一輩子的老鄰居。

「從小我就是在這個院子長大的,鄰居都像親人一樣,平時哪家遇到點事,一院子的人都會去幫忙,家裡弄點好吃的,也是你送我,我送你,不像現在的樓房,回家把門一關,門對門的都可能都認不到。」

張女士至今記得,她兒子小時候突然肚子痛,送到醫院一檢查居然是闌尾炎穿孔,「那時候是半夜,他父親又在外地工作,多虧了幾個鄰居幫我把兒子送到醫院,才讓他撿回一條命……離了老街,這樣的好鄰居上哪裡找?」

現在老街人聊得最多的就是:「改造後的老街會是什麼樣子?我們還能不能搬回來?」老街人始終還是割捨不下對老街的感情。

05

留住屬於自己的城市記憶

榮縣東街、附東街尚未改造的部分舊稱「曹家街」,迄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

只是由於經濟原因,這些建築都屬於普通民居,雖然不具備文保價值,但仍然完好地體現了民國時期的川南民居風格。

值得欣慰的是,老街的改造將保留東街——附東街一帶部分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老建築、老四合院。對部分建築外觀進行風貌改造,與大佛景區互為拱璧。

在尊重區域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為老榮縣人留下屬於自己的榮縣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緊急通知!政府要求暴雪天在家喝自製熱紅酒
得不到想要的,是因為上帝給你預備了最好的

TAG:全球大搜羅 |